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3日 星期三

開箱文(177) 法國切

萬方矚目的L社的「法國切」合成簧片終於在2023年年末陸續進到台灣,真是可喜可賀,算是2024年開年的賀禮。這麼熱門的產品,本教主不能免俗,就在2023年的最後一天也弄到了3.75與4號的版本。當然要來寫一下開箱文。


不過,雖說是開箱文,但這次「開箱」的照片只能隨便拍一拍。因為L社的包裝並沒有甚麼改變,一樣是黑色的外紙盒(箱?)和青灰色的收納盒。「箱子」上唯一個差別就是把歐洲切改成了法國切而已。


*話又說回來,這個新設計和上一代的歐洲切一樣,到底為什麼要叫「法國切」?即便是寫開箱文的現在,本教主也還是搞不懂。不過,原廠喜歡這樣叫,我們也管不著;就像我都喜歡叫小師妹「小師師」一樣(咦),是不需要理由的。


*原廠說法國切音色比較暗,但這樣跟法國派音色好像不相符耶....


底下就是這次的法國切團購大集合照(對,是團購,本教主只買了三片,其他的都是OOO或XXX買的,與本人無關,特此聲明),可以看出真的只有印刷變了而已。



收納盒當然也還是一模一樣~



*看到這個收納盒左邊的那個圖示,突然想到似乎很多人不知道是甚麼用意,這裡順便科普一下:雖然這個收納盒滿好用的,但第一次使用的人可能不知道怎麼把簧片從收納盒中取出,也不太知道怎麼放回去。答案正如這個圖示所畫,要取出簧片時,是從兩側卡勾的其中一側,去「摳」或「扳」簧片側邊,就能「轉」出來;而不是從簧片的長邊方向「推」出來。


相反地,要把簧片塞回去時,則是先將簧片其中一個側邊塞入一邊的卡勾中,然後按簧片的另一個側邊「按」或「壓」入另一邊個卡勾中即可。


接下來要說明一下,為什麼本教主買的是3.75或4號?


因為開賣沒多久,就有不少第一手訊息從網路上流傳出來說,法國切的號數要比歐洲切略薄一些,後來官方釋出的號數比較表(如下)的確也是如此。本教主平常吹歐洲切是使用3.5號和3.75號,原本這次也打算3.5和3.75各買一片;在看了這些訊息後,決定買稍稍加碼一點,改成了3.75和4號。



另外在設計上,法國切和歐洲切主要是簧片輪廓(Profile)上有不小的變化。如果稍微有點振動學的知識的話,應該不難想像這兩者的振動反應一定會不一樣。


以下是官方的輪廓示意圖,可以看出相對於歐洲切是中央比較尖的設計,法國切則是比較平的設計。為什麼要這設計?相信是做過很多模擬和實驗才對。(說實話,這不難模擬就是了)



從廣告圖上也可以看出,特別是接近根部的部分,是類似平台的造型



官方的介紹大致就是如此,但是其實除了輪廓以外,網路上比較少看到的是連長寬尺寸都有些變化。因此在拿到法國切之後,本教主首先做的就是拿出幾種常見的簧片進行尺寸比較,如下圖所示:



上圖左起:歐洲切、NL(Nick-Legere)、法國切、天然簧片(V牌V-12)


從這張照片可以看出,法國切明顯比歐洲切與NL更接近天然簧片的尺寸。話句話說,比歐洲切要長一些、要窄一些。寬度上NL也比較接近天然片,但長度上還是比法國切或天然片略短。


如果從根部來看的話,則又能看出一些差異:



這張圖可以順便看出三種簧片的輪廓下緣比較:歐洲切是比較尖、NL比較圓、法國切比較平。但其實最驚人的是根部的厚度,法國切把根部厚度調厚到接近天然片,明顯比歐洲切與NL厚


上面是比較定性的比較,如果實際把尺寸量出來來的話(雖然也是大概量一量),應該可以更明顯看出其間的差異,底下就是定量上的比較:


簧片型號

長度

(mm)

前端寬度

(mm)

後端寬度

(mm)

根部厚度

(mm)

法國切

67.28

13.00

11.63

2.42

歐洲切

65.31

14.21

12.93

2.29

NL

65.15

13.16

11.96

2.27

V-12

67.21

12.86

11.59

3.16


從尺寸上來看,真的不難想像為什麼很多已經試吹過法國切的人會覺得法國切更像天然簧片了,至少尺寸相仿,「口感」就會像。特別是相較歐洲切比較寬而讓人覺得「口感不對」,法國切的第一印象會比較好。


以上寫了這麼多,當然還是要親自吹了才算數對吧?


