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6日 星期四

Crusell單簧管四重奏第二號改編版

芬蘭單簧管演奏家/作曲家庫魯賽爾(Bernhard Crusell)的單簧管作品在古典音樂界感覺上是比較冷門,即便是在單簧管業界(笑)也是遠不如時代接近的莫札特或韋伯的單簧管作品受歡迎。不過,事實上他的單簧管樂曲旋律優美、也有華麗的炫技片段,絕對是相當值得演出的傑作。而且他雖然是以單簧管演奏名人的身分出道,但如果去查危機百棵,會發現他具有「西貝流士之前最偉大的芬蘭作曲家」的美稱(不過他生涯大部分都待在瑞典就是了),顯然作曲能力也相當受到肯定。


順帶一提,他還是優秀的語言學家,許多當時重要歌劇(例如費加洛婚禮)的瑞典版本都是他翻譯的呢!


如上所述,由於比較冷門一些,他的單簧管作品最常聽到的還是他的單簧管協奏曲「們」,特別是第二號(號稱「大(Grand)」協奏曲)算是演奏頻率比較高的,但也僅是偶而看到而已。至於他寫的三首單簧管四重奏就受到嚴重的冷落,真是非常可惜。尤其是第三號單簧管四重奏使用的是A調單簧管,又是搭配弦樂三重奏的小編制,照理說反應會不錯才對,但這首作品,反而最少在CD或水管影片中看到...。


就我自己而言,第一次聽到的庫魯賽爾單簧管四重奏是他的第二號,算是賴神(Karl Leister)在錄莫札特單簧管五重奏時順便送給大家的驚喜。其中第二樂章小步舞曲的甜美旋律讓我久久難以忘懷,喜愛的程度完全不輸同一張CD中的莫札特。


(很奇怪,賴神錄了庫魯賽爾的單簧管協奏曲全集,卻沒把同一作曲家的三首四重奏錄齊,也是缺了第三號沒錄....)


也是這樣,我就打算試著改改看這首作品成為單簧管重奏的版本,看看能不能提升一點點這首優美作品的能見度。運氣很好的是,這首小冷門的作品,在IMSLP上找得到,雖然品質是有點差的手抄印刷版,而且還沒有總譜,但至少足夠我來拼湊了。


原曲的編制獨奏降B調單簧管、小提琴、中提琴與大提琴的四重奏,但是庫魯賽爾應該是考慮到齊奏時的音量效果,寫了非常多複弦的和聲;另外音域上小提琴很少出現超過降B調單簧管高音的部分,而是通常故意寫成比獨奏單簧管低的和聲,所以我在改編時就設定是單簧管五重奏而不是四重奏的形式,小提琴主要由伴奏單簧管第一部來代替,而中提琴依慣例改成巴賽管(也可用中音單簧管),大提琴就是低音單簧管來負責。多出來的伴奏單簧管第二部除了齊奏補強和聲之外,就是分攤原曲小提琴或中提琴的樂句,讓單簧管第一部或巴賽管多一點喘息的機會(笑)。


改編的過程依舊是自己對著分部譜自己重作一份原版的總譜出來(順便修改分部譜遺漏或不統一的表情記號),然後再依照上述原則轉換聲部。原曲的調性C小調,對單簧管來說原本就是很友善的調號,當然就不修改了。另外由於IMSLP上的分部譜沒有小節數、也沒有排練記號(A、B、C...),很容易出現一面看著謎片(?)、一面抄寫時小節對不起來的問題,證明有個總譜真的很重要。總之,最後就在反覆抄錯中完成了這個改編。


這其中還有一些「兄弟我個人的一點創見」,例如下面這一段:



原曲是長這樣:



如果照原曲的寫法單純用同音三連音的方式拆給巴賽管和第二部單簧管來演奏,那就變成這兩個聲部的演奏者都要具備高超的點音技巧(例如三吐...)才行,肯定會被大家殺掉,所以我就改成了上面那樣交錯連音的方式來吹奏,是不是仁慈很多?(笑)


至少在MuseScore中聽起來的效果是一樣的喔!


改編之中,順便也在水管上找了幾個參考錄音來聽聽看,竟然發現了兩件驚人的事實:


1.有的演奏版本是跟IMSLP上的分譜不一樣,第二樂章小步舞曲與第三樂章的牧歌的順序是顛倒過來的!但其實也許這更符合傳統奏鳴曲的形式,可能有考證過了吧?(出版順序雖然第一號是最早,但根據考證作曲時間反而是第二號比較早。我猜在考證的過程中,可能發現早期的出版譜順序錯了吧?)。由於賴神是照IMSLP上的樂譜順序演奏,所以我也就不另外修改了,實際上演奏時可以把第三樂章的牧歌吹得慢一點,移去第二樂章、把小步舞曲吹得快一點拉到第三樂章去(賴神是把小步舞曲吹得比較慢),也是一種很符合時代精神的趣味。


2.同樣在水管的參考影片中,看到有觀眾留言說當初俄國作曲家葛令卡就是小時候聽到這首第二號單簧管四重奏的優美旋律,才下定決心要當作曲家的!且不論這個故事真假,以我當年受到的感動而言,我是信了啦(笑)。


最後,照例貼一下改編的示範卡拉OK連結:

 


 


https://youtu.be/rvRWP6ku1cA


上述提到的參考原曲錄音,則是我個人也很喜歡的芬蘭單簧管演奏家Kari Kriikku的版本,其實我也有這個版本的CD,但我卻是直到這個改編才注意到他的樂章順序不一樣(汗):


https://youtu.be/A-sSA-8wo9c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