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日 星期二

束圈的各種特性對吹奏感之影響

譯自:Pipers雜誌2010年4月號Vol.344


素材與鍍膜對於束圈吹奏感影響之評價實驗


文:東京藝術大學音樂系樂理科 增井友美


[前言]


此文是從筆者的東京藝術大學音樂系樂理科畢業論文「單簧管的束圈之吹奏感評價實驗與其考察」中精選整理出來供Pipers雜誌刊登使用。主要是進行了「吹奏單簧管之時,改變術圈的各項特性對於吹奏感之影響」的實驗,並且針對實驗結果進行考察推論。


將印象改為定量的評價


也許每位單簧管吹奏者都知道,只要改變束圈就會對吹奏感產生變化。不過,至今為止幾乎都沒有明確展示出這樣的吹奏感變化的研究(其背景就在於由於每個人的實際感想都有差異,要提供出一個明確的「變化形態」並不容易。而且往往演奏者對於吹嘴、樂器本體、簧片的變化差異之重視更勝於對束圈的變化差異)。因此本文就進行了針對單簧管束圈的吹奏感印象給予定量的評價實驗,並對於結果進行考察討論。


實驗中準備了(頗受歡迎的)石森管樂器公司的六種「Woodstone」金屬束圈。為了能明顯找出產生吹奏感差異的變因,這次六種束圈都集中使用了同一形狀(反鎖式---螺絲鎖在吹嘴的前方,而不是後方與簧片同側)的束圈。這六種束圈的差異,如下表所示:



束圈鍍膜/略稱


束圈本體材料

束圈背環材料

螺絲材料

重量(克)

其他

銅(Co)

洋白銅

黃銅

16.9


鍍金(GP)

洋白銅

黃銅

17.19

全體鍍金(18k)

鍍玫瑰金/底材為銅(PGP)

洋白銅

黃銅

17.16

全體鍍玫瑰金

鍍沙丁金(SGP)

洋白銅

黃銅

17.40

本體沙丁加工(霧面處理)後本體與螺絲鍍金(18k)

全銀
(SS)

19.78

全銀製

(Ag925)

鍍玫瑰金/底材為銀

(SSPGP)

20.12

全銀製

(Ag925),本體與倍環鍍玫瑰金



*如上圖,Woodstone束圈的特色之一就是背後有一圈突起的圓環。


測試者為職業單簧管演奏家一位、東京藝術大學主修單簧管學生14人、同大學的音樂系樂理學科學生兩人,合計17人。為了讓大家測試的條件相同,所以除了束圈之外,樂器本體、吹嘴、簧片都統一使用相同的版本。(樂器本體為Buffet Festival、吹嘴為Vandoren 5RV Lyre、簧片為Vandoren Tradition 三號)


實驗中,一共挑出了13項「可以表現出吹奏感」的評分項目,並請所有的測試者給予這13個項目7種不同的分數。這13個項目為:


01.阻力(1最弱~7最強)

02.容易送氣與否(1最難送氣~7最容易送氣)

03.氣息是否通順(1最通順~7最不順)

04.發聲(1最難發聲~7最好發聲)

05.簧片的反應(1反應最慢~7反應最快)

06.聲音清楚與否(1聲音最模糊~7最清楚)

07.音量強弱控制容易與否(1最難控制~7最容易控制)

08.音色控制之低音域(1最難控制~7最容易控制)

09.音色控制之中音域(1最難控制~7最容易控制)

10.音色控制之高音域(1最難控制~7最容易控制)

11.雜音(1雜音少~7雜音多)

12.聲音輕重(1輕~7重)

13.聲音傳遞遠近(1近~7遠)


測試時,測試者必須戴上眼罩盲測,然後自由測試以上六種束圈,並記下以上13個項目的七段分數。測試者拿到束圈的順序是亂數排列的,並且是由筆者來負責組裝束圈。


實驗的結果,會發現17人的平均分數都集中在3~5分附近,而這樣的趨勢讓解讀結果變得相當困難。其原因可以認為是整理成平均值後,反而會讓有測出趨勢的測試者結果和沒有測出趨勢的測試者結果混淆抵銷。


因此,就把原始資料中無法明確掌握出每顆束圈不同吹奏感的測試者資料排除(根據叢集法來判斷),專注在能夠看出具體吹奏感差異的測試者資料上來觀察(這一組能看出吹奏感差異傾向的人,歸類於第二組)。此外,有好幾位測試的學生說對了被測試的幾種束圈的材質。至於唯一的職業演奏家測試者,則是說對了全部束圈的材質與鍍膜。(當然,實驗之前,測試者們完全不知道要測試的束圈的資料)


下圖就是將第二組的測試結果,以柱狀圖的形式表示成圖表。其中最左邊為阻力(第一個項目)、最右邊為聲音傳遞遠近(第十三個項目),然後依序排列以上項目。



*譯註:很想重製以上這個圖,但沒有原始資料,而且也不是太好猜,只好直接用照片代替了。


鍍上金之後,就會增加阻力與讓聲音變重


根據以上的結果圖,會發現全銀的束圈與鍍玫瑰金的銀製束圈的圖形非常酷似,換句話說,可以判斷在銀製的束圈上鍍不鍍玫瑰金在吹奏感上沒有明顯的差異。


銅製的束圈與在其上施加玫瑰金鍍膜的結果也相當類似。換句話說,這裡也是鍍上玫瑰金之後,吹奏感並沒有太明顯的差距。


但是,從鍍金的圖形上來看,會看得出鍍金的束圈比銅製束圈或鍍玫瑰金的束圈,在阻力、送氣容易與否、音的輕重、傳遞遠近等項目的分數增加了,而發聲、簧片的反應的分數上則是減少。


此外,沙丁鍍金的結果,可以看出其與銅製束圈、鍍玫瑰金束圈相比,在阻力、中音域音色控制、雜音、音的輕重等項目分數提高了,這點和單純鍍金的束圈是有共通之處。換句話說,可以暫定鍍金會增加「阻力」與「音的輕重」。


至於銅製束圈和鍍玫瑰金的束圈,在音的輕重項目中分數比較低,但這兩種束圈在重量上分別也是最輕與倒數第二輕的。可以說「重量比較輕的束圈,在聲音的輕重上也是比較輕的類型」的假設是成立的。不過,包含筆者與協助進行實驗的數位工作人將這些束圈拿在手上時,都幾乎感覺不出這六種束圈的重量差異。換句話說,也很難認為測試者在實驗進行中感覺到這些束圈的實際重量差異。因此,測試者就算沒有意識到銅製束圈與鍍玫瑰金的重量差異,也很可能感受到吹奏感變輕的要素。


此外,銅製束圈與鍍玫瑰金束圈與其他束圈相比,阻力、聲音傳遞遠近、音色控制全音域等項目上,分數也比較低,似乎也能說束圈的重量變輕時,以上的這些項目分數也會跟著變低。


以上就是根據這次的實驗考察出來的一些結論。


實際上吹奏單簧管時,多少會接受到視覺上的資訊,因此不難預測到會測出跟盲測不一樣的結果。


採外,當然可以想見一定有使用其他分析方法、試吹方法來進行更進一步研究的餘地,今後希望能夠繼續進行這方面的研究。這次的實驗,如果能作為各位吹奏單簧管演奏者挑選束圈時的參考,就太好了。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