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5日 星期五

亞蘭.達米安之單簧管教學法(02) 要像貓一樣演奏


4.教育的規範


M:為了達到我們現在談論的高水準程度,必須要累積相當多的演奏與練習經驗。那麼為了到達這樣的水準,我常常會問自己:是每次上課依照順序來教授技巧比較好?抑或是在初學階段立刻就學習樂曲,然後配合著樂曲的程度一點一點教授技巧?我自己還是覺得要從紮實學好試唱聽寫開始。在瑞士,要說是從哪一種方法先開始,不如說是練習閱讀樂譜與學習樂器的課程是同時進行的。因為讀譜的能力和演奏樂器的能力是不能分開來獨立看的,而要磨練出有優異技巧的水準是需要相當時間的。


理解音樂記號


D:的確如此,在法國也是盡早讓學生熟悉讀譜、視譜演奏,換句話說就是理解音樂記號的意義。不過,要記得這些就只是記號而已。另一方面,也要讓學生們理解節奏是怎樣的東西;要把看到的節奏、聽到的節奏重現出來,就必須讓腦子記住節奏是怎樣的東西。 因此就出現了很多教本、練習曲。這些東西可以幫助學會技巧、對於樂譜的理解很有用,因此我當然完全贊成使用這些教本與練習曲來練習。接下來,就應該要自己問自己這些樂譜是怎樣的音樂。音色變化、樂句詮釋、斷句等等技巧上的問題,也都必須要靠自己思考找出答案。上課,是在當場和學生一起思考適合的練習方法。當然,還是要練音階,但是用一種培養聽力、與感覺的遊戲方式來進行。


盡量背譜來演奏!


D: 然後針對程度高的學生,我會讓他們特別去練學習中的樂曲中有用到的調性、音階與音程。也是這樣,我會在課程中一點一點加入這些練習,但我不會特別說成「下禮拜,練好降E小調的四度來給我聽」。但我會不厭其煩說要把這些都吹到背起來,說了非常非常多次。

 

M:是背曲子、音階、還是基本曲目?


D:當然是全部!我總是要他們背譜演奏!因為,樂譜很容易讓人把耳朵、和眼睛關起來。當然,表面上雖然是擺著樂譜看,實際上卻陷入無法專注聆聽自己在演奏甚麼的狀態。往往會忘記音符在哪裡、演到甚麼地方等等應該自己問自己的態度。重要的是能夠感受到樂器在振動的感覺!因為要說音樂是甚麼?其實就是振動啊!!


不是「演奏」音樂,而是「感受」音樂


D: 讓我換個方式來再說明一次。這就是一種遊戲,令人非常開心的遊戲。演奏音樂的時候一點也不危險可怕,反而是相反的情況。我經常會讓學生們扮演要登上舞台演出的音樂家角色。他們會發覺自己在舞台上會忘掉自己的樂器。但就是這樣,就會憑著記憶持續演奏下去。然後,由於舞台上沒有把身體固定住不動的樂器。就會看到他們把心中有的旋律表現出來。我們都是在心中一面唱出音樂、一面尋找旋律。而學生既然沒有樂器,是不能真正演奏音樂,卻會努力感受出音樂。換句話說,他們的心與身體幾乎都不在那裏,而是在只有為了創造音樂的空間裡。正如大家說的一樣,目的是用感受音樂本身,我們都是在探究人生的精髓。

 

到了這個狀況,當學生再度開始感受自己的身體時,我們也知道他們是否能聽出靜寂。有的時候,靜寂會嘲笑他們、有的時候,靜寂會讓他們覺得恐怖。他們也會意識到自己正在這裡。他們就在這裡、現在就在這裡,就存在這一瞬間。這真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同時也會覺得心情非常好。另外,幸運的是單簧管並不是一種會對身體造成太大負擔的樂器,就這點而言,我要對聲音與氣息很容易塞住的雙簧管演奏家表達我的敬意。單簧管在演奏時,順暢吐氣可說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M:這真是非常好的意境,也是超俗拔群的教學方法。為了在課堂上說明該怎麼呼吸吐氣、或是其他重要的演奏技巧,您並不是用解剖學上的思考方式,卻比較多是在講述一種意境對嗎?這真是一種更加藝術、更加哲學性的見解啊。


