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8日 星期四

東施效顰

說到降A調單簧管這種小惡魔樂器(笑),大家應該都會聯想到美國著名演奏家David Gould與法國著名收藏家與演奏家Cyrille Mercadier分別用降A調單簧管與倍低音單簧管合作演出的胡桃鉗組曲中的糖梅仙子之舞二重奏吧?(如下連結)

 


 


https://youtu.be/d-aqcHlSFEI


當然,因為本館剛好也收藏了這兩種樂器,所以就想東施效顰,模仿他們的演出改編一個版本出來。


大家也知道,本館長的改編習慣就是講究原曲、原調、原音域(笑)。但這首曲子如果是要用來強調這兩種單簧管家族最高最低音域的樂器的話,原音域這個條件只好忽略,但至少原調就要堅持了。也是這樣改出來就變成以下這樣子了:



由於原曲剛好是E小調,等於是降A調的關係小調F小調低半音,所以譜上就多了五個升記號,感覺很複雜。不過這曲子速度不快,也幾乎沒甚麼快速音群,因此就算升降記號很多,應該還是不難吹出來才對。


編曲設計上,為了對比與音準關係,降A調單簧管的音域基本上也都抓在單簧管的Clarion音域上,但不免還是會出現一些喉音區的音高(偏高很多),就只能各(自)顯(求)神(多)通(福)了...好比說下圖的G、A除了把右手的音孔都蓋上以外,還得配合嘴型刻意放鬆才能解決了。



另外C段的部分,原曲中使用鋼片琴可以輕鬆演奏出來,但在降A調單簧管上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更何況還堅持原調,就更拐),所以我把原本的八連音或六連音改成了四連音。即便如此,還是有點難,也有音準問題要克服。所以C段的部分也許可以省略不吹。(事實上大師影片中也沒吹)



老實說,這次也是委託改編。委託方要求只要演到第一段結束就可以了(A段)。不過,這曲子也不過才一分半,最後一段還幾乎是第一段的複製貼上,所以我還是完整的改編。而且只有兩個聲部,五十幾個小節,勞力上真的相差不大。


還有,雖然降A調單簧管的「責任」就是要拚高音。但很不幸,這樂器(或說這類型的樂器)都是音越高、音準就越偏低。所以中間會出現幾次類似下圖的高音D#,根據經驗就非得使用高半音的指法,或是把左手拇指打開,音才會夠高了。



當然,如果有高音G調單簧管的話(笑),演奏起來應該會輕鬆一點點(特別是C段),所以我也準備了G調的分譜......。



以下就是這個改編的示範「卡拉OK帶」,影片中就包含了樂譜,可以一面對譜、一面欣賞。(雖說未必有這個必要 XD)

 


 


https://youtu.be/BQuBE8JvA40


如果需要樂譜的pdf檔案的話,直接私訊聯絡給我即可,保證無料提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