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9日 星期三

德法單簧管系統之比較(4)


貝姆式單簧管與埃勒式單簧管比較,有這些差異

根據前面的文章,相信大家應該明白單簧管這種樂器,其實是有很多種不同的系統了。接下來,則是實際拿埃勒式單簧管與廣為使用的貝姆式單簧管來比較,看看有那些不同的地方:


[兩者比較主圖]


===

(1)上管按鍵安裝方向

貝姆式:

貝姆式的上管按鍵是從右側安裝到本體上,剛好與埃勒式相反。

埃勒式:

埃勒式的上管按鍵是從左側安裝到本體上。也因此,操作上管按鍵的左手,就跟按鍵是同向動作。

===

(2)連動機構的有無

貝姆式:


上管與下管之間是有按鍵連動機構的,正是貝姆式的設計。也因此,才讓效率良好的替換指法成為可能。

埃勒式:


但埃勒式就沒有讓上下管按鍵連動的機構。也因為這樣,可以讓上下管之間的相對角度進行微妙的調整,而根據演奏者手掌大小或形狀來設定成最容易演奏的位置。

===

(3)按鍵的數量、形狀與安裝方式

貝姆式:

右手小指需要控制四個按鍵。不論是數量或形狀上都和埃勒式不同


左手小指需要控制四個按鍵(含C#/G#)。也是形狀與數量上都和埃勒式不同。


左手無名指的音孔沒有環形鍵,右手中指仍是音孔設計,這也和埃勒式不同。


埃勒式:


右手小指只有控制兩個按鍵、形狀也大很多,而且按鍵間也有滾輪的設計。(譯註:這很好用,所以在薩克斯風上也能看到類似的機構)


左手小指控制五個按鍵(含C#/G#),形狀完全和貝姆式不一樣。在E/B與F#/C#之間也有滾輪設計。而Ab/Eb與Bb/F的替代指法按鍵非常小,這也非常特別。(譯註:其實貝姆式根本就沒有左手小指控制的Bb/F鍵)

另外還有一個很特別的設計,就C#/G#鍵除了比貝姆式要大以外,底下還多了一個可以用右手食指替代控制的突出桿,讓C#或G#的震音有機會可以吹得更快。



左手無名指音孔有環形鍵、右手中指的音孔則是有個封閉蓋。



為了音準或音色補償的關係,埃勒式多了很多小音孔與按鍵。甚至在喇叭口上還有補正最低音音準的音孔(這個補正按鍵則設置在右手拇指處)。

2016-02-01 01.48.27.jpg

譯者補充:
如上圖,可以看到下管的右手拇指處較貝姆式多了一個低音補正按鍵。
而上管的左手拇指音孔則反而沒有環形鍵。


===

(4)內徑

貝姆式:

貝姆式與埃勒式最大的差異還是管體的內徑。因此很理所當然地兩者的音孔位置也不同。

譯註:如我的德式單簧管體驗一文中所說,其實是埃勒式的管徑比貝姆式大,這和一般的印象剛好相反,這點請務必牢記 :)

至於下管的管徑,貝姆式是越往下越大(如圖),所以圖中左側的手指可以很容易伸到管體非常內部的地方。

埃勒式:


埃勒式的下管管徑沒有很大的變化,幾乎是同樣的內徑。這也可以從圖中左側的手指沒有辦法伸進去管體很多看得出來。


(5)吹嘴與簧片



埃勒式(或阿爾伯特式與改良貝姆式)與貝姆式兩者的吹嘴與簧片也不一樣。

埃勒式的簧片比較窄、貝姆是比較寬(最上圖左為貝姆式、又為埃勒式)
(但其實直接在埃勒式吹嘴上使用貝姆式簧片也沒有甚麼關係。現在有不少德式吹嘴也故意把吹嘴上的平台加寬,以便可以共用法式的簧片)

此外,埃勒式的吹嘴通常會附上可以用細線綁住簧片的溝痕。

===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