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31日 星期五

棋道700號紀念專輯之編輯小史

譯自:棋道雜誌1984年5月號(700號特大紀念號)


棋道編輯小史


~吾之青春盡在棋道


文:林裕


棋道雜誌到達700號這件事,讓我心中湧上了「原來已經出了這麼多號呀?」的感慨。棋道雜誌的先驅是方圓社發行的「圍棋新報」。而圍棋新報是明治12年(1879年)創刊,直到大正13年(1924年)發行最終號為止,總計發行了520號。這個數字一直放在我的腦海中,所以當我人在日本棋院編輯部的一天,心中還比較關心的是棋道雜誌哪一天才能超過這個數字。


其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棋道雜誌曾在昭和19年(1944年)十月之後中斷發行,直到戰後的昭和21年(1946年)9月才復刊。在此一時代擔任棋道雜誌的編輯長是村島誼紀六段(當時段位,以下記述皆為如此),而編輯部則是以高川格七段等數名職業棋士所組成的。


到了昭和23年(1948年)夏天,真正的新聞人宇崎龍二先生(筆名玄玄子)登場了。因為父親的關係而在戰爭中才和圍棋界搭上線的我,在昭和25年(1950年)二月底邀請了宇崎先生加入棋道雜誌編輯部。雖然當時大家都稱為宇崎先生為編輯長,不過他的正式職稱是棋道雜誌編輯部主任。順帶一提,當時這個編輯部也只有他自己一位正式員工啊。順帶一提,在日本棋院位於高輪時代的初期,整個日本棋院的組織也不過就是總務(包含會計)三人、出版部也是業務與編輯加起來總共三人、加上打掃阿姨與打工的人員,甚至還不到十個人。


在宇崎先生開始主導棋道雜誌時,棋道雜誌一本不過只有48頁。到了昭和25年三月,就一舉倍增為96頁。另外在在戰爭剛結束的這個時代,並沒有專門的圍棋作家出現,所有的稿件都得是職業棋士自己或是編輯所寫。所以像是高川格或是藤澤秀行這些明星職業棋士等等,全部都是自己寫稿。這件事現在寫來,大吃一驚的人應該不在少數吧?


而就在前一年(1949年)的春天,藤澤庫之助(即後來的藤澤朋齋)八段成為了第一個從大手合升段賽中正式升格的九段,而成為了鎂光燈的焦點。也在此一時期,日本棋院在制定「日本棋院圍棋規約」時,將過去「九段即名人」的慣例,新訂定了關於名人資格的條文。在新的規約中規定,名人與九段段位沒有關係,九段也沒有人數限制。在當時,誰也沒想到後來會變成九段氾濫的狀態。


此時,也開始了「藤澤研究室」的新專欄企劃。這個企劃是以藤澤庫之助九段為主角,而以山部俊郎五段、大窪幸雄五段(即後來的大窪一玄九段)等等新秀棋士擔任固定成員,每一期都邀請不同的高段明星棋士交替參加檢討。


這個專欄的稿件雖是由我來寫,但卻是由桑原宗久四段負責作圖。這是因為要追得上職業棋士們七嘴八舌的棋譜檢討聲、做得出正確的變化圖,非得也是職業棋士才行。在雜誌上通常僅介紹了其中的30~40個變化圖,其實桑原作的變化圖數量每個月都不少於150個。而除了這些連載講座專欄之外,我負責寫作的數量也逐漸變多。通常每一期寫個50頁是常態,多的時候往往也會到60頁。在96頁的雜誌上超過一半的內容都是編輯所寫,在現代可能是很難想像的事情,但對當時才二十幾歲的我來說,因為太年輕而能負責到這麼多內容的雜誌,恐怕除了棋道雜誌以外也找不到了。


而我自己從昭和29年(1954年)到32(1957年)年3月之間負責了「圍棋俱樂部」雜誌的復刊工作,因此在稍早之前就請了河野直達老弟來代替我幫忙編輯棋道雜誌。直到昭和32年4月號,我才在睽違數年之後重新回到棋道雜誌編輯的工作,而這一期雜誌剛好也是宇崎先生負責的最後一期棋道,在那之後他就從日本棋院編輯部退職了。


到了這個階段,圍棋界仍然還是以本因坊賽為中心而動。至於讀賣新聞,則是從「吳清源十局大賽」轉換成舉辦俗稱「六強賽」的「日本最強決定賽」的時期。這個在當時僅有五位九段職業棋士全體、加上高川本因坊(八段)等六位明星頂尖棋士參加的比賽,可說是讀賣新聞相當自豪的企劃。而這個比賽成立之時,不管是誰都看得出來這是為了舉辦將來可以轉換成萬方期待的名人賽而做準備。


