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會議記錄,現在很流行直接將錄音、使用聲音辨識軟體來轉換成逐字檔。
其實在「犀利」(微軟選字)出現之後,這件事就已經相當實用化了。進入AI時代之後(*),聲音辨識與文字翻譯的能力更是大幅提升,照理說應該會更加厲害、更實用才對。
*這個AI時代時間的起始點很難定義,因為所謂的人工智慧可以說是古來有之,只是以前不叫這個名字而已,就像「3D印表機」一樣,換個名字比較響亮吸引人。這裡姑且以ChatGPT「橫空出世」的時間點,當作是AI時代的開幕。
我自己的感想是,其實如果是純英文的話,不需要甚麼特殊技能,Word內建的聲音轉文字的辨識效果還不差。如果是中文的話,試了幾個軟體,大概都不太行。比如說,跟知名旅歐單簧管演奏家Cindy Lin的閒聊記事,就是我自己踹跟哀落(Trial & Error)的結果。Cindy只要是說英文,就能得到很好的紀錄,只要是說中文,看到的就是令人發笑的文字(我試了幾套軟體,差不多都是這樣)。同樣地,後來某教特使(真的是特使)前去加拿大專訪狐狸先生,僅僅使用Word這種大家都有的工具,就能有接近不需要太多修改的完整文字紀錄。
不過話又說回來,不論這個工具是否便利、未來是不是還有很大改進的空間、如何建立中文自己的大型語言模型?基礎建設(水力、電力...)是否能承受這些工具的巨大消耗?這些大哉問的問題可以先放在一邊,到底有沒有必要做逐字稿的會議紀錄?
當然,以公眾事務而言,也許有其必要性。特別是國會或是議會的會議紀錄,遇到大家當鍵盤偵探的時候,逐字稿拿出來當呈堂證供,絕對有致命一擊的效果。但這樣的逐字文字稿,正常情況下,到底有多少人會去看?有多少人看得下去?很令人懷疑(通常裡面會有很多幹話和垃圾話 XD)。
正常來說,好的文字記錄,還是要能有條理、有邏輯的整理精簡,讓看的人能夠很快掌握到會議的狀況與結論,才會有效率。
*特別是這個會議紀錄要去給High Level=高層長官看的話,逐字稿大約都會被直接扔回 XD
*身為人民公僕老闆的你我,其實也有權利把逐字稿直接扔回,甚至把造成開會的各種爆笑內容的因素抓出來好好修理一下。不過這就扯太遠了(笑)。
而且就像超過一個小時以上的會議,很容易變成無效的會議一樣;超過一千字以上的會議紀錄,也很容易變成無效的紀錄。這是人性,很難避免。
*等一下,那你這篇還寫這麼多幹嘛?因為愛寫也是人性啊!愛寫的人是沒有要管看的人受不受得了的(再笑)。
更重要的是,開會的人往往會因為有人做會議紀錄,開會時就會比較不用心、開始講些不負責任的話,或者乾脆放空、打瞌睡。因為開的太過輕鬆,心態就會鬆懈起來,讓開會的品質跟著下降。
所以我現在大多自己做會議紀錄、特別是只需聆聽發問之時。不需要逐字記錄,只要抓住重點、或是關於自己的必須執行事項,就可以是很好的會議紀錄。反正是自己看,打字速度夠用,更不需要太在意用字遣詞,只要將來用到的時候可以很快速回憶起來會議內容即可。關鍵的是,自己開會會稍微用心起來,至少別人看起來會是這個樣子(笑)。當然,別人寫的會議紀錄,我也會默默收下,當作參考比對之用;只是通常一定先看自己的會議紀錄。
總之,文字記錄有很多種形式,各有其需要,也可以同時存在,視怎麼使用決定。工具雖然在進步、程序永遠會有更新,但最後使用的還是人。不會用,再好、再詳細、再精美的會議紀錄也都是垃圾。會用的話,再簡略、再凌亂的紀錄也能傳遞很精確的結果。從簡單的手寫筆記本、到圍棋的阿發夠、到ChatGPT,都可以觀察到類似的對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