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來潮,打算自己來改編「荒山之夜(Night on Bald Mountain)」這首管弦樂名曲的(大型)單簧管重奏團版本。
所謂的「大型」單簧管重奏團,就是超過八重奏的編制;強調「自己」是因為其實有賣其他編曲家改編的版本。就我所知,市面上至少可以買到兩種版本,而且也都是超過八重奏的大型編制。
既然如此,那為什麼還要自己改呢?因為兩種版本的其中一是移調版(不知道為什麼要把原始的d小調移成降e小調?看不出來有甚麼好處),當場就先排除。另外一個版本,編制上和我心中的理想不太相符,也是有點遺憾。想來想去,乾脆就動手起來了。
改編的過程中,意外發現了這首曲子竟然有四種版本存在(這就是自己改編的附加好處,因為多少會去調查一下相關的資料),顯然是命運坎坷的作品,因此乾脆先來這首樂曲的四種版本來歷好了。
以下是引自維基百科的說明。
「荒山之夜」這首曲子的發想是來自於斯拉夫民族的「聖若翰節前夕(St. John's Eve)出現的不可思議」傳說。相傳在聖若翰節前夕,會有黑暗之神申諾柏(Chornobog)出現,帶領著手下的妖魔鬼怪、幽靈精靈一起大暴動,直到黎明才消失。順帶一提,這個傳說其實和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是同樣的題材。
在1858年,曾經有個想將戈格爾(Gogol)收錄了短篇小說「伊凡.庫帕拉(Ivana Kupala,就是俄語的聖若翰節前夕)之夜」的故事集「狄卡尼卡近郊田野夜話」改編成三幕歌劇的計畫,提供給穆索斯基與巴拉基列夫(Mily Balakirev)討論,但最後不了了之。
到了1860年夏天,又在穆索斯基的信件中提到了想在孟登(Baron Georgiy Mengden)的戲曲「女巫」中,替出現在荒山的女巫莎巴特(Sabbath)寫一段音樂的計畫。但這個計畫並沒有留下樂譜,也不清楚和後來創作的「荒山之夜」有沒有關聯。而穆索斯基真正寫出的第一版、成為獨立管弦樂曲的「荒山之夜」,則是在1866~1867年之間作曲的。這也是穆索斯基自己寫作的第一部算是相當大規模的管弦樂曲,結果卻從未在穆索斯基生前演奏過。其實穆索斯基後來也在別的作品中將這首曲子修改後加進去使用,結果這些修改的版本也一樣都未曾見過天日。
這首曲子有很長一段時間是以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編曲的形式而在音樂世界中普及,但到了二十世紀時,發現了穆索斯基的原版手稿,才讓世人知道其原始的樣貌是充滿了穆索斯基典型的狂野作風。
正如同穆索斯基其他的作品一樣,「荒山之夜」之所以會有這麼多版本存在,跟穆索斯基喜歡將自己的作品重新拿出來修改、重編、造成各種版本都有其各自的特徵有關。對於熱心到被戲稱為有「穆索斯基偏執狂」、喜歡演奏穆索斯基樂曲的大指揮家阿巴多而言,當然是將「荒山之夜」的全部不同版本都指揮過,並且全部留下了錄音。以下就來介紹這些不同的版本:
1.歌劇「莎浪帛(Salammbo)」中的主題(1864年左右)
在穆索斯基未完成的歌劇「莎浪帛」中,第一次出現了「荒山之夜」的主題。雖然現在並沒有明確留下獨立的曲子,但阿巴多刻意把劇中的一段「巫女們的合唱」拿出來錄音。這個可以說是「荒山之夜」原形的主題,出現在第三幕第一場景的最後。
2.作曲家創作的原版「荒山之夜」(1867年):交響詩「荒山上的聖若翰節前夕(St. John's Eve on Bald Mountain)」
這是1866年到1867年之間作曲,而且正好在1867年6月23日的聖若翰節前夕完成。據說這可能是因為在前一年3月聽到李斯特的「死之舞蹈」而獲得作曲的靈感。根據他在寫給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的信中記載,全曲是由「魔物集合」、「巫女們的閒聊八卦」、「撒旦的行列」、「撒旦的邪教讚美」、「魔女們的盛大晚會」等五段場面所構成。而魔女莎巴特結束的地方,則和白遼士幻想交響曲的第五樂章是共通的構想。
不過,穆索斯基的指導者巴拉基列夫卻強烈批判這部作品的管弦樂配器非常粗暴,要求穆索斯基修改,卻遭到拒絕,因此巴拉激烈夫也拒絕演出這首作品。當然也因為這樂譜從未出版,從此就被世人遺忘。直到1920年代末由音樂學者歐拉夫(Georgiy Orlov)發現手稿,然後在1968年終於出版。阿巴多是在1980年代灌錄此曲的錄音。
*水管上也可以找到阿巴多1980年指揮倫敦交響樂團的原始版本,保證驚嚇(笑)
3-A.歌劇「姆拉達(Mlada)」(1872年)
1872年出現了一個由俄羅斯五人組的作曲家合作的歌劇.芭蕾舞劇「姆拉達(Mlada)」的計畫。其中的第三幕也有個魔女莎巴特在夏至節前夕登場的情節,於是穆索斯基就將「荒山之夜」為了這個合作歌劇改寫成加上合唱、與上述「莎浪帛」的要素,甚至再加上了新的結尾片段的版本。不過歌劇姆拉達在完成前就中斷,也不曾上演過。這個版本的樂譜也沒有留存下來,但後來的歌劇「索羅欽斯的市集(The Fair at Sorochyntsi)」中使用的版本,就是拿這個未完成歌劇的版本再修改過的。
此外,很久之後林姆斯基.高沙可夫重新寫作了歌劇姆拉達,但在第三幕使用的樂曲則是跟當初穆索斯基寫作的部分完全不相同。這裡則是他重新以「崔格拉夫山之夜(Night on Triglav)」為名編寫的管弦樂曲。
