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8日 星期一

管弦樂曲中的降D調短笛

譯自Pipers雜誌2002年5月號Vol.249~寫給管樂器演奏者的「音」故知新專欄(44)


曾經在管樂團中是主流的降D調短笛也意外地會在管弦樂名曲中使用?


文:佐伯茂樹


稍微有點年紀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在古早的管樂合奏譜中長笛與短笛的分譜並不像現在一樣是C調,而常常是降D調的。


當然,現在幾乎沒有看到降D調樂器的機會,但就以前的這些樂譜來看,就可以窺見以前管樂團的世界中這種樂器曾經有相當大的比例普及過。不過,這些降D調的短笛或長笛是不是只有在管樂團的世界中使用呢?


在白遼士「幻想交響曲」的終樂章(第五樂章)中的短笛,作曲者自己是推薦使用降D調短笛。


(其實白遼士替軍樂隊所寫的「送葬與勝利大交響曲」中,也建議使用降D調短笛。而這首曲子的長笛聲部甚至指定使用當時軍樂隊常用的降E調長笛呢!)


從這點來看,是不是也有其他的管弦樂作品是原本假設樂團是使用降D調短笛而寫出來的?這樣的可能性還滿大的。


但令人遺憾的是,短笛(或長笛)現在不像單簧管一樣被當成是移調樂器,而是用實音來記譜(用C調記譜),所以原本作曲家是想要用怎樣調性的短笛,其實是很難判定的。即便如此,至少白遼士希望使用降D調短笛是毫無疑問的事實。本文就想以這樣的事實為基礎,來檢驗看看有哪些管弦樂名曲可以推測原本是想使用降D調短笛的。


在這之前,首先得先來解釋為何長笛或短笛要做出五個降記號的降D調版本?


以前本專欄曾經提過,曾經因為最低音只到D而被歸類成D調樂器的長笛,後來追加了右手小指按鍵(尾管)而讓最低音延伸到C,才被改稱回C調樂器。


在出現貝姆式按鍵系統前的當時,長笛就算已經被認為是C調樂器了,但其指法還是和以前被當作D調時代一樣。換句話說,比起吹奏C大調,反而是吹奏D大調的指法比較順暢。也就是說這個時期的長笛說是C調,實際上還是應該看成D調才對。


知道這件事的話,那說明起來就容易了。因為降D調長笛要按下小指的最低音才會變降D調的話(雖說如此,降D調短笛沒有尾管,最低音並不是主音...),不按小指時記譜音的D實際上就是降E了(Re的指法),實際上等於是降E調樂器啊。


*類比一下,C調長短笛實質上是D調,所以降D調長短笛實質上就是高一個全音的降E調。


回到幻想交響曲這了例子來看,如果短笛實質上是降E調的話,就跟同是軍樂隊中常用的降E調單簧管演奏同調性(降E調)的樂句,這樣是不是就很清楚了?


當然,在這幻想交響曲出現以前的樂曲如果使用到短笛,好比說莫札特的「後宮誘逃」或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第四樂章,因為主調性是升記號調性的樂曲,很容易被認為不是使用降D調短笛、而是使用C調短笛,但其實這也跟法國大革命之後,軍樂隊從原本喜歡偏升記號調性的C調或D調轉往降B調或降E調等降記號調性樂器有很大的關係。


好比說,相對於貝多芬為了維也納的軍樂隊寫的進行曲中,有很多都是寫成升記號調性的作品;到了打出反映濃厚法國大革命精神的第九號交響曲第四樂章的中段進行曲樂段,卻是寫到了法國軍樂隊主流使用的降B調上,這點或可說是偶然,但其實非常有趣。


如大家所知,短笛是軍樂隊中普遍會使用的樂器。因此這種樂器會走上和管弦樂團中的長笛完全不同發展路線的事實,也請大家不要忘記。


現在的短笛,和長笛一樣,也都是貝姆式按鍵系統的設計。即便如此,其管身的設計卻是和古代的長笛一樣,是圓錐形的管身(現代的長笛是偏圓筒形的管身),最低音也停在指法上的D。而且按鍵系統導入貝姆式設計也比長笛要晚,又受到按鍵指距較小的影響,不難想像要跟現代長笛一樣完美無缺平均演奏全調性音階是相當辛苦的事情。


因此實際上去看19世紀的管樂器販賣型錄的話,相對於長笛只有出C調版本的實音樂器,短笛卻有F調(等於是現在的降E調)、降E調(等於是現在的降D調)、D調(等於是現在的C調)等各種不同調性,顯然是被當成移調樂器。


將這一點一起考量進去的話,就能夠推測出有很多管弦樂曲其實意外地可能是降D調短笛與C調短笛併用的。


當然,如前所述,習慣總譜上是將短笛用實際音高來記譜,所以我們也只能想像,而找不到甚麼實際的證據。不過根據木幡一誠先生(著名日本樂評)所言,可以說是短笛一大難關而著名的柴可夫斯基第四號交響曲第三樂章的獨奏,不要用C調短笛、而是改用降D調短笛的話,會變得非常非常好吹(變成沒有經過F#、等於完全沒有升降記號的G大調樂句)。


(據說柴可夫斯基在音樂院求學時也學過兩年長笛,可能也吹過短笛,因此對於指法這方面的問題有相當的熟習程度才對)


正好,新大久保的某樂器店(譯註:應該是D社)有賣Haynes公司出品的降D調短笛與木製D調長笛,於是我就找了木幡一起前往試吹看看。


試吹之下,當然是降D調短笛吹奏柴可夫斯基第四號第三樂章的結果比較好!令人驚訝的是,不僅是運指上比較便利順暢,就連音色與音準變好的差異也非常明顯。


降D調短笛因為比C調短笛長度上要短,所以本來音色就會更亮一些;而且因為改用降D調後,原本記譜上出現的降記號全部消失產生的明亮效果影響更大(特別是原本記譜上要吹降D、音色比較模糊的這顆音,改成降D調短笛後變成吹記譜的C,就完全變清楚了)。包含吹奏沒有任何升降記號的C大調(或G調)樂段音準會變好的優點在內,知道有這樣改用降D調短笛的秘招之後,恐怕就回不去要吹C調短笛了吧。差距就是這麼明顯。(如果是使用非貝姆式按鍵的短笛,差距恐怕會更大)


至於也同樣是短笛困難片段的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拉威爾的鵝媽媽組曲也被木幡先生拿來實驗看看。就和柴可夫斯基的樂句一樣,在「指法」、「音色」、「音準」上都是降D調短笛勝出啊。


可以說只看我們試吹的結果,會讓人覺得今天很多使用C調短笛的作品,搞不好原本都是為了降D調短笛所寫的啊。


當然,這個推論完全沒有任何歷史性的證據,但光從試吹中獲得這麼好的結果,就讓人覺得應該要重新檢視一下降D調短笛存在的必要。


話又說回來,原本應該是在每天都會用到降D調短笛的管樂合奏領域上,為什麼現在也看不到其蹤跡了呢?其原因我們特別請教了樂器研究家的加藤泰志先生,他說是ABA(美國管樂指導者協會)這個組織在1931年發布了「請大家不要再使用降D調短笛」的指示是關鍵所在。如大家所知,蘇莎著名的星條旗進行曲,就是專門替降D調短笛表演的名曲。然而,這種過往名曲中不可或缺的樂器,卻因為教育的理由(五個降記號很麻煩)而消失了,實在是非常可悲之事啊...。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