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3日 星期一

名曲介紹:林肯郡花束 Lincolnshire Posy

整理自:秋山紀夫解說/維基百科

Percy Grainger: Lincolnshire Posy
葛人傑:林肯郡花束

[創作概要]

這首曲子是1936年秋,葛人傑(Percy Aldridge Grainger)應美國著名管樂指揮家郭爾德曼(Edwin Franko Goldman)的邀請,準備替第八屆美國管樂指導者協會(American Bandmasters Association,ABA)總會寫作的原創管樂曲。

其實在葛人傑成為紐約大學助教授之前不久,曾被郭爾德曼邀請去擔任當時最著名的郭爾德曼管樂團(E. F. Goldman Band)的客席指揮,曾聽郭爾德曼跟他訴苦:「在管樂團的曲目中,幾乎都是進行曲與管弦樂的改編曲,如果想要開一場整場都是原創管樂曲的音樂會,根本就開不起來」,葛人傑自己也深有同感,非常認同管樂音樂中需要有優秀的原創作品才行。



這個想法結果在這個美國管樂指導者協會的邀稿上實現,形成了管樂原創作品經典之一的「林肯郡花束(Lincolnshire Posy)」。葛人傑是從1937年初開始進行作曲,完成後的首演則是同年三月在密爾瓦基召開的第八屆美國管樂指導者協會議程最後一日之3月7日,由葛人傑親自指揮密爾瓦基交響管樂團演出。(但在正式初演前的2月8日,也在邁阿密高中,由作曲家親自指揮邁阿密大學交響管樂團試演了其中的三個樂章---當時連作曲家本人也指不好最困難的第三樂章)

樂譜則是在首演的三年後的1940年由G. Schirmer公司正式出版。在總譜上,作曲家共花了五頁來詳細敘述這個組曲的創作原因、六個樂章引用的歌謠由來、與把這些歌謠唱給作曲家聽的這些林肯郡歌手們的故事。在原創管樂曲中,找不到其他像這首一樣作曲家會花這麼多篇幅來解釋音樂的樂曲了。此外,他也寫了指揮許多拍子變換的第三樂章的注意事項,可見這個第三樂章對當時美國的管樂指導者來說太過困難,讓他們很難處理得好。葛人傑甚至補充了在這個樂章中使用高音薩氏管(Soprano Sax)需要注意的事項,來強調他的作曲意念。

根據總譜上的說明,可以得知這首組曲是作曲家從1905~1937年根據所採集到的民謠寫成的旋律草稿,再寫成管樂曲,標題「林肯郡花束」則是將這些收集來的民謠當作「音樂的野生花朵」,合成一束花束。

總譜上也註明這六首曲子中,其中一首是露西.布洛伍德(Lucy E. Broadwood)所寫下來的,而另外五首則是葛人傑自己從1905年起到1906年之間,在林肯郡(位於倫敦東北部,算是英國中部)收集而來,利用圓筒留聲機(Cylinder Recorder)錄音記錄下來,然後整理改編給管樂團(葛人傑用Wind Band這個字眼來表示)而成為這首組曲。創作之時,葛人傑為了盡量忠實重現出歌手們演唱的表情與演唱方式,所以曲中充滿了複雜的節奏變換、延長記號與裝飾音。

[演奏時間]
六個樂章,合計演奏時間約15分鐘

[編制]
長笛二部、短笛、雙簧管二部、英國管、單簧管三部、降E調單簧管、中音單簧管、低音單簧管、低音管兩部、倍低音管、高音薩式管、中音薩式管兩部、上低音薩式管、低音薩式管、小號三部、(富魯格號)、法國號四部、長號三部(含低音長號)、上低音號、低音號、低音大提琴、定音鼓、打擊(大鼓、小鼓、鈸、木琴/鐵琴、管鐘、手鈴...)

[構成]

第一曲 里斯本/水手之歌(Lisbon~Sailor's Song)

印刷樂譜上雖然寫的標題是都柏林灣(Dublin Bay),但作曲者自己還是稱之為里斯本。這首曲子是平常在林肯郡東北的布利格(Brigg)工作的民謠歌手狄恩(Mr. Deane)去鄰近的席博斯托鎮(Hibaldstow)演唱時,葛人傑記錄下來的。

樂曲的內容則是6/8拍節奏的水手之歌。一開頭就是用加上弱音器的小號/法國號與低音管這樣奇妙的組合。而且調性上雖然是降A調,底下卻疊著C調和降E調的平旋律,讓這三種不同卻構成大三和聲的調性製造出有趣的效果。接著,木管樂器則是從18小節起加入。樂曲雖然在具有大跳的伴奏節奏中平穩行進,但到了第36小節時,法國號卻大聲吹奏起了有戰爭號角聲的旋律,製造出突兀的效果。這段旋律其實是從「墨爾本公爵(The Duke of Melbourne,也是由布洛伍德女士紀錄,巴斯托先生=Mr. Barstow演唱的)」開頭的句子中擷取來用的。曲子的後半段旋律移到了單簧管等樂器的低音域上,最後靜靜地消失。

第二曲 霍克斯托農場/守財奴與其手下:地方的悲劇(Horkstow's Grange~The Miser and His Man: A Local Tragedy)

