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9日 星期一

十龜正司的世界之名盤‧珍盤(2)


使G調巴賽管重現江湖的吉爾.托梅

故事大致是這個樣子,影片中至少是介紹了追尋這個樂器謎團的過程。因為托梅先生本人其實也是樂器製造者,所以大致拍成這個樣子也就夠了,因為繼續往下追究的話,會沒完沒了。

影片之中,托梅先生是以「當時應該還是有G調巴賽管才對」的想法為基礎來進行推敲。他認為莫札特就是已經聽過這種樂器的音色,才會替它寫曲子。也是這樣托梅先生下定決心要做一把G調巴賽管出來。這是因為他想確認這種樂器到底是發出怎樣的音色。

於是他就一間一間博物館去找,並且進行研究。我自己對這部影片最感動的地方,是托梅先生不是去拍博物館樂器的照片來做為參考,竟然是去素描博物館中的樂器。而他就這樣畫了好多把樂器,而且他畫的樂器好到連正牌的畫家都要自嘆弗如。也許他是覺得如果沒有可以用自己的手再現出所見之物的天分的話,也無法做出自己腦海中想像的樂器吧。這個場面,讓我重新體會到這種地方也是一種用來判斷一位樂器製作家到底好不好的條件吧。



使用重新發現的未使用巴賽管所演奏出的莫札特

因為這樣的緣故,他就在捷克的城堡中,找到了前述的天才樂器製作家洛茲所製作的三把未使用F調巴賽管。這三把樂器非常漂亮,而吉爾.托梅先生也實際試吹過了。而真正使用這三把原版樂器灌錄的錄音,就是這次要介紹的古樂器名家赫普里希(Eric Hoeprich)所率領的史塔德勒三重奏(Stadler Trio)錄製的「莫札特與其同時代音樂家」這張專輯(參照下圖)

(專輯封面取自網路,譯者並未收藏)

這張CD的內容真是非常驚人。可能是因為樂器本身做的很棒,音色非常柔和,就像絲絨一樣貼身舒服。這樣的感覺,恐怕是無法在現代的樂器上重現吧。因為是以前的樂器,所以應該會有很多人覺得很難吹吧?不過在2005年ICA主辦、於多摩舉行的國際單簧管音樂節中,雖然不知道是不是拿著上述洛茲原創的巴賽管、但的確是當時的古代巴賽管來到日本的赫普里希先生,就借了我他帶來的這把樂器。當時的感覺是,要比好吹的話,這把古代巴賽管可以用比較少的氣就吹出很好聽的音色,讓我非常驚訝。

可以聽到傳說中的G調巴賽管協奏曲的「嘉坤家的人們」

接下來再把話題拉回到影片之中。

吉爾.托梅先生接著就準備製作G調巴賽管,並且完成了這把樂器。接下來又把莫札特手稿中沒寫完的伴奏補寫完,再實際演奏出來。這次要介紹的第二組專輯,就是包含了這個G調巴賽管協奏的演奏、影片中播放過以單簧管為中心的莫札特樂曲(當然這全部的曲子都是用當時的古樂器的複製品來演奏)之錄音,專輯的名稱就叫「嘉坤家的人們(Une Soiree chez les Jacquin)」。特別是這組專輯可以聽到令人非常感興趣的G調巴賽管協奏曲,所以我非常推薦去買一張來收藏。G調巴賽管的協奏曲與現代常聽到的A調單簧管協奏曲版本相比,音色上比較沉穩平和,是聽起來非常舒服的版本。雖然前述的謎團仍然還是謎團狀態,實際體驗用G調演出來的感覺仍然是非常有意義。

譯者收藏的嘉坤家的人們專輯正面
背面可以看到這張專輯的開頭就是莫札特的G調巴賽管協奏曲K621b

但不知道CD的內頁要放著拿巴賽管的裸照(笑)

CD的內頁解說,其實沒寫甚麼偉大的東西....

不過A調巴賽單簧管的樂譜到底跑到哪裡去了呢?如果有一天在甚麼地方找到的話,無疑會是單簧管界超級大新聞,所以我反而會更期待有人能做尋找莫札特單簧管協奏曲手稿之旅的特別節目(影片)啊。這個NHK播出的影片節目,是直接把法國拍攝的45分鐘左右的影片拿來播,仔細想想這也是個非常宅、非常冷僻的節目。會把這樣的題目拿來拍影片,我們多少就能明白法國的文化水準有多高。如果是日本的話,絕對是不可能的(譯註:台灣就更不可能了)。雖然拍不出來,但光是願意拿出來播,我們就該替NHK拍拍手了。

這部影片雖然最後沒有給甚麼結論,但卻有討論到當時的巴賽管在最低的巴賽音域演奏半音階的問題。影片中認為是當時的巴賽管是無法在最低的巴賽音域演奏半音階才對...不過在莫札特所寫的「給十三把管樂器的小夜曲(譯註:即著名的Gran Partita=大組曲)」中,第二部的巴賽管卻需要演奏出低音的降E,這又該如何說明?雖然沒有實際試過當時的樂器,但或許是用低音E的指法、再補按一個最低音的C的按鍵就能讓E變成降E吧??

不管怎樣,因為這部影片的關係,我就去找了能聽到當時單簧管音色的專輯,實際聽過以後覺得非常驚訝,就是這一篇的來龍去脈。

在這裡,我想回歸原點,重新尋找莫札特作品的價值。

對於單簧管演奏家而言,莫札特可說是我們的大恩人。如果沒有莫札特的話,其他作曲家寫給單簧管的作品可能也不會出現。我們也要感激天才樂器製作家洛茲、天才演奏家史塔德勒、天才作曲家莫札特碰巧能在同一時代、同一區域中相遇,我們才能這麼幸運地擁有這麼美妙的音樂。

===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