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7日 星期三

遲來的肉桂

大約六年前的2018年,某教的光明左使塞給了我兩份譜。一份是北七...咳,是貝七;另一份是英國作曲家艾勒比(Martin Ellerby)所寫的薩氏管獨奏曲「肉桂協奏曲(Cinnamon Concerto)」。前者馬上就慘遭本教主的毒手,改編成了單簧管重奏團的版本,並且於某教的第三次定期公演中盛大上演。


至於後者,光明左使也是希望改編成單簧管重奏團伴奏的版本,並且改由中音單簧管來獨奏。不過,一來本教主對這首作品不熟(雖然後來還是買了CD來聽過)、二來手上想改與必須改的譜太多,於是就先列入編曲清單中,默默擱置了。


不過最近剛好重新翻到了這首肉桂協奏曲的錄音(可能是第三或第四次聽...),突然開竅理解為什麼光明左使想要指名改編這首曲子的想法,於是趕快從書架中把這本搞不好是在信義路上某樂譜店特賣時買來的樂譜找了出來。



*這張照片當然是亂照一通,只是要證明一下我沒把這份譜搞丟(笑)。


俗語說的好,「有借有還,再借不難」,這債既然拖了六年,現在機緣到了,也是該還一還了(合十)。於是,就在去年(2023年)年末黃道吉日開工。換句話說,這是本教主今年的第一份改編作品。


開工之後,當然是重新拿著這個鋼琴「濃縮」伴奏版樂譜對著錄音再聽了一次。這才發現這份工作不像憨人想的那麼簡單。


不簡單的原因有幾個:


第一,由於是當代作曲家的作品,就幾乎不可能在網路上找到已經有人輸入過的電子樂譜版本,換句話說,每顆音符都得要自己乖乖輸入。


第二,鋼琴伴奏版和管樂團完整編制版相差非常巨大。管樂團版的伴奏寫得非常豐富(打擊四部、還有豎琴),很難用一雙手彈琴涵蓋過去。就像我們單簧管界的世界最難協奏曲弗朗賽一樣,也許得用雙鋼琴或是四手聯彈才能合理地解決。也是這樣,這個鋼琴伴奏版真的是很「濃縮」,因為刪去了很多原曲伴奏的樂句。


第三,如同作曲家自己所說,這首曲子是由著名薩氏管演奏家須川展也先生委託創作,因此作曲家借用了自己附近的爵士樂俱樂部的店名「肉桂」(如下圖的有圖有真相),來表現出他想加入爵士樂元素來充分發揮薩氏管的特色,但是就苦了我這個耳朵不好、理論不懂的爵士外行人,因為想要「瞎掰」也不知道怎麼掰起。



當然,第一點可以靠腳踏實地做苦工解決,第二/第三點也沒有甚麼太好的辦法,只能盡量「忠實」依照鋼琴版、而不是管樂團版來改編。聽起來的效果或許不如原曲熱鬧豐富,但或許可以換來一點簡潔清新的室內樂風味。(說實話,你家水管上可以找到的這首曲子的管樂團版本,除了須川本家的演出之外,大多有點太吵,稍微「室內樂」一點,也不壞吧?)


接下來,就是大約一週一個樂章的速度,總計三週的時間,完成了本年度第一號改編作品,也大致符合新年新希望中一個月改編一首的進度。


伴奏的編制使用了標準單簧管八重奏的架構,也就是一把降E調、四部降B調、中音單簧管(或巴賽管)、低音單簧管與倍低音單簧管(或倍中音單簧管)。至於獨奏的部分,其實使用降B調單簧管說不定會更好,因為全曲沒有使用到中音薩氏管的低音降B、加上滿多到薩氏管兩點Sol(G7)以上的高音,反而都在降B調的音域範圍之內。而且說實話,雖然中音單簧管要吹高音並不困難,但指法上比較複雜,而且音準很容易偏高很多,稍稍會不自然一些。即便如此,我還是把中音單簧管當作第一選項,然後可以改用巴賽管(高音比較準)、降B調單簧管與低音單簧管(其實用這個吹爵士更酷,對吧?)來演奏。


底下的連結就是使用MuseScore4再生的效果,有興趣的人不妨參考看看。


https://youtu.be/I7TPtCj0D0I?si=6ldWwQjbwSIoHMEJ



*順帶一提,其實這個MIDI版本中,雖然樂譜上寫的是中音單簧管獨奏,其實音源是使用降B調單簧管的音效,就是因為音域完全符合的關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