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4日 星期日

卡神2024年特別專訪(02)完 獨特的簧片命名方式


音樂必須帶著笑容來演奏


採訪:卡本那雷先生的樂器是有選配的F共鳴鍵設計對嗎?



卡:F共鳴鍵是為了補正低音F的音準而設的。這個選配機構是我當初買的時候就有了,因為覺得很有用,就這樣維持著不去改動。我覺得這個設計當然是有比沒有更好,但也不是絕對非裝不可。


採訪:那您目前是使用怎樣的吹嘴與束圈?


吹嘴我主要是使用Vandoren的B40 Profile(譯註:不知道是不是Lyre?推測是現場口譯聽錯,或者是刻意強調?因為過去卡神接受專訪都說是使用B40,而不是B40 Lyre),但有時也會使用BD5。這次來日本的演奏會都是使用B40 Profile。Recital搭配B40 Profile的組合在演奏上自由度非常高、非常好控制,因此我非常推薦這樣使用。


至於束圈,我現在正在測試我的老師布魯諾.里凱提(譯註:原文不明)老師製作的東西。這種束圈使用了和勞力士手錶皮帶同樣的材質,為了讓聲音有更好的共鳴而採用了很大顆的螺絲也是其一大特徵。


說起來如果沒有遇到里凱提老師的話,說不定我現在就沒有在吹單簧管了。其實在我十五歲的時候,大概放棄了單簧管一年左右。因為被其他的老師說:「你的嘴唇不適合吹單簧管,改吹別的樂器吧」,讓我覺得很煩而再也不去學校,然後過著跑去足球場看球,跟其他球迷吵鬧的生活,簡直就是足球流氓(Hooligan)。但里凱提老師卻勸我「重新拾起單簧管吧」,終於讓我回去上課,才有今天的我啊。


採訪:您是使用怎樣的簧片?


卡:基本上是Vandoren V12的三號半,這也是我一直都沒有變過的設定。我從來都沒有因為簧片而煩惱過。在我寫的教本「一百首加強音色均勻性練習曲(如下圖)」中,寫了非常多靈活控制音色的練習。這照樣練習,如果能讓嘴型具有很好的適應力的話,不管怎樣的簧片應該都能吹才對。老是覺得簧片很難挑的人,其實很有可能是嘴型太硬的關係。


就我自己而言,每次是從一盒簧片抽出兩片來使用。如果一次拿太多出來吹,反而會搞不清楚每一片簧片的特性。這樣一次抽兩片出來,一天吹個十五分鐘,然後反覆讓這兩片簧片歷經濕潤、乾燥的過程,簧片就會慢慢穩定。最後為了下次使用時不要忘記簧片的特性,就會替簧片寫上名字。


好比說,我今天帶來的簧片,因為很好吹,就取名為「自由(Libera)」;拿來吹威尼斯狂歡節的簧片,就取名為「威尼斯(Venise)」,有的時候也會取名為演奏會舉行場地的城市名字。當然,也會記上開始使用這片簧片的日期。對了,還有「N2」這樣的名字。這是我用來演奏尼爾森(Carl Nielsen)單簧管協奏曲使用的簧片。當時覺得有好幾片都可以拿來吹尼爾森的協奏曲,所以應該也有「N4」這樣的名字。如果是拿來演奏馬勒交響曲的簧片,就會取名為「馬勒(Mahler)」。這種「N2」或是「Malher」的名稱,並不是尼爾森專用或是馬勒專用的意思,而是取了這樣的名字時,會讓我想起這片簧片像是甚麼樣樂曲的音色。昨天我在日本演出的簧片,還沒取名,我看就取名為Japan的「J」吧?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不要長時間使用同一簧片。記住簧片的特徵後,然後根據使用場合來輪流使用簧片比較好。因此就我自己而言,甚至有簧片可以用到兩~三年。V12的三號半雖然也不是太簡單就吹得動的簧片,但我也不會用當中太薄的簧片。此外,我也不會用無法拿去正式演出的簧片來練習,因為這樣會讓吹奏的感覺鈍化。我很注意要隨時拿好的簧片出來吹奏。


只不過,演奏者也要有能適應簧片的能力;所以只要不是太薄的簧片,對我來說幾乎都是「可以用的簧片」。


採訪:最後想請您給日本的單簧管樂迷一點建議。


卡:吹奏單簧管就是一種演奏音樂的形式,最重要的就是「開心」。就算稍稍有了「真不想吹」的心情,那就乾脆不要吹比較好。我覺得音樂就是得要帶著笑容來演奏的。因此我也希望能讓前來欣賞我的音樂會的觀眾都能帶著笑容。


===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