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2日 星期五

日本圍棋文化會與日本圍棋史會

〔前言〕


一直對在「週刊碁」或「碁世界」上陸續發表各種資料的日本「圍棋史會」這個組織很感興趣,因此稍微在網路上找了一下資料,果然在圍棋史研究與烏天狗クーロン這兩個常拜讀的部落格上找到相關的敘述,此處整理給棋友們參考。


===


「圍棋文化會與圍棋史會」


很久以前,曾經有過「圍棋文化會」這樣的組織,這是在1952年發足,由荒木直躬(千葉大學醫學系教授)擔任會長、三田村篤四郎(東京大學醫學系教授)擔任副會長,而由松井明夫(前日本棋院職員)作為幹事居中協助會員。當時是以一個月一次的頻率舉行,除了上述三位幹部之外,還有高梨健吉(慶應義塾大學教授)、胡桃正樹(圍棋作家、前日本棋院職員)、甚至有瀨越憲作名譽九段與岩本薰九段等職業棋士加入。


這個組織一度消失過,但後來又在1973年重新成立,這次是由吉國一郎(前法制局長官)、大軒順三(日本經濟新聞)分別擔任會長與副會長,而由大名鼎鼎的圍棋史專家林裕(前日本棋院職員)擔任幹事。


而以「將圍棋推廣到全世界」理念著名的岩本薰九段,給予這個「圍棋文化會」有「現役棋士鑽研技藝當然重要,但同時平行地研究古典歷史,以及將圍棋推廣到海外,我認為也是同樣重要的兩大支柱。透過對古典歷史的研究與積累,才能更加拓廣好圍棋的基礎。」之極高評價。


其中荒木直躬非常熱心於編輯相當於日本古代圍棋歷史集大成的本因坊丈和、秀和、秀策、秀甫等四位先賢棋譜全集~《歷代名人圍棋大系》,過世之後也由其遺孀荒木富士子、大軒敬太郎、岩本薰九段等三人繼承其遺志,整理完荒木直躬未能編輯完成的秀和、秀甫兩卷。


至於三田村篤四郎則是將重心放在海外推廣圍棋上。一開始在他自家發行的英文雜誌「Go Journal」,後來由以胡桃正樹為中心、在日本棋院中央會館發行的「Monthly Go Review」雜誌繼承下來。


但在「圍棋文化會」自然消滅之後,在日本圍棋史或文化研究領域上,就看不太到有甚麼正式的組織與活動。因此2006年4月,又有另一批熱心於圍棋文化的人成立了「圍棋史會」(其實最先的名稱是「圍棋史研究會」)。後來這個組織設立了正式的會則、並由谷岡一朗(大阪商業大學校長)擔任會長、另外選出相場一宏、秋山賢司等著名圍棋記者/作家擔任營運委員。其事務局就設在日本棋院圍棋殿堂資料館中。定期例會則於奇數月的最後一個禮拜五下午三點舉行,由會員們活躍地發表論文資料與進行意見交換。自2007年5月開始,也發行了圍棋史會的會報。


在圍棋史會會報第一號中,谷岡一朗列舉了「圍棋史會」的最緊要三項課題:其一是作為本來目的的圍棋史研究、其二是文獻資料的整理與收集、其三是充實圍棋史會的會員陣容。


另外秋山賢司則分析現狀指出:「關於圍棋文化與歷史的研究是否太晚了,早就有各方的意見與批評,而此次有志之士也是為了回應這些聲音才開始籌劃設立本會。至於文化與歷史研究的遲滯問題,未必完全正確。因為全日本各地的圍棋史研究者與鄉土史學者都有在進行各自的研究,甚至可說是達了前所未有的水準。然而,之所以仍給人整體研究停滯的印象,原因或許在於圍棋界、特別是圍棋新聞與出版領域的關注度不足,還有研究者之間的交流網絡尚未健全所致。」


因此就研究者的立場而言,設立了能發表資料與交換意見場合的圍棋史會,其意義非常重大,令人期待藉由此會能讓圍棋史的研究與發展更蓬勃興盛。


那麼,「圍棋史會」究竟是怎樣的組織呢?由於一般人對其活動內容並不熟悉,如果不是會員或研究者在自身的頭銜上、或發表論文等場合中使用「圍棋史會」這個名稱,這個組織恐怕很難為外界真正認識。


如上所述,圍棋史會在成立之初,由谷岡一郎會長提出了以下三項課題:


第一,即本來的目的~圍棋史的研究。這方面當然仍有許多未知的領域有待研究,但相信這方面大家仍會在既有的大量文獻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探求的層次。在此必須確認的一點是,這樣的學會若不能成為彼此提出假說、透過討論來提升知識產物精確度的場合,那就失去成立的意義了。未來希望這個圍棋史會能真正成為一個自由發言、並且在此基礎上進行友善批評的地方。即便是將不同觀點並陳公開,也是完全可行的。


第二,則是文獻與資料的整理、保存,並在必要時進行蒐集。圍棋史會所依據的文獻和資訊,即使只是複本,也必須妥善保存,以便隨時可參照研究。在這一點上,日本棋院所擁有的「圍棋殿堂資料館」之協助是不可或缺的。同時與各地博物館、圖書館建立聯繫也是非常重要的。


最後第三點,從長遠角度來看,當然還是必須致力於圍棋史會會員的充實。不僅要持續向現有研究者發出邀請,還要有長期的視野,也就是需要努力培養未來的研究者。


圍棋史會的現狀


如上所述, 圍棋史會是在奇數月的最後一個禮拜五下午三點借用日本棋院的一個會議室舉行活動,除了正式的會員以外,還有以研究古譜著名的福井正明九段參加,偶爾也會有其他的職業棋士參加。


圍棋史會現在主要還是以圍棋史的調查研究、並將成果發表出來為中心。至於文獻的整理與收集,很遺憾的是現在沒有特別進行,這些工作目前還是靠各研究者各自努力完成的。


至於培養年輕一代研究者的方面,大概也幾乎完全沒有做到。曾經有幾位學生因為要寫大學畢業論文而暫時參加過圍棋史會,但這些人中幾乎一個也沒有成為真正的圍棋史研究者。目前會員的年紀也偏向六十歲以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