D:沒錯。這種方法簡直就是去探究無法回答的問題答案。這個遊戲的目的,就是在於不論手上是否有單簧管,只是要總是注意到我們所在的空間、現在這個時間點、音樂與單簧管之間的關係。這才是最重要的!我們不論是在自然之中、靜寂之中、空間之中,都要專注傾聽。對我來說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我們為什麼要做音樂?這才是對我來說最重要的。


M:您說的沒錯。為了將樂譜、構想、樂曲的精神內容傳遞給聽眾,我們應該先把質問自己是否理解這些內容。


D:就是這樣。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的精神信仰---你有你的精神信仰、我有我的精神信仰。因此,我很喜歡荀白克說的:「要像小說一樣演奏每一顆音」這句話。真是太棒了。這裡我還要補充布列茲的解釋,畢竟他是一位充滿幽默感的人。他說:「荀白克說的沒錯,但這個講法並不充分。我們應該要像遇到死活問題一樣演奏每一顆音」。你懂嗎?這就是一種幽默。

 

如舞者一樣練習


M:我想請教關於運指、嘴型、呼吸等等重要技巧、以及抱持著藝術性思考來教授技巧的問題。為了做出音樂,還是需要學會技巧的知識。雖然還是有那種不用特別學習就在舞台上活躍的演奏家,但那是只有天才才可以的境界,和一般人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身為教師,被要求必須教會對一般人更有用的東西。


D:對我來說,並沒有固定的指導教學方法。第一,練習的方法是每個學生都不一樣的。只不過,我總是拿會練到細節都不放過的舞者為例。他們會重複練習同樣的動作,包含站立的位置在內,會一點一點把舞蹈的動作記憶起來,直到這些舞蹈動作變得越來越美、越有情感的型態為止。然而,一開始就是一直重複而已。毫不停止地持續反覆練習。然後再從頭重新修正、去理解每個動作、感受,使這些動作成為自己的一部分;為了記住這些動作,同樣的動作至少會反覆十次。這是非常重要的態度。我剛好收到巴倫波因的著作「音樂就是全部(La musique est un tout)」,這本書中有一模一樣的見解。音樂應該要存在於我們的身體之中。我們能活在世上,本身就已經是非常特別了。然後還可以做音樂,這更是非常好的事情。這種關係真是最棒最有趣的了。


讀譜、在腦中聆聽、傳遞出去


D: 在練習樂譜或是樂曲之時,我們第一個會讀到些甚麼?應該是去想像音樂、去解釋樂譜上的記號。第二件事是我們在腦中又聆聽到了甚麼?必須要把自己想像出來的聲音和樂譜相比較。第三件事是我們想要傳遞出甚麼音樂而演奏?傳遞出去的東西是不是和樂譜一致?還有在開始之前,可以算是第零步的在讀譜之前我們是否聽過了甚麼?有沒有聽過誰已經演過了這個音樂?這都是必須經常要做的事情。這樣的練習方法非常花時間。由於我們的時間有限,往往在幫學生上課時,只能討論出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這也像是去美術館一樣,一次只鑑賞一幅畫;在那一幅畫前稍稍停留一段時間而已。說到音樂的學習,也是這樣只埋首於一段樂句才有意義。對於學生來說,這也是一種精神上的測試,就像是接受嚴厲的試煉一樣。在持續反覆練習之中,我們才能真正學到音樂。


在腦中聆聽後再演奏


D:我覺得如果能在腦中好好聆聽,就能好好地演奏。 這是理所當然之事。練習是要花費好幾個月、甚至好多年的。只不過,基本上就是要準備使用耳朵,吹之前要在腦中全部聽過一遍。這也是我說了非常多次的事情。