於是本教主就拿G牌吹嘴搭配Eddie Daniels束圈來測試,本體則是CSG A調,搭配ONO-CSG版調音管,會是這些組合的原因很簡單,跟之前一樣:它們是「值日生」 XD



試吹的錄音就不放上來獻醜,畢竟網路上已經有太多測試文了,正面評價很多(如上次去聽大師Eddie Daniels的音樂會一樣,現場聽法國切很好聽),簡單整理一下我自己的感想就好:


  • 同樣號數下,的確比歐洲切略薄,但似乎不到1/4號的程度

  • 換句話說,法國切3.75號約等於歐洲切3.5號,算3.5+號吧?

  • 也是這樣,我個人是法國切3.75與4號都能用。

  • 一如官網宣稱,我也覺得法國切音色比較暗一些。

  • 不少人覺得法國切的投射能力似乎輸歐洲切,但我是在小空間測試,無法比較。

  • 但是官網宣稱兩者的投射能力是相當的.....(笑)

  • 雖然略薄一些,但高音並不難吹(High C或D一樣砍得上去)

  • 音準也沒有太大問題。

  • 反應也不差,跳音的感覺和歐洲切大致相同。

  • 直覺耐久性可能會比歐洲切好一點,但這是臆測,需要時間驗證。

  • 個人略喜歡法國切一些,但差異不到可以壓到性取代。

  • 就像我覺得NL和歐洲切沒有差異大到非得用NL一樣。

  • 總之,就是一個新的選項。至少如果買不到歐洲切時,買法國切也不錯。


另外忍不住要抱怨一下,既然法國切3.75=歐洲切3.5+,為什麼還要把這樣的號數叫做3.75?叫3.5+或3.5不就不需要對照表了嗎?還有乾脆直接用統一的強度表不叫好了?


最後的最後,就是拿出上次覺得阻力有點大的托斯卡來和法國切搭配一下:



結果,雖然是好吹了一些,但還是有點塞啊,證明這真的是顆阻力很大的吹嘴!


阻力大的原因,個人覺得還是Side Rail變寬很多的關係....

(為了配合歐洲切的修改?因為和歐洲切的寬度相符,所以法國切放上去明顯會比吹嘴的平台窄)


好處就是托斯卡和法國切感覺很耐吹,整整跑了一大段的音階,也不覺得音色慢慢疲乏起來。


總結:


這是個和歐洲切相當的互換品,但是號數需要加大約1/4號。音色和投射就看個人的喜好了。


===


[附贈配件]


這次團購法國切時,還獲得快遞業者的贈品(算是一種鼓勵團購的手法嗎?),這裡順便一起介紹一下。贈品如下圖所示:



光看這個照片可能會看不懂這是要幹甚麼的?不過實際裝戴起來....



這樣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懂?XD


對,就是一種反向思考的產品---一般的拇指支撐座的軟墊或軟套是套在樂器的拇指支撐座上,但反過來把軟套套在拇指上就可以「一套走江湖」了。


獲贈的這個版本是布做的,但利用這樣的發想,其實大家也可以DIY做出適合自己的版本。


*個人覺得最簡單的DIY法,就是買個魔鬼氈類的帶子直接綁在拇指上就可以了。(笑)


喜歡買現成品的人,可以直接在阿罵爽上購買,關鍵字如上圖所示是Nubs Thumb Protector,不含運費一個約11鎂,算是很實用的小物。另外購買網址如下:


https://www.amazon.com/NUBS-Thumb-Protectors-Woodwind-Medium/dp/B074YCHHCY?th=1&language=en_US


尺寸有大中小三種,下圖是其建議尺寸量測表,是不是很有意思?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