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9日 星期日

Jereme Comte 2021年專訪(02)


採訪:既然您剛才提到了當代作曲家的話題,就想請教關於Comte先生現在參加的法國當代樂集的問題。首先想請問的是,您是因為甚麼原因而去參加這個樂團的甄試呢?


C:這已經是超過15年前的事,所以可能我的記憶會不太正確,不過在我參加甄試之前,就已經有法國當代樂集的團員找我去演出好幾場音樂會了,這就是我會想去加入這個樂團的原因。那時候演過布列茲本人指揮的荀白克的「室內交響曲」、也首演過卡特(Elliott Carter)的新作品,由於這些經驗非常精采,所以我就下定決心去參加甄試。


甄試內容可真是非常多。總共分成兩次,第一次是初選。那時候我就先在沒有鋼琴伴奏的狀態下吹了韋伯的小協奏曲。這是這個樂團的傳統---利用在無伴奏下演出經典樂曲的狀態來確認演奏者的節拍感覺,順便也看看演奏者腦海中是否有確實掌握住伴奏的內容。再來則是用降E調單簧管吹史特拉汶斯基的三首單簧管小品(笑)。這曲子就算照原曲用A調單簧管吹都非常難,改用降E調單簧管吹可就更難了。這樣的考法是在確認演奏者是否能確實正確的音準、以及是否能演奏出均勻的音色。


第二次甄試一開始還是把初選的曲子全部再演奏過一遍。接下來還要演奏其他曲子大約45分鐘左右。自選曲的話,我吹的是Franco Donatoni的「光(Clair)」。指定曲的話,則是Bruno Mantovani的「程式錯誤(Bug)」,我還記得還有布列茲的「碎裂/多重」(Éclat/Multiples)的選粹中巴賽管的聲部,或是荀白克「月光小丑」的低音單簧管聲部。其他應該還有荀白克的「室內交響曲」與里蓋提(Ligeti György Sándor)的作品吧?


這些考題完全是以法國當代樂集平常會演出的曲目為基礎選出來的。所以出題的概念就是,既然來參加甄試,就要能跟得上這個樂團平常能演出的活動。當前面這些考題都吹完以後,最後布列茲本人就會走過來,給你一份樂譜。然後用這份譜考視譜。這個考試的過程會先給你三分鐘看譜。而譜上的內容就是布列茲所寫的[導出第二號(Derive II)]的最好兩頁。其節奏是從3/8開始到5/8、7/8拍漸漸變化,速度還越來越快(笑)。這個視譜還是看著布列茲指揮下演奏的。


採訪:在法國當代樂集這樣演出過許多現代作品的樂團中演奏,多少還是會在技術上遇到「這個片段很頭痛」的狀況,或是倒過來說對於這種困難挑戰樂在其中的狀況,是否可以請您也聊聊看?


C:其實我每天都過像這樣苦、樂交加的日子(笑)。


我進入法國當代樂集的第一年就演奏了霍利格所指揮的賴赫曼(Helmut Lachenmann)寫的作品,他的作品光要讀譜就很辛苦了,然後要習慣他的作品中需要的技術也非常累。他的音樂簡直都是在使用噪音當元素,好比說他會要求單簧管聲部要演出花舌,或是只灌氣進去不發出聲音、或是嘗試各種不同的發聲方式,好比說各種不同的運舌方式。而樂譜的內容必須非常精確地演奏出來,必須非常正確且快速地切換各種演奏技巧。而且這些都是用他獨自的記譜方式寫在樂譜上。這樣的記譜方法本身就是問題,而且還有可能因為作曲家不同而有不一樣的記譜方法,所以每換一首曲子就可能要重新學習一次不同的記譜法,這點非常麻煩。


此外,還有因為演出法國當代樂集的音樂會而認識的作曲家,就是賀賓(Yann Robin)。他是極端與纖細要求音樂光譜方向的人,他會用多音奏法,也就是必須要在一個聲音中,能聽到很多其他聲音的演奏法。這也被稱為「飽和音樂」,往往會從這樣的音樂中產生出新的和聲,而做出很強力的音樂。一開始,我也不懂他的方法論或美學所以不知道該怎麼演比較好,但習慣之後就會覺得很精采。實際去探究他的音樂,會發現出很有價值的新音樂語言。所以我自己就請他幫我創作了一首新的無伴奏單簧管作品喔(笑)。這首曲子預計會在2022年首演。


其實如果去研究賴赫曼或賀賓兩位的作品,就會明白他們對聲音或者寫作音樂的方向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要遵循每個不同的作曲家來控制演出的音樂是非常困難之事,而必須要拼命的練習才行。其他還有要求吹出微分音的作品,也是不先研究好指法就吹不出來。我們就必須習慣要練習這些特殊技法的生活,所以每天都要好好學習呢!


===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