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日 星期二

我與柏林愛樂的四分之一世紀(012)

 

1960/61年樂季中登場的演奏家

 

結束了這次的巡迴演出後,樂團回到了柏林,進入樂季中的活動。在此樂季中登台的客席演出指揮家,一開始有我第一次會面的恩耐斯特‧安賽美(Ernest Ansermet),再來還有皮耶‧孟特(Pierre Monteux)、約夫姆、庫柏力克(Rafael Kubelik)、馬捷爾、瑪塔奇奇、安德列‧克留坦斯(Andre Cluytens)、亨得密特,另外還有也是首次合作的阿爾伯特‧艾瑞得(Alberto Erede)、與巴比羅利爵士(Sir John Barbirolli)。

 

當然,卡拉揚還是會在柏林定期的音樂會上指揮我們。此外,還有卡爾‧貝姆、魯道爾夫‧坎培(Rudolf Kempe)與約夫姆等指揮家。這之中要特別提出來的則是伊斯特凡‧克爾特斯(Istvan Kertesz)。令人遺憾的是,他後來因為在以色列泡海水浴時意外去世。此外還有克利斯多福‧馮‧杜賀拿尼(Christoph von Dohnanyi,一般譯作杜南伊,不過發音上比較像是杜賀拿尼)。而一樣已經成為故人的康斯坦丁‧希爾法斯特利(Constantin Silvestri,羅馬尼亞指揮家)也在1960年尾來指揮我們的音樂會。而安東尼奧‧雅尼格羅(Antonio Janigro,義大利指揮家)也獲得了指揮我們的機會。再來則是雷奧波德‧史托科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i)終於也初次在柏林登台了。他在1961年6月指揮了莫札特的「魔笛」與韓德爾的「水上音樂」。

 

 

大作曲家Christoph von Dohnanyi手執指揮棒的模樣

 

在當時,作曲家指揮我們樂團演出他們自己作曲的作品,其實並不是稀奇之事。例如前面也說過亨德密特會定期在我們的音樂會中演出他的作品,而波利斯‧布拉赫(譯注:Boris Blacher,即前述柏林音樂大學的系主任)也在1961年3月來指揮柏林愛樂。漢斯‧維爾納‧亨策(Hans Werner Henze)則是在1961年5月,來指揮了自己的作品。而一月還有皮耶‧布列茲(Pierre Boulez),二月則是威爾福利德‧蘇利克(譯注:抱歉,查不到原文)來到了柏林。可惜蘇利克先生現在也已經去世了。

 

 

其實也寫過單簧管協奏曲的Boris Blacher

 

回憶起在這個樂季中登場的獨奏家中,首先在我們心中浮現的就是威爾漢姆‧巴克豪斯(Wilhelm Backhaus)。他在1961年1月,在巴比羅利指揮下彈奏了貝多芬的第三號鋼琴協奏曲。再來則是季諾‧福藍契斯卡提(Zino Francescatti)在1960年10月在卡拉揚指揮下演奏了布拉姆斯的小提琴協奏曲、沃夫岡‧史納德漢在1960年9月和貝姆共演了莫札特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而大提琴家雅納斯‧史塔克爾(Janos Starker)首演了普羅高菲夫作品125號的「大提琴與管弦樂團的交響協奏曲」。而曾經擔任過柏林愛樂首席長笛的奧萊爾‧尼可萊(Aurele Nicolet)也和我們再度相逢---1961年1月,在羅林‧馬捷爾指揮下,他演奏了莫札特的D大調長笛協奏曲。此外,皮耶‧傅尼葉(Pierre Fournier)則終於在1961年3月來到柏林,在庫柏力克指揮下,演奏了馬提奴(Bohuslav Martinu)的大提琴協奏曲。至於年紀輕輕就過世的朱利雅斯‧卡欽(Julius Katchen),在1961年1月,和約夫姆指揮下彈奏了布拉姆斯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這是個令人難忘的演出。


===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