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4日 星期日

開箱文(217) 鈦離譜?01 來龍去脈

話說,有朋友提到去年的ICA年會上,吹嘴業國際超級大廠V社推出了一種新材質製作出來的BD5吹嘴(老天,這產品推出轉眼就十年了),這個材質正是航太產業中不可或缺的高級輕金屬:「鈦」。


很快地,就知道朋友並非吹牛,因為陸續有八卦照片與試吹影片流出,而且評價是一面倒的好。因此就開始期待這產品能盡早正式上市,好歹有給大家試吹的機會。


果然,到了今年三月下旬,V社放出了消息,這個吹嘴要以慶祝該社成立120週年限量款的形式上市。



這次推出的鈦合金吹嘴總計四款,為了紀念120週年,四個型號各生產30個、加起來就是120顆。四款吹嘴中,單簧管用的是BD4與BD5,這都是V社最受歡迎的型號。


最吊人胃口的是,官方宣稱這些吹嘴僅在試吹現場提供,不直接在零售市場販售。妙的是在網路上稍微爬了一下資訊,發現在某大型樂器網站上已經掛出價錢,而且BD4與BD5都有。當然,都是天價。一開始,忍不住要抱怨V社這秘密武器弄得小小氣氣,不是國際大廠風範;不過自己稍稍研究了一下(參照鈦製產品價格昂貴的原因),原來鈦這個材料真不是普通麻煩,想要大量量產可能會弄到家破人亡(笑),只能用這樣有點限量又不太限量的方式來販賣了。


既然謠言與各種消息滿天飛,不如直接問問代理商求證比較快。於是立刻修書一封(?)問了代理商高層H長官,得知台灣這邊的確有要辦鈦製吹嘴試吹會!!



無奈的是,這場試吹會辦在平日的下午,本更生人今年諸事繁忙,根本不可能翹頭去偷吹。想一想這東西以後不容易常有,乾脆一不做二不休,請代理商高層能否通融留一顆給命苦更生人。


好在本更生人平日有好好燒香拜佛,代理商高層承諾這一批吹嘴去完各地巡迴後,可以幫我訂一顆,接下來就慢慢等到貨即可。


不過這件事擺著擺著就忘記了(要花大錢的事情不需要記得太清楚),直到最近看到某教有天真無知少女(?)想換新吹嘴、眾人忙於推坑時,有人打出殺手:「何不買個鈦製吹嘴?」,這才想起自己還有個訂單未結案。



於是趕快再修書一封給代理商高層,才知道這東西早就到貨許久,他們也忘記通知我,就讓這顆吹嘴安安靜靜地躺在庫房之中。既然知道東西下落,馬上就約了當週週末去取貨。


約完之後,又覺得心癢難熬,反正代理商的門市離本更生人所在的某南部看守所不遠,於是趁著午休時間,硬是騎上你拜可飆車殺去門市取貨。



到了現場,門市小姐嚇了一跳:不是明天才要來嗎?


我:不好意思,我就是喜歡突襲拜訪(笑)


就這樣一面和門市小姐閒聊這產品有多難製造(嗯,所言不虛)、不同光線下有不同色澤,一面參觀一下同樣是該公司代理的美麗樂器,等著她辦理取貨結帳手續。


很快就領到了東西。至於價錢....那就別問了(笑)。有人可能會覺得貴,但考慮到金屬吹嘴的行情價格至少是3、400鎂起跳,加上鈦製程非常麻煩,也就勉強接受了。



總之,這東西漂漂釀釀地包在代理商的紙袋中跟著我回家了。



午休時間有限,回程只好將鈦吹嘴放在口愛購物袋中去某白鬍子爺爺店報到囉。



晚上回到家中,當然就是馬上開箱。


身為重度藍色迷的本更生人,看到這個包裝盒正面用藍色燙金字印刷,就先給了一百分。


對了,看到這裡,或許看官們已經發現本文中一直小心翼翼地使用「鈦製」這個名詞,而不是「鈦合金」,就是因為包裝盒上大大印製了其使用材質是100%的純鈦(當然,基本上不可能完全避免雜質,但非常接近純鈦應該是沒錯)。



側面也是類似的印刷風格。



另一個側面,則是印出了這個金屬吹嘴的外型。通常金屬製的產品,為了減輕重量,都會在肉厚太厚的地方做凹陷「偷肉」,這個鈦製吹嘴也有這樣的設計。



包裝盒底部則是制式的產品資訊與條碼。到這裡,可以得知本更生人買的是BD5版本,因為BD4和BD5相比,我還是比較喜歡後者多一點。



至於剩下上下兩面都是全黑,這裡就不貼出來了(是說包裝盒本來就不是重點 XD)


不過...上面只是這個包裝盒的「外皮」,裡面還有個內盒,當然吹嘴是躺在內盒之中。



打開內盒後,還會看到一張記有法文(正面)/英文(背面)的產品卡,說明這材質是醫療等級的鈦。



產品卡下則是V社推出高清無碼吹嘴時一起出現的紅色吹嘴袋。這個吹嘴袋也挺有質感的,大概就這樣「流用」了。不過,如果要統一色調的話,是不是還是做成深藍色比較好啊?



再拿下這個吹嘴袋,終於看到這個藍色怪物的本體了!!!



本體的側面如前所說,是三道偷肉深溝,所以就體積而言,和標準的硬橡膠版本是不一樣的。至於型號BD5,則是用雷雕的方式刻上。



為什麼要提到體積呢?因為行文至此,雖然知道這吹嘴拿起來的手感的確會比較重,但從頭到尾都忘了替這顆吹嘴量重量,少了個定量的感覺。


既然忘了量測,只好鍵盤推測了。


一般的硬橡膠吹嘴重量大約是24~26克重(如下圖)。



常用的工程硬橡膠比重約為1.15,而純鈦的比重為4.5,假設吹嘴的體積都一樣,可以簡單推算出這顆鈦製吹嘴的重量=24*(4.5/1.15)=93.91克。



不過,因為偷肉的關係,實際上鈦製BD5的重量應該會略小於上述計算值,但看起來大約是90克前後應該是不會錯的。


至於吹嘴的乘載面因為主要是平面,就明顯可以看出門市小姐說的「各個角度色澤不同」的現象。表面這藍色大約是用類似PVD(濺鍍)的製程鍍上去的,這鍍膜很容易因為表面的油汙或是指紋、甚至是製造時的殘留應力造成顏色差異。油汙或指紋大致稍微擦拭一下就可以,至於應力就沒辦法了。當然,的確也會因為光線照射角度的不同,看到略略不一樣的顏色。



吹嘴的另一個側面,則是雕上了材質與序號。這幾年V社的全系列產品為了保固問題,都會加上序號,這吹嘴也不例外。



這是從吹嘴底部去觀察內徑的加工狀況,另外V社著名的加工者記號在這吹嘴上是看不到的。應該是因為金屬非常堅硬,很不容易另外再作後加工吧?



吹嘴頂部這張拍的有點失焦(汗),不過也可以看得出吹嘴內徑加工非常光滑。



吹嘴的正面雕上了V社的商標以及BD系列的代表標誌。上方有一段黑色的區域,則是在金屬吹嘴上常見到作為牙齒承靠區域的標誌。



不過,考慮到「口感」,我還是加貼了齒墊。說來也算是緣分,使用的透明齒墊,正是去年報名參加代理商主辦的音樂比賽贈品。



(待續)


===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