3-B.「索羅欽斯的市集(The Fair at Sorochyntsi)」(1880年)
穆索斯基從1874年到1880年之間作曲的歌劇「索羅欽斯的市集」中的第三幕第一景的合唱曲「年輕農夫之夢(Dream Vision of the Peasant Lad)」,也使用了「荒山之夜」的音樂。不過因為這齣歌劇還沒完成,穆索斯基就過世了,所以這個版本也是長年放置、無人所知。
在這個版本中,是由男高音、男低音與兒童合唱構成、可稱為魔物的咆嘯的大合唱非常之精采。而這個版本也加入了原版(1867年版)沒有的「教會鐘聲」與結尾的「惡魔群的退散」。特別是原版中並沒有「惡魔群的退散」,而讓大家以為這是林姆斯基.高沙可夫在重新編曲時加入的,但因為這個版本的存在,讓大家知道其實這還是穆索斯基原創的音樂。
不過,「年輕農夫之夢」只寫到合唱總譜的形式,管弦樂配器並未完成。後來是由重新補寫完歌劇「索羅欽斯的市集」的謝巴霖(Vissarion Shebalin)根據留下來的合唱總譜配器完成的。
*如前所述,我們偉大的阿巴多也灌錄了這個版本,真的很爽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zKJ_ycrcRM
*最後一段的惡魔退散,結尾的大獨奏是寫在雙簧管上,而不是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版的長笛上,也很有趣。
4.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編曲版(1886年)
穆索斯基在1881年去世後,希望將穆索斯基的音樂才能讓世人知道的林姆斯基.高沙可夫,從前者未完成發表的作品中挑選出了「荒山之夜」來改編。這個版本和1867年發表的原版差異非常大,但和「索羅欽斯的市集」中包含合唱的版本比較相近(註:比照上述的影片連結就知道)。編曲上,林姆斯基.高沙可夫幾乎是全部重新配器,然後在1886年發表。這也是現在一般熟知的版本。這個版本雖然割捨了一部分穆索斯基原有的狂野性格,但由於配器上非常洗鍊,仍然深受世人所喜愛。當然,這也要拜迪士尼卡通「幻想曲」中使用了這個版本,更加提升了其知名度。
===
以上就是關於此曲的種種考證。不過在我開始改編大型單簧管重奏版之時,是完全不知道有這麼多版本的。而是單純根據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的改編版來改寫。
*而且在沒經過上述考察之前,我還單純以為就像展覽會之畫一樣,是因為穆索斯基沒有編寫管弦樂版的關係,所以才由林姆斯基.高沙可夫改編成管弦樂版。
*而且其實我更常聽的,是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版本的禁衛軍管樂團改編版...。
這且不論,總之我就開始改編了。考慮到原曲描述的群魔亂舞場景,所以決定使用以下的大編制:
降A調單簧管(可省略,但最好有)
降E調單簧管1、2部(第二部可省略,但最好有)
C調單簧管(可省略,但最好有)
降B調單簧管1~4部(每一部至少兩人)
中音單簧管1、2部
巴賽管1、2部(可省略,但最好有)
低音單簧管1、2部
倍中音單簧管
倍低音單簧管(可省略,但最好有)
*可省略的聲部是考慮到不是每個團體都像有這麼多亂七八糟的樂器 XD
配器的安排,則是依照一貫的原則,盡量讓每個聲部都很有事做。所以重複的樂段,幾乎都寫在不同聲部上。(所以降逼調第三、第四部保證不會比一、二部輕鬆,各特殊樂器的第二部也都會有獨奏的可能)
就這樣進行下去,到了幾乎只剩下最後的惡魔退散樂段還沒弄完、總共已經改完將近四百小節的時候,竟然發生了當機的情形。
本來因為MuseScore4比較吃資源,當機本來就是家常便飯,所以一開始我不以為意,覺得只要依照慣例,讓程式自行恢復當機之前的狀況,最多就是損失幾個小節重寫就好。
但是,歹誌不像憨人想的那麼簡單。這次的當機可能是受到了荒山上的惡魔詛咒,整個檔案毀損,再也打不開了!!!
三百多小節就這樣付諸流水,實在讓人很崩潰....
但不管怎樣,還是得重振心情,從一開始再改編一次。
不過,第二次改編因為有第一次改編時的印象,相對起來還是比較快一點。但是就當第二次改完一半左右時,柏林愛樂數位音樂廳竟然播出了阿巴多大師90年代指揮此曲的版本。而這個版本經由某教O醫師的轉貼,讓我大吃一驚:
怎麼跟以前聽過的版本差別這麼大?簡直是不一樣的曲子!!
經過上述在維基百科上的查證之後,才知道後來聽到的版本才是原版。這下可尷尬了...
因為如果要依照原版去改,那之前已經改好的一半(約兩百小節)就又要重來了,我才明明損失了三百多小節一次,難道這次又要放棄兩百小節嗎?!
更令人左右為難的是,IMSLP上還真的有這個原典版....如果想要再重頭來過的話,其實是有材料的。
不過,真正打開了IMSLP上的原版總譜,才發現這個原版除了音響效果差別很大,技術上也變難很多,幾乎會整死人,這樣改下去,可能會無法演奏。於是下定決心回頭照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的版本改下去(其實也鬆了一口氣)。
當然,第二次改編終於順利完成。(可喜可賀)
底下則是第二次改編的Midi版本,就請大家參考看看囉。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