2019年1月31日 星期四

開箱文(71)-2 完


如果各位對於本館的館藏還有印象的話,應該知道館長還有一把G調單簧管,而這把G調一號,正是土耳其使用的傳統阿爾伯特式。現在既然有了G調二號,就順便拿出來比較一下:


先來比盒子,左邊是這次新購的G調二號,右邊則是購入將近五年的G調一號。二號的盒子略大一些。


打開盒子以後,就可以清楚的比較出兩者的不同。上方是這次新購的G調二號,下方則是G調一號。兩者的按鍵系統大不相同。如前所述,G調二號是標準貝姆式的變型,G調一號則是阿爾伯特式。

至於G調二號的盒子比較大的原因,可以推測是因為它是軟盒,為了保護樂器不會被撞擊傷害,所以樂器到盒子外緣的尺寸抓得比較大一些吧?


再回頭來看G調二號。雖然這是把中低價的樂器,卻裝設了一般高級樂器才有的左手降A/降E鍵。不過這個形狀設計的不是太好,加上G調已經比標準的降B調單簧管長不少,所以這個鍵其實不太好按。


下管的拇指支撐座則是可調式的設計。因為G調很長,手的大小與位置會影響到是否好操作,因此這個支撐座設計成可調是非常合理的。


前面說它是類似改良貝姆式的設計,但它的泛音孔還是開在上管背側,而不是改良貝姆式常見的右側。


這把樂器附有兩個調音管,圖中可以看的出來長度是有差距的,不像之前買的透明單簧管,雖然也是兩顆調音管,但卻幾乎一樣長,失去視情況調整音準的意義。


其中一顆調音管使用游標卡尺量測,大約是72.5mm,比標準降B的65mm長很多。(當然)


一如降B調上德式和法式的調音管長度不同,在G調上一號(左邊兩顆,阿爾伯特式=簡單德式)的調音管也比二號(右邊兩顆,貝姆式變型=法式)長


這是原廠的附贈的吹嘴與簧片,就如圖中一樣,是直接以鎖附的狀態出廠的。

如前所述,這個吹嘴本身很難吹,而我也不太吹天然簧片了,就被我直接換掉了。


至於揚聲口(尾管),也是比較接近德式的常見設計,沒有底部的金屬環。

(其實我猜,這把樂器根本就是仿照著某個德國公司的設計做出來的)


這是全部組裝起來的樣子,如果沒有比較,大概不會特別覺得它比較長。

從全部組好的狀況可以看我到說這把樂器是類似改良貝姆式的設計的原因:上管部分由左手無名指控制的音孔多了一圈金屬環(標準貝姆式沒有),下管左側的部分則是有三個音孔蓋(標準法式則是兩個)

不過,這樂器是使用標準法式的吹嘴,表示其內徑還是標準法式的設計,稱之為改良貝姆式(德式內徑、法式按鍵)並不太對,所以我稱之為貝姆式的變型。


這張則是把G調一號(左)和G調二號放在一起比較

這樣更可以看清楚兩者的按鍵系統差距。不過意外的是,兩者的長度也有微微的差距,如同降B調單簧管上德式比法式略短一些。不過兩者音準並沒有很大的區別,一號沒有比較高、二號也不會比較低。


真正要感覺G調的長度的話,還是要請出降B調單簧管才行。
為了讓大家能看的清楚,我特別請出了胖銀來做對比(笑)

這樣的話,大家應該更能明白G調有多長了吧?


忘了介紹,這是原廠附贈、其實無法用來清潔的通布。加上潤滑油與圖中的螺絲刀,幾乎也是對岸製造樂器的標準附贈品。

接下來,當然要來說一下剛拿到時的使用心得。

  • 雖然按鍵間距比標準降B調長不少,但畢竟二號是類似貝姆式的設計,比一號好按很多。
  • 這樂器如前所說,也許是照抄別人的設計來的,可以感覺到很多尺寸抓的太剛好,沒有甚麼餘裕,按起來或組裝/拆裝起來都有點卡。
  • 特別是左手小指控制的C#/G#鍵與右手喉音#F的側鍵可以打開的距離都不夠,除了按起來感覺很怪以外,音準也明顯偏低。
  • 組裝的品質也不太好,上管有多地方是漏氣的。特別是仿照德式樂器追加的左手無名指金屬環與其下的蓋子明顯漏氣(或者是彈簧太強,有點難以按到底)。
  • 樂器本身有點重,最好是加上吊帶吹奏比較輕鬆一些。
  • 音色其實還不錯,而且阻力比一號小不少,吹起來輕鬆很多。但是不平均的地方很多,這點很頭痛。整體的音準也不太平均,特別是一點Si(上加一線的Si)與兩點Do都很高。雖然這也是德式樂器的特徵之一,但也高太多了。
  • 不過,音質上很有那種鼻音的特色,多少可以感覺到為什麼莫札特一開始會用G調來寫巴塞管協奏曲(即單簧管協奏曲的前身)。
  • 在使用B45Lyre吹嘴的狀況下,雖然音色稍微比較散一點(這也許是我個人的問題),但可以吹出不小的音量,其實也可以當作重奏團(咳...)的中低音角色來使用。

在這樣的狀況下,實在也不好繼續測試下去,於是就先把樂器送去給專業技師調整。

調整前,先跟技師討論了一下,他笑說甚麼漏氣、難組裝甚麼的,即便是大名鼎鼎的B牌也有很多新樂器是這樣的,所以就隨口答應了。沒想到我兩週之後去領樂器時,他卻說這把樂器比想像中難搞,有點賠本的感覺。主要的問題是在其使用的金屬材質太軟,似乎容易變形;另外也有很多鍵柱其實有點鬆動。這都讓他花了不少心思去調整。

調整之後,上述幾個抬不高的按鍵問題當然是解決了,整體的吹奏感也好了不少。但音準的不平均問題應該是設計問題,就無法藉由調整解決了。

最後是我試吹的錄音,使用的配備如下:

吹嘴=V牌B45豎琴版(這是從S牌巴塞管下淘汰下來的)
束圈=G調單簧管原廠附贈
簧片=L牌Signature Soprano Sax 3.25號(以前曾說過,這放在單簧管上其實很好吹)

吹的內容是一段慢的半音階,中間應該可以聽到距離很奇怪的音準。不過,如同其他的中低音樂器一樣,高音很容易擠上去,基本上可以吹到三點Re,感覺還可以更高,但我找不太到泛音的位置。

另外後面則是我喜歡的英國民謠(佛漢威廉斯的六首民謠練習曲片段,這一段剛好是G調),也是馬馬虎虎了。我是很想拿莫札特來吹吹看,但吹起來很難聽,只好放棄。

https://youtu.be/CwkJgI9EgHA





最後的最後,突然想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因為這個樂器沒有品牌(所以也沒有序號),當然就更沒有一般樂器上的Logo刻印。既然如此,我就幫它弄一個吧!


這樣是不是很酷? XD
(感謝債權人一號贊助貼紙)

===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