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年輕世代的指導活動
採訪:您也積極地參與教育活動,那麼您在接觸年輕世代時有甚麼特別注意的地方?
A:有好幾個重點,其中一個是我自己也常常拿來告誡自己的話,就是:「仔細一點、早一點準備」。
譜上所寫的節奏不要隨便地混過去,把速度放慢到自己大腦能夠處理的程度來反覆練習,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反覆練習當然是必要的,但是「長時間隨便練」就沒有意義了。心裡要隨時提醒自己:必須要保持專注與緻密性,來維持高品質的反覆練習,這非常重要。
此外,每個人專注力的持續時間都不一樣,因此必須配合每個人的專注持續能力來安排練習的內容。好比說有的小孩可以維持專注力三十分鐘以上,但也有那種短時間就能練好、高效率學習的小孩。因此,我們就必須和小孩子一起找出最適合的練習形式。
採訪:您覺得單簧管的基礎練習中絕對不能妥協的重點是什麼?
A:音階練習是真的非常重要。我希望我的學生能把兩個八度程度的基本音階全部練到背起來,並且養成在演奏前複習音階的習慣。在我的學生中有馬上就能全部背起來的小孩,也有苦戰背不起來的孩子。然而,不管他們要花多少時間,我都會仔細地給予指導,讓全體都練到通順為止。我確信這些都是音樂表現的基礎。接下來,就是節奏或是運舌分句等樂譜上印出來的指示,都會要他們毫不蒙混地認識清楚,讓他們確實反覆練習直到穩定下來為止。
其實我自己也是疏於練習音階時,狀況就會跑掉,因此比起年輕時代,反而是現在更覺得練音階是維持演奏能力不可或缺的項目。因此我會把音階練習當作是像是每天都會洗澡或刷牙那樣日常生活的習慣(笑)。
採訪:對於想升學或是參加比賽而迷惘的學生們,您希望他們每天的練習中重視的是甚麼?
A:首先就是儘早開始準備。一旦決定了要參加升學考試或是音樂比賽,馬上就要開始研讀樂譜,只要一度預習完樂譜,就能帶來自信。有了迷惑之處,重要的就是馬上找親近的老師、學長或是同學們討論、保持積極前進的心態。千萬不要有負面的想法,要以開心的態度來挑戰,應該就會有好結果。
採訪:怎麼看和您學生時代不一樣的年輕學生呢?
A:現在可以選擇的樂器或配備(吹嘴、束圈、簧片等等)都非常多,還能透過YouTube獲得非常豐富的演奏資訊。拜這些良好環境之賜,現在的年輕演奏者的技術水準有明顯的進步,這是非常好的地方。然而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為資訊都太容易獲得,也很容易出現「不會想要自己主動去尋找資訊」的情形。
比起自己去尋找相關資訊,常常會看到學生只去看身邊的人們選擇推薦的演奏之狀況。因此,我在教學的時候,除了會具體舉例說出「我所嚮往的演奏家是這樣的音色」以外,也會指導他們看到這樣的演奏不過是拓廣他們演奏表現幅度的例子之一。也會讓學生們具備毫不迷惑地選擇出「該去聽誰、演奏出怎樣的音樂」作為自己演奏參考之能力。
採訪:您覺得在教育現場導入布菲公司的樂器具有怎樣的意義?
A:在我中學時,管樂社的顧問老師的方針是希望全體都是使用布菲公司的R13單簧管。因為他這樣的方針,讓我和布菲公司的樂器相遇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成為了我毫不懷疑會嚮往的樂器。能夠使用正統的樂器作為自己的樂器,讓我感到非常高興,也大大提升了我的學習動力。再加上老師為我明確指出了音色的方展方向,使我也產生了「要以那樣的音色來成長」的心情。作為教育者,我認為向第一次接觸單簧管的人展示「可以安心選擇的品牌」這一點也同樣十分重要。
對我而言,布菲公司是一個透過像是保羅・梅耶等一流演奏家的演奏,讓我心中產生「如果能吹出這樣的音色就太好了……」這種想像的品牌。品牌與演奏之間的連結,會對演奏者的熱情與目標的建立產生深遠的影響。
慶祝布菲公司創立200週年的感言
採訪:您現在是使用甚麼型號的樂器?