當時聽說這個六強賽的第一屆是在伊豆山的美晴館舉行坂田榮男對橋本宇太郎、吳清源對高川格兩局同時進行的開幕賽。就連輪空的木谷實與藤澤朋齋兩位九段也前去伊豆山擔任棋證。當時認為讀賣新聞一定也會配合這個比賽舉辦個六強座談會的我,卻發現對方並沒有打算舉辦,於是立刻想到棋到雜誌應該來策畫這樣的企劃。於是就先和山田覆面子(隸屬讀賣的著名圍棋編輯)討論請他擔任主持人,並拜託他邀請參賽的六位棋士出席座談會,結果盡速在電話中就把記者們都找來了。後來山田先生還搔著頭說:「我可是被林老弟給整了呀」,現在想來真是很值得懷念的記憶。


上述這個企劃是我在回歸棋道雜誌編輯後第一個負責的專案,但是真正在這個工作上全力發揮,恐怕還是在回歸後的兩三年左右吧。而我在棋道雜誌的編輯工作是一路待到了昭和40年(1965年)3月為止,在那之後轉去了日本棋院的總務部,專心在日本棋院的經營組織之上。


隨著時代遷移,棋道雜誌也越來越精彩。不過要小心自吹自擂容易變成千篇一律。最後期待棋道編輯部的諸位在未來能更精進活躍。


2025年1月30日 星期四

變通之策

小的時候(嗯,好吧,大約十年前以前)總覺得拿著巴賽單簧管演奏很酷,長大以後(咳,大約八九年以前)真正買到了巴賽單簧管(正確來說,是只有下管部分),才知道「歹誌並不像憨人想像的那麼簡單」。


且不論樂器比較長、不較重這種原本吹起來就比較辛苦的問題,真正痛苦的還是當要演奏最低的四個半音時,拇指可能要移開支撐座,而造成樂器根本拿不穩、只能靠支撐上管的左手硬撐。所以每當看到巴賽單簧管的演出影片---特別是德式或古樂器時,心中都是敬意滿滿。

2025年1月29日 星期三

梶原武雄第三屆第一位賽第一局自戰記(02) 四方混戰(完)


第五譜(70~100) 腳步錯亂



白70是不得不在右邊黑陣搞出甚麼事情來才行,但這樣無法嚴厲對黑棋掏心挖肺的手段,真是讓我方看不起啊。(譯註:不過此棋也是AI的「一選」)

2025年1月28日 星期二

梶原武雄第三屆第一位賽第一局自戰記(01) 本局告終?

譯自:圍棋春秋1973年6月號


「我的戰記」專欄~真是敵不過好運的傢伙啊!


文 梶原武雄九段


久違的頭銜挑戰賽


這次要介紹的全日本第一位決定賽挑戰賽的第一局,其實是三個月前下的棋。說不定會有讀者諸公認為「別拿這種下了好久的笨棋,還是給我們看更好內容的東西吧」,但我也不是想來這裡討拍訴苦,而是實在是最近連戰連敗,找不出太像樣的棋。話又說回來,這一局也不是下的很像樣就是了。


雖說是連戰連敗,此局棋的內容還是和普通的對局不太一樣,還算是好的棋。我的棋通常是在佈局階段的二、三十手棋左右,就已經進入了「本局告終」(對手可以認輸了)的階段,但是從中盤到官子之間,常常還是會遇到想抓住我輩因為讀秒時間緊逼,而出現失誤的乳臭未乾小鬼。

2025年1月27日 星期一

光榮的法國禁衛軍樂團(89) 龐大的錄音遺產


法國早在1906年就有留聲機公司(Gramophone)開始製作圓盤型唱片(更早之前,是如前所述的圓筒型唱片)銷售,因此製造管樂器的著名公司坎農(COUESNON)也開始委託外包公司生產圓盤唱片,並且發行了禁衛軍樂團的圓盤唱片來銷售。當時由坎農公司發行的唱片目錄編號與曲目如下所示:


*由於欠缺原文,且並不是現今流行的曲目,因此一部分的作品只能音譯或意譯,請見諒


D9506 「Trockadero」、「布魯塞爾的兒童」

D7640 「通過的連隊」、「比利時的鄉土」

D11071 「Tip Top」、「管樂隊的預備軍官」

D7606 「再會吧第63連隊」、「擲彈兵進行曲」

D11074 「威尼斯人」、「國家治安警察隊(Carabinieri)」

D7696 「阿拉伯人之父」、「56旅團紀念」

D7617 「La Lorraine」、「連隊旗手」

D9513 「向85連隊致敬」、「蜜月」

A5106 「巴拉圭舞曲」、「布隆(Boulogne)」

A5107 「放得列爾」、「葉之進行曲」

A5108 「業餘探險家」、「法國牧歌」

A5109  「悲傷之淚」、「漂浮之戀圓舞曲」

A5146 「軍隊之節慶」、「布魯塞爾波卡」

A5147 「蘇格蘭之鐘」、(另一首不明)

A5009 「現代風格圓舞曲」、「斯芬克斯(Sphinx)圓舞曲」

A5012 「欣喜至極圓舞曲」、「甜蜜圓舞曲」

A5011 「優秀的中產階級波卡」、「蘇格蘭食譜(recette)」

A5010 「馬札爾進行曲」、「桑布爾.莫茲(Sambre-et-Meuse)」

A5047 「阿拉伯人之父」、「印第安納」

A5116 「永遠圓舞曲」、「滑冰人」

A5117 「女學生圓舞曲」、「吉普賽圓舞曲」

A5118 「木偶小丑波卡」、「小鬼波卡」

A5119 「斯堪地那維亞半島馬厝卡舞曲」、「鵪鶉獵人」

A5120 「唐懷瑟進行曲」、「羅恩格林婚禮進行曲」

A5121 「越南人」、「突尼西亞」

A5122 「再會吧第63連隊」、「第二獵兵戰鬥」

A5123 「聖西西里」、「向85連隊致敬」

A5133 「柯爾聶比之鐘幻想曲」、「艾倫提(Eriette)小姐幻想曲」

A5144 「鳥巢之歌」、「單簧管二重奏」、「邀舞」

A5145 「金銀花圓舞曲」、「森林歌手圓舞曲」

A5151 「你之眼神中圓舞曲」、「魅惑圓舞曲」

A5152 「馬托許」、「餅乾」

A5153 「被寵壞小孩馬厝卡舞曲」、「小女生波卡」

A5154 「白色遊行(Le Corso Blanc)波卡」、「大家開心波卡」

A5173 「詩人與農夫」

A5174 「贊帕序曲」、「中國旅行進行曲」

A5244 「浮士德士兵合唱」、「浮士德劍之合唱」

A5230 「加冕進行曲」、「阿依達大進行曲」

A5228 「桑巴女王行列與進行曲」、「鬥士入場」

A5232 「吉羅福來.吉羅芙拉幻想曲」、「卡門幻想曲」

A5249 「史蒂芬妮嘉禾舞曲」、「釋迦」(木琴獨奏)

A5245 「印度進行曲」、「火炬進行曲」

A5215 「愛與春之圓舞曲」、「秋之圓舞曲」

A5217 「鳥之波卡」、「忌妒與出軌之女波卡」

A5221 「黏土馬厝卡舞曲」、「少女馬厝卡舞曲」

A5229 「希臘進行曲」、「凱旋進行曲」

A5248 「加姆拉快步舞曲(Gallop)」(木琴鐵琴)、「四把小號波卡」

A5250 「露之水滴馬厝卡舞曲」、「快樂圓舞曲」

A5269 「科佩利亞間奏曲、圓舞曲、前奏曲、馬厝卡」

A5052 「泰旖斯冥想曲」、「雅里亞德涅女神」

A5077 「協奏曲」、「羅茲.姆斯圓舞曲」

A5161 「天鵝」、「大洪水前奏曲」

A5079 「夢」、「嘉禾舞曲」

A5134 「巴黎生活」第1~4段

A5135 「巴黎生活」第5段

A5259 「吵鬧舞曲」、「布魯克林」

A5250 「手拿之杯子」、「四人舞(Pas de Quatre)」

A5290 「塔拉拉.頓」、「遠來的女人」

A5291 「柏林馬車之巴黎之女」、「明信片」

A5309~11 「槍騎兵」

A5289  「聊天」、「通過的連隊」

A5258 「牽牛花圓舞曲」、「100位處女圓舞曲」

A5277 「小丑波卡」、「嬰兒波卡」

A5312 「羅賓.卡德里爾舞」

A5063 「波希米亞之女」、「賽米拉密德」

A5292 「東方快車」、「法國陸軍之突擊」

D11020 「塞爾維亞理髮師序曲」、「威洛尼克幻想曲」

D11050 「馬托許」、「有特色的舞曲」

D11090 「尼克爾森林的水車」、「打鐵屋之中」

D9507 「聖日耳曼歐傑瓦」、「布爾塔尼之鐘」

D7390 「久遠以前的舞蹈」、「小珍妮」

D7780 「漂浮之戀圓舞曲」、「問候盧提提亞」

D7715 「西班牙」、「女學生」

D7713 「聖地牙哥」、「接吻」

D9503 「婚約」、「我的寶物」(小提琴獨奏)