M:演奏前想像音樂的樣子,並且有樂句整體的意念想像是非常重要的。


D:沒錯。首先要在腦中聆聽,然後才是發出聲音。在自己演奏之前知道更多東西,是非常重要之事。


要像貓一樣預測動作


D:這些音樂上的預測不該只有聽覺的層次而已。我們都必須要像貓或是老虎等等貓科動物一樣來演奏單簧管才對。 牠們僅僅使用剛剛好需要的能量來活動。而且會預測一切狀況。在動作之前,貓或老虎一定會進行預測,牠們很清楚接下來自己要做些甚麼動作。


M:這是運舌、發聲、節奏、運指、母音的發音修飾等等所有重要元素上都必須應用的道理。


D:我會建議學生去看偉大的鋼琴家演奏,仔細觀察他們在即將開始演奏之前,身體都在做些甚麼動作。鋼琴家、小提琴家、指揮家都是這樣會先預測一切。在發出樂音之前,音樂就已經存在於他們的心中,全身之中都是音樂。


音樂前的靜寂


D:然後,我也會跟學生們說:「你們仔細看,當你們走上舞台時,觀眾在你演奏之前一定都會安靜下來」。不過,最重要的是第二次的靜寂,也就是樂音正要發出前的那一瞬間的靜寂。 如果能聽到這個靜寂,你就會知道接下來該怎麼演奏。不過,偶爾也會出現聽到自己的沉默而驚慌的學生。換句話說,就像是突然在鏡中看到自己一樣的恐怖。偶爾,也會有感受到這種靜寂而笑出來的學生。這些都是聽到靜寂後,每個人可能會有的不同反應。身為夥伴的我們,可以好好地談論音樂、也可以把前述的狀況當作一個主題來討論。以時間而論,我有的時候會讓學生們先把單簧管放在一邊,手上甚麼都不拿的狀況下,等待一分鐘。然後,我再跟他們說「請拿起樂器!」。這時候他們往往動作非常之快,我都會說:「不是這樣。你們在這之前恐怕已經拿過數不清次數的單簧管了,但是你們從來完全不會去看這會引起甚麼事情。當你接近樂器之時,就代表接下來你要發出樂音了」。要做出和音樂接觸的動作,因為在那一瞬間你才會專心集中起來。


不要躲在樂器之後


M: 就像演話劇一樣!對我來說,這就像為了能將自己的表演在舞台上填滿時間與空間的演員,說明該怎麼動作一樣。演員們毫無疑問地必須先體會到空間與時間的感覺,才能有好的表演。


「從第七天開始」之練習


D: 學生們在演奏時,常常會有躲在樂器之後的現象。如果感覺到這種狀況,就知道他們會無法自由地表現音樂。此時,我就會使用從史托克豪森的樂曲「從第七天開始(Aus den sieben Tagen)」中得到的靈感。這是一段口述的台詞,因為都是文字,就沒有樂譜。史托克豪森特別在這首曲子的序言中寫著:「我將這種音樂稱為直覺音樂,它是由音樂家的心靈共鳴所產生的,通過簡短的話語來表達。」


我會先舉出最簡單的文字,好比說:「先發出一顆音,把這顆音帶到你的想像之中...」,有的時候則是會說「聆聽一起共演者的聲音」。我們就是用這種很開心、準備好要一起進入音樂之中的態勢,來一起演奏。這種感覺就像是要潛入水中一樣。我們會想像是在游泳,或者是感受風的存在、聆聽風的聲音一樣。史托克豪森的文字其實非常強烈,而且是1968年創作的作品,所以是很久以前的樂曲。但是這首作品卻能抓住學生們的心,可以感受到他們也很開心。我們會練習這個大約10~15分鐘。之後等到大家都冷靜下來之後,再回去上布拉姆斯、史特拉汶斯基、托瑪西(Henri Tomasi)的協奏曲或是練習曲。這是很值得練的練習,我自己也這樣做。


===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