A:降B調單簧管是Festival、A調則是R13,至於低音單簧管則是使用Prestige。
在我吹奏過的數種單簧管型號中,Festival是最接近自己追求音色輪廓印象的樂器,這是我覺得這種型號的理由。至於A調的R13是我長年使用的型號,並未讓我覺得有甚麼缺點、是能讓我帶著自信好好演奏的樂器。至於低音單簧管是我大學時代修管樂團學分時就實際體會到Prestige這種型號非常好吹,因此後來想購買低音單簧管時就選擇這個型號,直到現在都覺得吹起來非常舒服而很滿意。
採訪:有沒有甚麼讓你產生對布菲公司生產的單簧管有信賴感的小故事可以分享給大家知道?
A:大學時代有機會可以演出莫札特的交響協奏曲(K297b,給雙簧管、單簧管、低音管、法國號四種樂器獨奏的作品)時,使用的R13降B調單簧管,讓很多人稱讚說我演奏出來的音色很漂亮。每當讓我感受到「使用布菲公司的樂器真是太好了」的瞬間,就讓我對這個品牌累積出更多的信賴。日常之中經常被問到:「您的音色很好,使用的是甚麼樂器」時,讓我可以自信地回答出「我是使用R13」或「我是使用Festival」,也同時加深了我對這個品牌的信賴感。
採訪:對於布菲公司即將來臨的成立兩百週年,您有怎樣的感想?
A:聽到「兩百年」這樣的時間,就讓我覺得真是非常有歷史感。衷心感謝布菲公司一直以來對單簧管界的支持。能夠懷抱著自學生時期便嚮往的「那份共鳴」,並信任樂器、專注於練習,這種安心感與自豪感,對於樂器的擁有者而言,是極其重要的。 我由衷希望這個品牌能持續發展,讓更多人能夠拿起布菲公司的樂器,孕育出令人嚮往的演奏者,並將演奏的樂趣不斷擴展。
音樂與自身存在之意義
採訪:您覺得音樂對您有怎樣的意義?
A:我從小就非常喜歡音樂,從學習直笛與合唱開始,到了進入管樂社選擇單簧管這件事本身就是讓我走到今天這個身分的一大轉機。比起「因為喜歡所以走上這條路」,更像是「持續演奏音樂之中,不知不覺就更加喜歡音樂」的感覺。包含除了古典音樂以外的音樂範疇在內,我喜歡的音樂幅度非常之廣。
我自己也會指揮業餘團體,且不論團員們是不是職業音樂家,當大家想著「我就是想演奏單簧管」,而能持續演奏音樂,就是非常棒的一件事。只要能持續練習與演奏,就能結交到開心再一起的朋友、還能豐富自己的音樂生活。不論環境或狀況怎麼改變,只要抱持著想要持續演奏音樂的心情,就能持續下去;而反覆累積這些音樂的樂趣,就能誕生出快樂的時光。
採訪:請您用一句話來形容身為單簧管演奏家的自己?
A:嗯,這很難。可能會是「雖然很笨拙,卻想要持續努力下去」這樣的句子吧?
我雖然不是天才,仍希望自己成為必要存在的音樂家之一(笑)。
採訪:最後想請您說說透過東京吹奏樂團或單簧管表現出來的「音樂之樂趣」為何?
A:練習與準備本身並不總是愉快的。相反地,痛苦的時候恐怕還更多一些。只是,當正式演出中與夥伴們齊心協力,讓音樂成形的那一瞬間,會由衷覺得「做得真好,值得了」。正因為有那樣「充實的瞬間」,才會讓人再次想要努力。這份充實感正是音樂的魅力所在,也是令人欲罷不能的樂趣。
採訪:多謝您今天接受採訪。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