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照片來看令人遺憾的單簧管圖鑑 檔案11
這是布菲公司1850年左右製造的A調單簧管。
*顏色偏紅,讓人有點好奇。查了一下收藏此樂器的愛丁堡大學,發現結果還是黑木....。
布菲公司的起源是丹尼.布菲.歐傑(Denis Buffet-Auger)於1825年在巴黎創設的公司,從此開始了其製造樂器的歷史。
即便到了現在,布菲公司也還是超級有名的樂器公司之一,單就單簧管而言,說是「世界的標準」也不為過。
但也是因為其單簧管製造的歷史非常漫長,往往在嘗試新的開發挑戰時,產生了不少令人遺憾的單簧管。
1839年布菲公司和前一年剛成為巴黎高等音樂院單簧管教授、來自希臘的克洛傑(Hyacinthe Klosé,1808~1880)一起應用貝姆(Theobald Boehm,1794~1881)於1832年替長笛開發的按鍵系統到單簧管之上,而發明了貝姆式單簧管。
而這把A調單簧管是1850年製造出來的,此時既然已經有了貝姆式系統,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應該是為了開發新系統做出來的樂器。
其墊子的乘載皿是老單簧管中經常看到的碗型(現在普遍是類似錐形),可以說是其特徵之一;但看到其側鍵的形狀,還是會讓人驚訝現在單簧管的側鍵形狀,幾乎是1850年代就完成而確定下來了。
不知道是不是喉音A按鍵的轉軸比較長,看起來配置在比較偏離中音的位置上,但構造上和現在的單簧管沒有甚麼不同。
至於左手中指和無名指之間的按鍵(Eb/Bb)則是安裝在和現在相反側上。而側鍵的板形彈簧也裝在和現在的單簧管的相反側。
導引側鍵的支撐座的底部看起來滿大的,但如果把上管擴大來看,其實還是做得和現在單簧管得形狀幾乎一樣。
還有一個很大的特徵是,現在單簧管只有左手拇指的音孔是完全做成金屬套管的構造,但這把樂器是所有的環形鍵的內側音孔都是用金屬套管嵌入的。
這把樂器還有其他單簧管上看不到的構造。
就是不知道為了哪顆音的關係,竟然在側邊多開了兩個音孔。
在這個系統中,因為以下的原因,是為了開發出接近貝姆系統的其他新系統之可能性相當高:
沒有上管最下方的Eb/Bb側鍵。
只按下左手食指和無名指,即使不按左手中指,其中指的音孔也會蓋起來。
右手小指的四個按鍵排列很妙。
不過,為了布菲公司的名譽(這把樂器基本上是失敗了),這裡還是貼一下它們在1860年左右生產的單簧管的照片,看起來跟現在的單簧管基本上是完全一樣。
換句話說,在1860年當時,現代貝姆式單簧管的完成型態就已經確定下來了。但是樂器製作家們還是想持續挑戰新的設計構想,才會產生出這些失敗的遺憾樂器。
*順便說一下,這一把樂器的材質是黃楊木。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