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3日 星期一

開箱文(186)-2 複雜的組裝程序


再來就是上管了。如前所述,由於左手中指與無名指的按鍵切割到下管去了(這真是個很神奇的設計概念),所以上管只有一顆左手食指控制的E/B鍵,以及喉音的A鍵與升G鍵而已。當然,也沒有任何其他的顫音替代鍵,這也是可惜的地方。



*我在想,當初設計「迴紋針」的人應該沒想過這種樂器會被拿來當作獨奏樂器使用,更沒想到後來的人的演奏技術進步如此之大,所以沒想到把標準單簧管上應有的按鍵都加上去吧?


當然,上管的真圓度也算是漂亮的。至少沒有明顯撞凹或變形之處。



上管的背面,則是只有泛音鍵,與喉音G鍵。



而低音樂器最關鍵、也最麻煩的機構,就是泛音鍵的設計。在「迴紋針」上,也是早早就有類似「D(或D#)機構」的泛音切換設計,分別在彎管的兩側各有一個泛音孔。



另外,「迴紋針」的喉音降B也是獨立的音孔。所以這三個音孔之間的開合平衡,應該都會影響這樂器的操作均勻性,這是有點麻煩的地方。



以上就是簡單各部零件的觀察。以下就是實際組裝,來窺探這個樂器的秘密。


整把「迴紋針」雖然是分成六節(上管、下管、延伸管、脖子、揚聲口、吹嘴),但組裝時依照常理也是要從上下管開始組---但這個想法其實是錯的。因為可能沒有考慮到組裝的行程上可能會出現干涉,所以這把樂器的脖子(調音管)如果不先裝在上管上,而是等上下管組合起來後再組裝脖子的話,脖子就可能會和張開的按鍵干涉,難以裝入上管之中。所以這把樂器的理想組裝順序是:


1.將脖子組在上管中。


2.脖子+上管再和下管結合


3.將延伸管與揚聲口組在上管中。


4.裝上腳架


5.裝上吹嘴。



不過,一開始我並不知道這樣的順序,而是直接從上下管開始組裝....


所以雖然是錯的,以下還是這樣介紹下去,讓大家看看錯誤的組裝會發生甚麼事?


上管與下管組裝時,有個可以互相對準定位的凹槽與凸塊,所以組裝時先對準這個嵌合機構開始。



在嵌合定位結構的另外一側,則有類似標準單簧管上下管接合處的對接連桿(如下圖左側),組裝時必須先將上管的食指鍵上方的音孔蓋蓋住,才能順利將對接連桿組合好。



當然,這種連桿為了確保連動順暢,通常會設置調整螺絲,而這把「迴紋針」的連桿處也不例外。如果能順利對準前述的嵌合機構、也有按下食指鍵上方的音孔蓋的話,連桿連接起來會像下圖一樣,密合地貼在一起。



接下來如果在左手食指按鍵處附近明確看出上下管的接合處緊貼在一起,這樣就算是組合成功了。



再來可以把延伸管組上去,雖然這也是錯誤的順序(苦笑)。


延伸管組裝到上管時,則是要對準下管延伸過來的兩根連桿,這兩根連桿則是分別控制最低的C與C#的音孔蓋。



到這裡為止,就需要對準三組連桿,可見這樂器的機構設計比一般的單簧管要困難複雜。



上下管、延伸管、揚聲孔全部組裝好後,會像上圖這個樣子,是不是很漂亮?


此時會看到兩個問題,第一個是揚聲口和上管的側邊幾乎是貼在一起的,這種有點貼合、又有點分離的狀態,可能會造成吹奏時奇怪的振動。(雖說後來試吹時沒注意到有這樣的問題)


我覺得可能乾脆在那揚聲孔與上管彎曲處之間貼上個軟木或是膠帶,去防止接觸振動會比較好。


再來以為組上脖子(調音管),就幾乎完成這把樂器的組裝,但試著要將脖子組裝上去時,才發現它會干涉到下圖左手無名指與小指按住的音孔蓋,而很難裝上脖子。就算轉個角度、蓋緊音孔蓋還是很難裝上去。




只好重新拆開上下管、再單獨把脖子組裝到上管去,然後重新組合上下管,才終於完成吹嘴以外的組裝。




是不是很漂亮?是不是就像電視(直播)上看到的一樣?XD


===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