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日 星期四

巴伯拉克的舞曲大帝國(誤)


好久沒介紹法國號的CD了。

今天要介紹的這張,最早是看到師大夜市某樂器店的老闆在播,對其編制與樂曲本身就感到非常好奇(很少聽到法國號與低音單簧管對嗆...喔,是對唱)。第二次是在某網紅的車上仔細聽過了一遍,就更加深了想收藏的欲望。而且一聊之下,才知道網紅本人早就在米國買到這張了,因為這是2014年發行的唱片。我個人並非不喜歡法國號的唱片,甚至可以說除了單簧管以外,第二喜歡的樂器就是法國號了。但為什麼會完全沒有注意到這張CD呢?原因很簡單,年紀大了,沒辦法像年輕時一樣用地毯式的方式逛CD店(正確來說是東京的淘兒),往往逛完單簧管區,就是兩眼昏花、四肢無力(不誇張),更別說去逛其他樂器的分區了,所以直到今年我才知道有這張CD的存在。

說了一大段,先來看看這張CD到底長甚麼樣子:


今天的主角是左邊那張,至於右邊那張....嗯,是我一時腦波弱買下的重複CD(淚),現在不知如何是好。

好,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左邊這張的標題叫Radek Baborak Orquestrina,如果直譯的話,大約就是「巴伯拉克的舞曲大帝國」(大誤)→「巴伯拉克的室內舞曲樂團」(正)。

為什麼會這樣翻,後面會介紹。

巴伯拉克是何方神聖,我想喜歡法國號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過去本部落格還在FC2的時候也寫過一些介紹,這裡就不多嘴。重要的是這張CD的曲目與編制很有趣,更讓我覺得非買不可。

而自我聽到了某樂器店的店長和網紅的播放之後,想到最快的購買方法,就是是去佳佳一趟碰碰運氣,但我剛好有必要購買日文雜誌,就打算順便一起上阿罵爽假片上訂。因為如果剛好有存貨的話,阿罵爽是兩天就能到貨。這次很順利,就是遇上這種狀況,下單的兩天後,我就坐在家中欣賞了。

也是因為我訂的是日文版,所以就比上面兩位手上的版本多了日文的解說。今天就打算來直接透過日文版的解說來介紹這張CD。

===

(節錄自日本樂評佳家木幡一誠的解說)

[前言]
乍看之下,會覺得巴伯拉克是一位傻裡傻氣的法國號演奏家(沒禮貌),但其實他在音樂上的思考脈絡是驚人的細緻、往往可以激發出豐富的音樂創意。這張CD的標題Radek Baborak Orquestrina中的Orquestrina是源自於葡萄牙語中替舞蹈伴奏的小編制樂團的意思,直譯的話就是「巴伯拉克的室內舞曲樂團」。而這個主要是以吹奏「舞曲」為主,或者是推廣為民俗音樂風格作品的錄音,在編制上也非常多采多姿。這是巴伯拉克以他過去組成的「巴伯拉克重奏團(Baborak Ensemble)」為主體,再集合了他的同胞高手(好比說捷克愛樂的首席低音管演奏家Ondrej Roskovec)組成的。而演奏皮亞佐拉的探戈舞曲或是拉威爾的波麗路舞曲時的巴伯拉克,地位上就很類似爵士大樂隊(Big Band)中的領隊兼明星獨奏者。他除了讓以低音單簧管為首的各項樂器有發揮自身特色的場所外,也會在自己的關鍵獨奏之處錦上添花。而且不管是在弦樂四重奏伴奏下無窮無盡的縱橫演奏,或者是搭配打擊樂器來增添色彩變化的法國號獨奏曲,都讓人感受到沒有其他法國號演奏家能比他吹出更放鬆炫技的演奏了。如果他能和這同樣編制的成員一起來到日本、去各處的Live House演出的話,保證能夠創造場場爆滿的佳績。

[曲目介紹]

皮亞佐拉:探戈的歷史
Astor Piazzolla: Histoire du Tango

皮亞佐拉可說是探戈舞去的革命家。他以手風琴演奏家的身分,率領著各式各樣的重奏團演奏出許許多多極致的探戈音樂,可說是到了獨一無二的孤高境界。而自從1970年後半起他慢慢多了和很多古典音樂演奏家合作的機會,就更新的創作火花出現。他1986年替長笛和吉他所寫的「探戈的歷史」,就可以看到他發揮出能夠超越古典與民俗領域的天才。也因此,這首作品變成了值得產生許許多多不同編制改編版本的樂曲。

這個依照時間順序的四首探戈構成的組曲,是從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小酒館(第一首的Bordello直譯的話是接近妓院的意思)中高唱的旋律、經過皮亞佐拉自學獲得的都會洗練與前衛語彙來反映時代的浪潮,最後凝結非常精彩的音樂。

羅威爾.蕭(1930~):第四號快步旅人三重奏
Lowell Shaw: Trippery No.4

羅威爾.蕭是美國伊利諾州出生的法國號演奏家。他在西北大學和著名法國號大師菲利浦.伐克斯學習畢業後,成為水牛城愛樂管弦樂團的團員。他自身也在水牛城大學任教,因此為了自己的教學寫了很多法國號作品而著名。他為了法國號三重奏所寫的「Trippery」系列作品至今是完成了四首,其中本錄音所演奏的第四首是作曲家自己再改編成法國號獨奏,然後再加上了源自於中南美的木箱鼓(Cajon)的版本。原曲標題的Trippery是由三重奏Trio
與象徵樂曲氣氛的Tripper(原本是旅人,衍伸為以輕快步伐行走的人)所組合的新字,這裡翻譯成快步旅人。

