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4日 星期五

史特拉汶斯基三首單簧管小品(01)

譯自:Pipers雜誌~奈迪克與大島文子之單簧管講座

史特拉汶斯基:三首單簧管小品

(01)關於史特拉汶斯基這位作曲家

我們現在正得面對氣候變遷等重大問題、或者是直接遇到了像新冠病毒這樣許許多多的難題,不過仔細想想,這些我們看起來是新出現的問題,一定也曾經存在於我們過去的歷史之中,未必是全新出現的。

我們必須經常從歷史的事實中好好學習。從音樂中獲得啟發來演奏的場合也是如此。遇到某一首作品該怎麼樣演奏時,如果能去理解與那首作品相關的歷史影響,就能獲得偉大的洞察力。

這次我們就要用這樣的角度,來介紹偉大的音樂革新家---史特拉汶斯基。



史特拉汶斯基是Out of the Blue的作曲家?

20世紀初葉,是一群想超越極限的藝術家們散發天才洋溢能量的時代。這些能量,讓當時的藝術、戲劇、舞蹈、音樂的方向性有了顯著的改變;其中在音樂圈中,相當於改變的中心人物,就是史特拉汶斯基。他和同時代的荀白克一起,把當時的音樂導向全新的世界前進。

當史特拉汶斯基自身的音樂天分爆發性的投射到世界上時,大家都覺得他的作曲技法非常有獨創性。這種獨創性,如果用比較婉轉的古英文來形容的話,就叫Out of the Blue,說的比較直白一點的話,就是「破天荒」、「晴天霹靂」的感覺。

實際上,他的作曲風格也的確是這樣。不過如果仔細地深入去研究他的作品,更可以收到很多方面意外的影響。

彼得洛西卡的八卦

他的初期作品中,很明顯會看到受到俄羅斯民族音樂或俄羅斯傳說故事的影響。史特拉汶斯基也像巴爾托克一樣,會以學術的角度來錄音、收集自己國家的民族音樂,不過他毫無疑問地收集的是他自己生存時代的民族音樂與大眾音樂。

其中最顯著的象徵,就是他的偉大作品之一的彼得洛西卡。這首作品,在他的故鄉聖彼得堡則是被貶低成只是單純在收集大眾音樂而已。

當我在莫斯科音樂院留學學習之時,曾經聽說過一個關於彼得洛西卡的有趣大八卦。莫斯科音樂院中有個可以讓學生辦畢業獨奏會的小音樂廳,這個小廳的舞台之下有個可以放椅子、鋼琴或譜架等備品的房間,那裏都會有一個最後離開房間上鎖的管理員待著。雖然那個管理員永遠都是醉醺醺的,但有一天下午,某個鋼琴學生在練彼得洛西卡第三幕,卻聽到了底下有人朝舞台上怒吼:「你們這些渾蛋,怎麼給我在這種神聖的音樂殿堂上彈這種低俗的大眾音樂!」。這個舞台管理員雖然沒聽過史特拉汶斯基的音樂,卻明顯很熟悉史特拉汶斯基在彼得洛西卡中使用的音樂。

三首單簧管小品是最獨創的作品

對於我們這些吹單簧管的人來說,說到史特拉汶斯基,不管怎樣就是會對於他的「三首單簧管小品」非常關心。

這首作品,就我所知,可說是最具有獨創性的作品之一。除了可以算是最先寫出、也是最重要的的無伴奏單簧管作品以外,甚至可以說是最重要的單簧管獨奏曲目了。

這首曲子的第一樂章,其實可能很久以前在雜誌上就談過了,但是這一次我還是想要重新詳細再看過一次。不過,這次我卻想先從第二樂章開始看。

第二樂章其實是從樂譜書寫方式開始就是很獨創的樂曲。因為完全沒有小節線、沒有調性記號、也沒有拍子記號。

這首作品雖然很明顯可以看到和史特拉汶斯基的大作「春之祭」的關聯性,但這個部分我們就留待後續再談。我們首先必須要考慮的地方,反而是該怎麼將史特拉汶斯基如此獨創的作品詮釋出來。

如果仔細去研究第二樂章的話,就會發現他其實完全沒有寫成前述的「Out of the Blue」的樣子。相反地,他採用了非常傳統的形式,然後再用這樣的傳統形式當作新音樂的基礎,這就是他之所以是天才之處。

作品的基本形式

最初讓人驚訝的是這首作品的基本架構是A-B-A的形式,如果說的更正確一點的話,則是A-B-A'-終結部(Coda)。開頭的A段結束後,接著出現的是和A完全不一樣的B段,然後雖然是回到了開頭的部分,但史特拉汶斯基卻只是提示了縮短很多的A段迷你版本,然後在G音上的延長記號結束後,最後由短小的終結部結束全曲。

這樣的結構乍看之下好像是很單純,卻給我們留下了一個最重要的疑問。史特拉汶斯基到底是怎樣找出實際上用來寫作這首作品的音符呢?

當然,以傳統的角度來看,這首作品並不能稱作是調性音樂。也沒辦法說從哪裡到哪裡是大調、哪裡到哪裡是小調。不過,還是存在著幾個掌握理解這首曲子之關鍵處的重要音符。

下一篇,我們會來繼續討論這些重要的音符。

===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