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8日 星期六

Jereme Comte 2021年專訪(01)

譯自B社日本分社官網


Jereme Comte2021年專訪


[前言]


Jereme Comte先生是2005年成為法國現代樂集(Ensemble InterContemporain,台灣兩廳院翻作當代音樂天團,總覺得有點那個...)的團員,並且與創設該樂團的作曲家/指揮家布列茲為首的許多活躍於第一線的音樂家朋友共同演出,甚至參與當代作曲家的許多新作品之首演。這次趁著該樂團來到日本演出的機會,特別訪問他談談他的演出活動與許許多多的話題。


採訪:相場宏(相場ひろ,暫譯) 翻譯:岡本和子 

2021年8月18日 利用Zoom線上通話軟體採訪


走上音樂家之路的兩個理由


採訪:首先,想請教您開始學單簧管的理由。


Comte(以下簡稱C):我的父母都是業餘音樂家。此外,我也有個會吹單簧管的叔叔,所以我非常自然的就在七歲左右慢慢和他們開始學習音樂。之後,我又跟了許多老師學習後,就開始正式學習音樂起來了。


採訪:那您是甚麼時候開始下定決心想成為職業音樂家的?


C:其實被沒有甚麼特定下定決心。應該是說根本沒有懷疑過要成為職業音樂家。在11歲左右,曾經有人問我:「將來的志願是甚麼?」,我就是直接回答:「演奏家」(笑)。到了17、8歲如果再被問到同樣問題的話,說不定就會回答其他答案了,好比說攝影師或記者吧。總之,在我心中是描繪著可以從是到處跑來跑去旅行的職業。因為我覺得我是不適合乖乖坐在辦公室之類工作的人。會選擇當音樂家,絕對是因為可以常巡迴、而且是從小就一直沉浸在音樂環境之中這兩個理由的關係。


採訪:原來如此,而現在過著巡迴演出很多的生活,根本就是照著您的志願走啊。


C:沒錯。我就這樣到處飛來飛去在世界各地開音樂會,已經有超過20年以上了。即便出現像現在這樣疫情蔓延的特殊狀況,我還是會在世界各地轉來轉去尋找各式各樣的發現,同時在各地做出好聽的音樂,也是我的音樂家生活中的很大目的。


採訪:像您這樣一直不停的旅行的樂趣是甚麼?


C:首先就是能認識很多朋友吧。我可以和很多不透過旅行就無法見到面的人交談,獲得知道多樣的習慣、文化、與對音樂的想法之機會。此外,我也會在世界各地開大師班,在這樣的場合中認識很多年輕音樂家、或是認識很多老師,對我來說也是成果非常豐富的體驗。大家可以聊聊音樂、還可以接觸到和自己不同的觀點,都能豐富我自己的音樂、或是拓寬我在音樂教育上的視野。


我總是會在這樣的場合中想到,光是接觸到許多人的數目,就能拓展音樂的視野了。如果以單簧管演奏家的觀點來看,各地的演奏法或音樂形式、甚至國別、流派,都會有所不同。現在也有網際網路的溝通手段,也可以使用這樣的工具來頻繁認識會面不同的人,然後互相分析彼此的風格、進而理解對方。


我的目標也不是要創造一個超越國別流派的通用演奏風格,但多方理解不同的演奏風格、而不要陷入偏往一方的問題,也是很重要的作業。


加入法國現代樂集與現代作品


採訪:您剛剛提到了不同國家的風格或流派不同的差異。我雖然大約三十年前在法國住過,當時一般認為德國的演奏風格與法國的演奏風格是有嚴格的區別,所以甚至很多人認為「法式單簧管不適合演奏布拉姆斯的作品」。像這樣因為國別造成的風格差異、或是曲目的差異,現在還能明顯的感受到嗎?


C:在這幾十年間,這種差異可以說是越來越小了。至於曲目的話,因為我們越來越能收到很多的資訊,所以不論出身自甚麼地方,演奏家都能演出各種全部的曲目了。


雖說演奏風格會因為國別流派而有所差別,但這些對演奏來說,並不是決定性的要因。在演奏作品時,必須進入樂曲內容之中,全力運用自己的所有知識進行反覆分析,從中獲得啟示,從許許多多的側面來認識理解其意義,像這樣的方法系統,不管是德國人、法國人或美國人,都沒有甚麼不同。而成為這些分析方法的前提知識,也慢慢沒有了國別流派的差異了。


另外一方面,就算是用現在的德國風格來詮釋布拉姆斯的作品,也和三十年前很不一樣了。演奏詮釋是資訊與經驗累積的關係,所以總是持續的變化,也可能會有革命性的進化。因此,現在幾乎是感受不到因為國別而有明顯的差異了。


就我自己而言,也期盼有這樣的變化。透過首演新作品之中,我認識了很多現役的作曲家,並且和他們對談。從中明白的是,就算作曲家對於自己的作品有非常詳細清楚的意念,卻還是會持續地變化。就算有因為技術性的理由、或是樂器機構的問題而造成現在無法實現的作曲效果,將來還是有可能達成。也或許在作曲家的心中,作品本身也能夠達成進化也說不定。就算是莫札特或布拉姆斯,如果他們能活到現在,在他們腦海中的意念,可能也會很靠近現在的想法。單簧管的性能比起布拉姆斯的時代已經可以發出更強力很多的音色,而這樣強力的音色,搞不好他會更喜歡;或者他也可能還是喜歡當時樂器比較柔和的共鳴。不管是哪一個,這種問題永遠不會有標準答案,所以我覺得不管是強力或柔和都是合理的。


重要的還是演奏之中是否帶有真誠。我想唯有真誠,才能表現出音樂的美好吧。


===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