這首唱出農場主人和其手下之間悲劇故事的歌曲,是林肯郡北邊郭可斯希爾鎮(Goxhill)的歌手喬治.顧爾得索普(Gouldthorpe)所演唱的。

這是一段緩慢而抒情的樂曲,由法國號加上薩式管、上低音號等中低音樂器吟唱優美豐富和聲的旋律開始。中段在獨奏小號演奏後,最後由整個樂團齊奏開頭法國號演奏過的旋律後盛大結束這個樂段。

第三曲 拉福德公園的盜獵者/盜獵之歌(Rufford Park Poachers~Poaching Song)

這首盜獵之歌是薩克斯比聖者合唱團(Saxby All Saints)中的歌手約瑟夫.泰勒(Joseph Taylor)所演唱的,可說是這整首組曲中最困難的一首曲子。開頭的片段,作曲家寫了兩種組合。第一種(版本A)是由短笛和獨奏單簧管平行三個八度演奏主題旋律,然後在一個4/8拍小節
之後,由降E調單簧管伴隨著同樣三個八度距離的低音單簧管演奏出卡農(輪唱)的效果。第二種組合(版本B)則是由短笛/中音單簧管與雙簧管/低音管來演奏這段卡農。這兩種組合可由樂團指揮自行選擇決定。除了節奏複雜的卡農效果之外,旋律中還要求了一些細微音色強弱變化,更添增演奏的困難。19小節起的獨奏旋律一樣是寫了兩種版本,一種(版本A)是由富魯格號(Flugelhorn)演奏,另一個版本(版本B)則是由高音薩式管演奏(如前所述,其實葛人傑本人是比較喜歡高音薩式管來演奏這一段的,但先決條件是演奏者必須要有足夠的音量穿透力才行)。同時低音樂器出現了半音下降的動機,然後走向全曲的最高潮,這一段除了由木管演奏出主題旋律外,小號群被要求以極快的三吐舌奏製造出緊張的氣氛,也是此曲相當挑戰性的一段。最後樂曲再度由短笛/降E調單簧管與雙簧管/低音管的兩組樂器演奏出卡農旋律,最後一起消失在寂靜之中。 
由於此曲太過困難,正式初演的職業樂團也錯誤連連,因此郭爾德曼還特別寫信跟葛人傑致歉。

第四曲 有精神的年輕水手/回鄉迎娶真愛(The Brisk Young Sailor~Who Returned to Wed His True Love)

這首曲子的副題雖然是「回鄉迎娶真愛」,但著名的管樂指揮大師芬涅爾(Frederick Fennell)卻認為這首曲子實際的曲名應該是「散步的美麗少女(A Fair Maid Walking)」。這首曲子是葛人傑在1906年聽到生於利物浦卻住在巴洛哈博(Barrow-on-Humber)的湯普森夫人(Mrs. Thompson)演唱而記錄下來的歌曲。這是一首寫在降B大調上的輕快明朗樂曲。這首帶有詼諧曲性格的作品在單簧管開頭演奏出主題後,中間穿插著切分音或是快速分解和弦與音階的裝飾伴奏,以包含賦格對位在內的各種變奏的形式進行下去,最後樂曲在單簧管的上行音階中輕妙地結束。

第五曲 墨爾本公爵/戰爭之歌(Lord Melbourne~War Song)

這段旋律則是1906年同樣是住在巴洛哈博的喬治.魏雷(George Wray)演唱的,主幹就是戰爭歌曲。如果說這個組曲最難的是第三首的話,第二難的就是這一段,所以也在首演當年二月的試演中省略。另外整段樂曲中使用了各種樂器的極限音域,例如長笛的高音B、降E調單簧管的高音F#、降B調單簧管的高音G與結尾小號要演奏的高音C#,對音準與演奏的技巧要求非常之高。也是如此,在當年2月的試演中,這首曲子也被省略。

全曲是從銅管聲部齊奏信號曲形式的樂句開始,為了表現出英國歌手的自由演唱形式(酒醉狀態?),所以沒有任何的小節線,而是根據指揮每指一拍正拍來演奏一個音符。接下來穿插了一段小號的獨奏後,再度回到開頭的自由形式信號曲。然後進入4/4拍的樂段,出現了略有即興風格的木管旋律,中間也穿插了一段上低音號的獨奏,然後又回到木管的即興風格旋律。樂曲最後仍由開頭的自由形式信號曲盛大緩慢的結束,非常具有戲劇性的效果。

第六曲 尋獲失蹤的婦人/舞蹈歌曲(The Lost Lady Found~Dance Song)

這是由布洛伍德女士紀錄林肯郡的護士希爾太太(Mrs. Hill)所演唱的旋律構成的樂曲。這是一首三拍子的舞曲,前17小節由木管提示出主題旋律,接下來則是穿插著各式不同節奏伴奏的七段變奏,到後最後一段加入打擊樂器來添增樂曲色彩變化,而在全樂團強力齊奏下結束整個組曲。

[已知改編版本]

雙鋼琴版(作者於1938年改編)
單簧管重奏團版
銅管重奏團版
木管五重奏版
薩克斯風四重奏版
單簧管獨奏/鋼琴版(第一、二、四首)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