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前一篇的理由相同,也有必要替我的Y牌低音單簧管來寫一下簡易的操作說明。以下也是用看圖說故事的方式來快速介紹一下。
首先也把整個盒子給大家看一下。不一樣的是,我的低音單簧管樂器盒雖然有鑰匙孔,但時沒有鑰匙 ^^
打開盒子後,就可看到樂器的全貌。除了金屬支撐管外,所有的樂器組件都在這裡。
跟中音單簧管一樣,我也習慣從Bell與下管開始組裝。下管組裝時,要注意的是,A處不要撞到B處,而且A是跨在B之上(雖然說這應該不會弄錯)。
另外,由於低音單簧管比較大隻,因此軟木接合部也比較長,摩擦力會比較大一點,因此塗抹軟木油的頻率可能會高一點。
此外,背帶通常是被我塞在Bell之中(因為樂器盒底層的雜物盒也被我裝得很滿),記得要取出 :)
上下管接合時,也是注意加軟木油潤滑一下。尤其低音單簧管的按鍵都很長,因此就更纖細,稍微有些變形就會操作不順。同樣的圖中兩處連桿(黃色箭頭處)如果沒對準的話,就會變難吹。而旋轉對準時,要是磨擦力太大,就有可能在施力時造成按鍵變形,請小心。
至於背帶掛環只有一處,應該是不會裝錯 :)
此外,由於低音單簧管很大很重,除了左手只剩下拇指按著音孔時(例如吹到喉音區的Fa或是兩點Do),通常坐著演奏時不用背帶也不會有問題。即便是上述左手只剩拇指按著音孔的狀況下,好像也可以撐得住。因此,可以自行決定要不要使用背帶。
樂器盒中,有兩顆吹嘴。一顆是放在外層立槽、搭配Scott束圈的V牌B44。另一顆則是塞在樂器下層雜物盒、搭配Rovner的V牌B46,理論上B46是很開的吹嘴,但其實並不會很費力,比想像中好吹。我自己雖然平常用的是B44,但使用B46似乎也是不錯的選擇。
順便在此介紹下層的雜物盒中的內容物。
裡面放有金屬支撐管(照片看不到。另外放在這裡其實很不方便,後來Y牌就改放在外層了)、B46、空的吹嘴盒、束圈盒(只是怕雜物盒的東西在搬運時會跑來跑去,所以故意留下這些垃圾)、天然簧片一盒、合成簧片兩片、吸水布、潤滑油(照片看不到)。
再特別介紹一下雜物盒裡面比較重要的東西。
圖中由左至右是吸水布(低音單簧管很容易積水,吸水指一張撐不住,因此使用吸水布)、合成簧片Legere Classic #3.25、Legere Signature #3(夾在包裝中,所以圖中看不到)、金屬支撐桿、軟木潤滑油。
其中Legere Signature比Classic或天然簧片好吹很多,也比較耐用(低音樂器用的天然簧片因為比較大片,很快就會沒力或變形)。所以我通常是使用Legere Signature。另外不知何故,Signature的低音單簧管版只出到#3,沒有更厚更硬的型號了。如果覺得它太薄的話,可以買Tenor Sax#3.5以上的簧片代用(Tenor Sax的Signature#3.5約與低音單簧管的#3厚度相當)。
在上下管都組好後,再組裝金屬支撐管即可,甚至可以放到最後再組。(但拆卸時最好是先拆)
同中音單簧管一樣,我也是習慣先將吹嘴裝在調音管上,再組裝至上管上。也是因為這樣比較好對準簧片。
Y牌的調音管與上管之間的連動鍵只有一個,算是很單純的構造,不像S牌搞得很複雜,因此很好組。只要如圖那樣裝起即可,並不需要對得很準。
指法上和標準單簧管的差異,從正面來看主要有A~E等五處。
A是半孔鍵。當吹到兩點Re以上的高音時,必須按住此處,以確保音色與音準的正確性。
B是左手小指操縱的低音Re鍵,這個鍵其實比右手拇指操作的低音Re好按,我個人比較喜歡使用這個指法。但要注意不要和C的低音F鍵弄混。
D是左手小指操縱的降A/降E鍵,這個按鍵對於小指比較短的人來說,有點難按,所以即便高檔的標準降B調單簧管也會有這個按鍵,不喜歡用的人也很多。話說回來,吹到低音的降E調或是降D調音階一定會用到這個鍵。
E是低音降E鍵。這個音在低音單簧管的樂譜上常常會出現,因此得要熟悉一下。
與標準單簧管差異最大的,還是背面這三顆由右手拇指操縱的低音鍵。
其中F是最常用到的低音Do、H則是不太常用、音準也有點不好的低音#Do、G則是偶爾會用到的低音Re,如前所述,除非手指換不過來,否則我通常會使用左手小指的低音Re按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