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5日 星期五

渡邊一毅專訪 (2)


採訪:除了委託創作的三首曲子之外,想請教您挑選其他曲子的原因是?

渡邊:整張唱片中唯一的降B調的樂曲是一位名叫賈卡.普奇哈(Jaka Pucihar)的斯洛伐克作曲家的作品。這是我聽了比利時單簧管演奏家楊.雅可布.柏坤(Jan Jakub Bokun)(譯註:其實柏坤是波蘭人,渡邊先生應該是記錯了)的專輯CD中收錄了這首作品,因此我也想吹看看,就開始尋找樂譜,但找了很久就是找不到要去哪裡買。但我就是很想演奏看看,於是開始搜尋和作曲家普奇哈的電子郵件等可以直接聯絡的方法。然後我也找到了一個很像是他的電子郵件的東西,於是我就寫信說「我很想演奏您的曲子,所以想知道樂譜怎麼買」,然後就寄過去試看看。結果他回信給我說樂譜你可以拿去用,就直接把樂譜送給我了。這大概是2010年之前發生的事情。之後,我所創立的鋼琴、打擊、單簧管三重奏「Trymulty」的現場音樂會,或是其他的獨奏場合我也很常演奏這首曲子。在這次灌錄CD之前,我也通知了作曲家,結果他也很爽快的回覆:「好啊,請加油」。

此外,在我挑選降E調單簧管的曲子時,曾經有列出好幾首候選曲,最後想選聽起來很炫、難度有點高的曲子,於是西班牙作曲家加列哥(Martinez Gallego)的作品就中選了。這首曲子原本就是替西班牙的單簧管演奏家(譯註:Javier Llopis)所寫的,因為非常困難,讓我覺得很有挑戰價值。

至於原本是著名管樂作曲家史帕克(Philip Sparke)替上低音號所寫、廣為人知的「伊那之歌(Song for Ina)」,也是我以前就很喜歡的樂曲,而且就結果而言這首曲子和這張CD中其他收錄的曲子相比具有非常明顯的性格,算是非常溫暖體貼人心的作品,對整張作品來說可以發揮很大的平衡作用,讓我覺得有選這首曲子是選對了。

和一首作品的長期相處

採訪:有沒有甚麼錄音時比較辛苦的地方或是有甚麼有意思的趣事可以分享?

渡邊:錄音是從今年的2月28日開始到3月2日的三天之間進行的,扣除掉體力上比較吃緊外,倒也沒有甚麼特別辛苦的地方。而委託創作作品的三位作曲家,也分別前來錄音現場見證錄音的過程。在錄音的現場其實還有很多不同的變更調整,可以說是非常刺激的錄音過程。除此以外,我也在集資的條件中,加入了可以參觀錄音現場的特別優惠,當天就有不少出資的朋友前來參觀。而擔任鋼琴伴奏的大野真由子小姐是我大學同學,從學生時代起就常常幫我伴奏,很熟悉我的風格,不需要特別說些甚麼,就能照我想要的方式彈奏出來。能在這麼好的伴奏下錄製我喜歡的曲子,真的覺得非常高興。當然,這些曲子的鋼琴聲部音符都很多,我想她也很辛苦吧(笑)。

採訪:請教一下您在錄音時使用的樂器與配備?

渡邊:降B調單簧管我用的是塞格爾克牌(Seggelke)的Model 1000,吹嘴則是Atelier Schmidt公司M1130,束圈則是JLV消光純銅版,簧片則是Vandoren公司的藍盒三號或者是V12三號半。

至於降E調單簧管,則是使用帕翠克拉(Patricola)公司的CL1特別版(布賓加=Bubinga木製),吹嘴則是巴坤(Backun)公司的摩巴(Moba)+型,束圈則是銀石(Silverstein)CRYO4,簧片則是Vandoren公司的藍盒三號半。

低音單簧管則是塞爾瑪(Selmer)公司的Privilege型,束圈則是JLV的白金版,簧片則是Vandoren公司的藍盒三號。

採訪:就單簧管演奏家的角度而言,您覺得這張CD的賣點是甚麼?

渡邊:我覺得還是能夠讓大家聽到降E調單簧管與低音單簧管的可能性。如果是一般的管樂音樂,則降E調和降B調齊奏時,降E調就是單純漂浮在降B調上;和長笛或是雙簧管齊奏時音準總是對不起來,一般學校中負責降E調單簧管的學生總是用看起來幾乎是悲慘的方式躲躲摸摸地吹奏。我就是想讓大家能聽到其實這樣的降E調也能在音樂上表現得很好。而低音單簧管的話,最近使用這種樂器進行獨奏活動的演奏家也越來越多,其中用來作為各種音樂風格表現得會比走正統古典音樂路線的人要多,因此我也想從這方面來讓聽眾認識低音單簧管在這方面的表現。

採訪:想請您談一下未來還有怎樣的展望?

渡邊:我正在計畫CD上市的紀念巡迴活動。這次因為錄製專輯的關係,而能夠和單一的作品好好地長期相處,就會覺得這次製作我的第一張CD對於自身關於音樂的部分是很有意義的。如果將來還有這樣的機會的話,希望能夠繼續發第二張或第三張CD;相反地,由於第一張CD就已經搞的這麼盛大了,接下來要再錄音的話,還真的不知道要走甚麼路線比較好?也讓我有了這種快樂的煩惱了啊(笑)。

採訪:多謝您接受採訪。

===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