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8日 星期一

史特拉汶斯基三首單簧管小品(02)


譯自:Pipers雜誌~奈迪克與大島文子之單簧管講座


史特拉汶斯基:三首單簧管小品


(02)構成第二曲形體的重要音符


我們從前一篇開始研究史特拉汶斯基的三首單簧管小品,而我們首先是從第二曲值得注目之處開始討論。


我們在前一篇的最後丟出了「史特拉汶斯基到底是怎樣找出實際上用來寫作這首作品的音符呢?」的疑問,這次我們就是要來回答這個問題。


不過,在那之前,我想把前一篇提到的「A-B-A'-終結部(Coda)」架構,是曲中的哪個部分具體展示出來。


其中的A段,當然是從曲子一開始,到第四行、這首曲子最先出現的延長記號的高音Sol(記譜音)為止。



A段的樂譜


至於B段,則是從A段之後一直到第七行第一個8分音符與其相連的16分音符的Sol(記譜音)為止。



B段樂譜


至於A'部分,則是從B段的Sol之後(呼吸記號)開始。而終結部(Coda),則是再從之後的中音域Sol開始,到最後為止。




終結部樂譜


第二曲就傳統意義而言,並不能算是調性音樂。換句話說,它並沒有辦法說是特定的大調或是小調的曲子。


不過在這首曲子之中有幾個非常重要的音,而這些音可以說是給予這首曲子基本的型態,達成「支撐」這首曲子的功能。(此外,接下來寫的音高都不是實際音高,而是用單簧管樂譜上的音高來說明,這是因為我覺得這樣可能比較容易讓大家理解的關係)。


在前一篇,我們就在提到Sol(G)音時結束了。這次我們直接從這首曲子的開頭開始講。


這首曲子雖然是從Re音開始,卻在開頭第一行的中央部分馬上轉移到了Sol上。然後在第一行的後半都是以Sol為中心來上下移動,最後結束在高音Sol上。


到了第二行,則是Fa開始的短小有魅力的旋律,然後經過了降Mi、Re、Do之後,又回到了Re,然後再一度移到了Sol。細部的音我們就留待後面討論,這次我們注目的焦點,則是這一行正中間音樂再度移動到Sol這件事。這一行雖然也是以Sol為中心上下移動,但事實上還是可以說是從Re移動到Sol。


到了第三行,就有了更令人感興趣的音形移動。之所以這樣說,因為這一行也是從Re開始,結果卻是移動到Do。然後到了A段結束之處(第四行開頭),則是從Do移動到了高音Sol。


如果從這裡跳去看A'段的話,則是從第七行的Sol之後開始,然後一直持續到下一行帶有延長記號的Sol為止。至於終結部,當然也是以Sol為中心移動,結果卻是移動到Mi而結束。


所以在這裡,我們就來關注一下這個Mi。除了結尾是Mi以外,B段其實也是從低音的Mi開始的。然後在回到A'段開始的Sol前,也是從低音Mi進入第七行B段結尾。


整理一下前面說的細部內容,則會是以下的樣子:


A段=Re-Sol-Do-Sol

B段=Mi

A'段=Sol

終結部=Sol-Mi


===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