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8日 星期日

Gleichweit Clarinet Mouthpiece(02)


[專訪篇]


譯自 The Clarinet雜誌2020春季號Vol.71


葛萊希外特、舒密特與史坦納專訪


[前言]


奧地利廣播交響樂團單簧管首席約翰.葛萊希外特(Johannes Gleichweit),開發出了在吹嘴與調音管之間的接合不是使用軟木而是採用可以交換的O型環的吹嘴。這樣的吹嘴,目前身受葛萊希外特的恩師、單簧管界的巨匠舒密特(Peter Schmidl)為首、同門師兄弟的薩爾茲堡莫札特紀念管弦樂團的單簧管首席斐提南.史坦納(Ferdinand Steiner)等奧地利等單簧管演奏家所愛用。因此我們特別一起邀請這兩位演奏家來談談葛萊希外特所製作出來的吹嘴之魅力。


非常有天分的學生


採訪:葛萊希外特和史坦納先生兩位都是舒密特先生的學生,在他們和您學習時,您在教學上有甚麼特別注意的地方嗎?


舒密特(以下簡稱P):教學這件事其實非常困難。當老師就是一種想辦法將學生的可能性引導出來的職業,但如果對學生太好的話,反而可能會害學生失去上進的動力;但太嚴格的話,也可能會導致同樣的結果。因此,如何提示出讓學生能夠自發地拓寬發展可能性的方向,就是當老師最重要的工作。至於上課的時間也不是上的越長越好。重要的反而是要在短時間之中一針見血地教會正確的東西。好比說,在站著取用的自助餐派對上,擺著許多像魚子醬、牛排等等美味的餐點,應該也是沒有人能夠全部吃遍的吧。這時候就應該自然地挑選適合自己的來食用。上課也是一樣,老師們就要像煮自助餐一樣,盡量幫學生端出許多的菜色,然後把當時對學生來最需要的東西交給他們,這就是我們的工作。可能會有學生突然吹不好的狀況出現時,如何能幫助他們在當下找出解決的辦法,就是我們非常重要之處。學樂器要進步雖然要靠天分,但比起天分,如何努力不懈怠去活用自己的天分才是更重要的。


採訪:從施密特老師的角度來看,葛萊希外特先生和史坦納先生是怎樣的學生?


P:兩位都是很有天分的學生,指導他們的東西都能用很好的形式反映出來,又是很勤奮練習的優秀學生。就結果來看,他們也獲得了奧地利最優秀、一流管弦樂團的職位。我想他們都是我值得驕傲的學生。


採訪:三位第一次接觸到單簧管是幾歲的時候?


史坦納(以下簡稱F):我是大概是從九歲換齒開始,就非常想要吹吹看單簧管這種樂器。我在聽到管樂團中單簧管的演奏,就直覺認為這是屬於我的樂器了。在那之後,我想試著吹吹看直笛與單簧管這兩種樂器,於是做了許許多多的嘗試。我出生在一個比較小的村子,大概都是三十位左右的村民大家聚在一起看電視。我就是在這樣的狀況下看到了1987年的薩爾茲堡音樂節電視轉播,當時就是由伯恩斯坦指揮、施密特老師擔任獨奏的莫札特單簧管協奏曲,我聽到了這樣的演奏時,就覺得這是我人生聽到最美的音樂。我記得就是那個時候開始,內心有無論如何都要學習單簧管的強烈意識。


葛萊希外特(以下簡稱J):我是11歲左右接觸到單簧管的。我父親以前吹過小號,所以就問我想不想吹吹看小號。我還記得我說比較想要吹單簧管時他臉上露出的遺憾表情(笑)。其實是搭乘學校巴士坐隔壁的朋友說:「我開始學單簧管囉」,所以我才想那我也要學單簧管。


P:我的祖父就是維也納愛樂的團員,我算是我們家第三代的維也納愛樂的團員了。只不過祖父過世時,我才不過六歲,所以並沒有甚麼和祖父接觸的機會。我在文理中學(Gymnasium,歐洲的一種預備念大學的中等教育學校)時可是非常優秀的學生喔。我記得當時我一面練鋼琴、一面在希臘語上也獲得很好的成績。但我第一次吹單簧管是在我16歲左右的時候。進入文理中學後才開始學單簧管,即便在當時都算是相當晚的了。到了18歲時,因為想要成為單簧管演奏家,所以每天都練習超過五小時以上。當時在我前面、比我厲害的學生大概還有10~15位左右,但我最後還是贏得了甄試。雖然起步比較晚而不得不比別人更努力,但也是這樣不輸給別人的努力程度,讓我獲得了好的結果。  

===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