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日 星期日

單簧管的泛音構造與高音域指法研究(15) 第三泛音高音域音列B替代指法


-Clarion高音域音列B:第3泛音高音域音列B


這個音列的特徵就是音準偏低很多(因為通常不按下泛音鍵)。這個音列到E6(上加三線的Mi)為止的指法的確還可以感覺到與基音之間的關係,因此比較容易看懂,但從E6開始,看起來都等於是使用高半音的泛音創造出來的指法了。從音響學來看,這些指法的泛音組成都會偏掉,不過如同之前在自然泛音中所討論過的一樣,也只能是這樣了。


升C6(上加二線之升Do)/降D6之第3泛音高音域音列B指法


●○○(SK1)|○○○ (或下圖) *按鍵記號定義請參照指法的選擇篇


這個指法的特徵,就是完全不按住左手拇指的音孔與泛音鍵,因此需要靠嘴型與氣息調整來吹出。不過對於快速或是裝飾音來說非常之方便。如果遇到需要吹奏比較長一點的狀況,在需要加上SK1側鍵來拉高音準。


好比說,底下這段尼爾森單簧管協奏曲裝飾奏中的紅色圈起處,就很適合使用這個指法。



D6(上加二線上Re)之第3泛音高音域音列B指法


○○○(SK1SK2)|○○○ 


這個指法也是完全不按住左手拇指的音孔與泛音鍵,簡單來說就是喉音G4的泛音;因此需要靠嘴型與氣息調整來吹出。不過在遇到快速的分解和絃等音群時,這個指法非常好用,但遇到比較長一點的音、需要注意音準時,就需要加上側鍵SK1、SK2來拉高音準。


使用的實例,如上圖尼爾森協奏曲裝飾奏中的藍色圈起處,或是下圖莫札特單簧管五重奏開頭的屬七分解和絃(紅色圈起處)。



又或是雷格(Max Reger)的單簧管五重奏的片段(如下圖)



降E6(上加三線降Mi)之第3泛音高音域音列B指法:


LG○○○|○○○


這個指法也是完全不按住左手拇指的音孔與泛音鍵,簡單來說就是喉音升G4的泛音;也需要靠嘴型與氣息調整來吹出。其音色稍稍偏細、但發音反應很好、也夠穩定,在快速音中絕對可以拿出來當作輔助指法使用。


E6(上加三線Mi)之第3泛音高音域音列B指法之一:


LA○○○SK3|○○○ 


這是用前述降E6的指法再加上SK3這個側鍵來拉高半音;也是沒有按泛音鍵,因此需要靠嘴型與氣息調整來吹出,但同樣也是很好的快速音替代指法。


E6(上加三線Mi)之第3泛音高音域音列B指法之二:


RK+LA○○○|○○○ 


這就是前述利用拉高半音的基音做出來的指法(喉音降B4的泛音原本是F6,但是太低而聽起來像E6),不過也因為很好按,而可以成為不錯的替代指法。


F6(上加三線Fa)之第3泛音高音域音列B指法:


RK+LA○○○SK3|○○○


這是用前述E6的指法再加上SK3這個側鍵來拉高半音,因為反應快速、發聲穩定,也偶爾可以當作不錯的替代指法。


升F6(上加三線升Fa)之第3泛音高音域音列B指法:


RK+LA○○○SK3SK4|○○○


這是用前述F6的指法再加上SK4這個側鍵來拉高半音,也是第3泛音高音域音列B的最高音。可是因為不好按,嘴型控制困難而不容易吹出來,並不是值得推薦的指法,只是一種參考性的想法。


===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