列夫.柯岡/巴伯拉克改編:尼古尼姆~哈悉得旋律組曲
Lev Kogan/Arr. R. Baborak: Nigunim~Hassidic Tunes Suite

出生於舊蘇聯,曾和哈查度量學過作曲的柯岡在1973年遷居以色列,住在特拉維夫進行作曲的創作。這首副題為「尼古尼姆」的哈悉得旋律組曲(全曲為八首作品的集合)是以猶太人的民謠為素材,在1979年替法國號與鋼琴所寫的作品。本錄音從中挑選了第1、3、5、7、8等五首,在改由法國號獨奏、弦樂四重奏伴奏的形式演出。

其中第一首Shalom Aleichem的標題是猶太語中常用來打招呼使用的「希望能帶給你們和平」的必用句型。至於第三首的Havu et Lataish是一種婚禮舞曲。第五首的Nigun圓舞曲則是以母音歌唱為基礎所構成的典型哈悉得音樂作品。第七首的Shabbat Prayer指的是在猶太教安息日祈禱的音樂。最後的第八首Freilach則是活潑的意思,是東歐猶太風格音樂中常常使用的字眼。

加布列爾.佛瑞/福藍提謝克.史特巴克改編:孔雀舞曲
Gabriel Faure/Arr. Frantisek Sterbak:Pavane, Op.50

這是包覆著莊重節奏前進的舞曲形式,其實隱藏著佛瑞特有的憂愁與感性美旋律的名曲。這首在1887年完成的作品,除了可以單純用管弦樂團來演奏外,還有後來佛瑞的朋友羅培爾.蒙特斯柯加上歌詞的合唱版。捷克名作曲家史特巴克(巴伯拉克當年參加慕尼黑大賽的自選曲就是史特巴克所寫的作品)改編成豎琴與弦樂合奏為伴奏主體,讓獨奏法國號唱出旋律的版本。其中編曲家在中段的部份巧妙地加入四把法國號伴奏,製造出強烈的對比感,更讓人印象深刻。

安東尼奧.勞羅:第三號委內瑞拉風格圓舞曲「娜塔莉亞」
Antonio Lauro: Vals Venezolano No.3 (Natalia)

出生於委內瑞拉之義大利移民勞羅本身是以吉他演奏家兼作曲家的身分在當地活躍,而成為委內瑞拉的代表性作曲家。他留下了許多名為委內瑞拉圓舞曲的小品(所以另一位當代作曲大師約翰.威廉斯稱他為吉他界的史特勞斯),其中包含第三號娜塔莉亞在內的四首委內瑞拉風格圓舞曲廣受全世界的吉他演奏家的歡迎。這個第三號作品是題獻給勞羅自己的吉他老師勞爾.波爾赫斯,約在1930年代末尾完成,娜塔莉亞就是從勞羅自己的愛女的名字。這個使用法國號與木箱鼓構成的二重奏,竟能保留原本吉他的風味,實在非常驚人。

柯拉得.瑪麗亞.撒里耶提:法國號與弦樂四重奏組曲
Corrado Maria Saglietti:Suite for Horn and String Quartet

撒里耶提是義大利法國號演奏家,從1977年起就是義大利特里諾的RAI國立交響樂團的團員,1990年升任該團法國號首席。當然他的作品攤開來看幾乎都是給銅管樂器演出的樂曲,但他的作品也常常在國際論壇或音樂節中得獎,具有相當高的作曲功力。

這首組曲,其實原本是接受作曲家同一樂團的長號首席約瑟夫.布魯那姆委託創作所寫的「中音長號與弦樂四重奏組曲」(完成時間不明,布魯那姆自己灌錄這首曲子的CD則是完成於1993年),後來作曲家自己將獨奏譜改成為法國號來演奏並且出版。曲子的內容是由爵士風格與流行樂句法交錯而成,是非常有魅力的作品。

耶赫茲凱爾.伯朗:十二首給法國號獨奏的前奏曲之詼諧的快板
Yehezkel Braun: Allegro Scherzando from 12 Preludes for Solo Horn

出生於布列茲拉夫的伯朗在兩歲時移居巴勒斯坦,並且在以色列學習音樂,後來在母校特拉維夫大學的魯賓音樂學會教理論作曲,後來則是成為學會的校長。因為他在1970年代開始去法國學習格列果聖歌,以此為靈感結合猶太音樂或中東音樂,成為其作品的特徵。而伯朗則是把巴伯拉克視為自己作品最好的詮釋者而非常信任他。這個十二首給法國號獨奏前奏曲是1985年的作品,是使用很多切分音節奏的舞曲式作品。詼諧的快板是其中的第11首,本錄音中也是加上木箱鼓來演奏。

莫里斯.拉威爾/巴伯拉克與伊爾改編:波麗露
Maurice Ravel/Baborak & Ille: Bolero

這是拉威爾為了舞劇而於1928年創作的作品。樂曲本身僅僅是兩個主題交錯演奏兩遍一直演奏下去的大膽構想,再加上拉威爾自己傑出的管弦樂配器手法而形成名留音樂史的偉大作品。這個改編版,是把原曲反覆18次(各主題9次)的內容在到達全團齊奏後巧妙局部刪去片段跳到結尾而形成的。演奏主題的獨奏樂器除了開頭的單簧管與低音管以外,全部和原曲不同(巴伯拉克自己負責原曲的柔音雙簧管與長號的獨奏)。但這個完全感受不到編制限制的改編,其機智之處,充分可以讓聽眾會心一笑。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