D9501 「區隔」、「夜」

D7730 「波」、「科佩里亞緩慢圓舞曲」

D9251 「愛之誓」、「匹托史涅塔」

D7808 「美麗之唇」、「馬賽郵差」

D7815 「科雷奧」、「福利凱與福利凱特」(短號二重奏)

D9516 「說謊」、「業餘探險家」

D7885 「女人之自傲」、「給總統的獎狀」

D7876 「被寵壞的小孩」、「雪撬馬厝卡舞曲」

D11055 「善變馬厝卡」、「四人舞」

D7875 「女孩」、「愛之印」

D7904 「祖國」、「鸚哥與鸚鵡」

D7901 「爭吵的白人女孩」、「惡作劇」

D9506 「蘇格蘭之鐘」、「鳥巢之歌」(單簧管二重奏)

D7971 「吉祥物」第1~4段

D7991 「吉祥物」第5段、「夏之圓舞曲」

D8071 「斑鶇與山雀」(短號二重奏)、「亞當與伊凡」(短號二重奏)

D8036 「希爾達」(短號獨奏)、「騎兵的小號」(短號獨奏)

D8055 「聊天」(短號獨奏)、「戰爭之後」(短號獨奏)

D8148 「威尼斯狂歡節」(單簧管獨奏)、「漩渦」(單簧管獨奏)

D8163 「輪旋曲」(長笛獨奏)、「小鳥圓舞曲」(短笛獨奏)


===


相關系列文章:

2025年1月26日 星期日

開箱文(203) 吳清源手談秘籍鏡鑒

前陣子在豹哥的臉書上看到了他買了以AI分析吳清源大師的棋書,很感興趣,因此也想買一本來瞧瞧。


很快就發現了在蝦皮上有賣豹哥買的「黑白一心.吳清源的AI思維」這本書,順便還發現了之前也有另外一本類似主題的書籍「AI評吳清源」,因此乾脆一口氣放入購物車中。


但不知道是蝦皮的系統爛?還是我的手殘?竟然一直沒有下單成功。原本想說再找個時間重新下一次單,反正這種休閒書並不急,沒想到....


前兩天有事經過台北車站,突然想起來豹哥購入書籍的天龍書店就在重慶南路上,乾脆繞過去瞧瞧。因為逛實體書店的好處是:可以實際翻一翻內容決定要不要買,網路逛街的話就只能賭人品了。


然而,走到重慶南路書店街上,只看到碩果僅存的三民書店....(其實,就連三民書店我也是八百年沒去過了,這一天也僅僅是路過而已)



不得已,只好請出「股溝妹」,才發現現在的天龍書店「轉進」到某個門號的三樓去了。很快找到了地址,走進去大樓入口還有點懷疑,問了管理北北:請問天龍書店在這裡嗎?


管理北北很酷地頭也不抬,直接回答:搭電梯上三樓就是啦。


果然,感覺大幅縮水的天龍書局的招牌就在三樓電梯打開後出現~



不過真正走了進去,突然有種「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感覺,店內還是堆有非常多的書籍,而且有分門別類、整理得清清楚楚。但隨著年紀漸長體力和耐心都變差,不能像年輕的時候進了書店一泡就是整個下午,乾脆直接問了老闆:


請問,你們這裡有賣圍棋的書籍?


老闆斜手一指,竟然就在他的左前方。於是我很快就發現了店中大約還一二十本的圍棋書籍---這在現今的書店業已經是很不得了的陣容了。一開始沒找到豹哥買的「黑白一心」,倒是看到了另外一本稍稍令我驚訝的「吳清源手談秘籍鏡鑒」:



*圍棋書就放在該店政治書的上方,所以背景那部書就出現了(笑)


稍微翻了一下,全部是吳大國手解說的棋局,包含自戰解說與同一時期其他人的對局。感覺有點像是從「名局細解」系列中整理過來的,但內容卻不像名局細解一手一手的說明,因此也能是從當時的雜誌對局解說中翻譯過來的。總之,是個珍貴的資料,就先放入「(空氣)購物車」了。


再稍微巡了一下,就找到了「黑白一心」與「AI評吳清源」。



「黑白一心」有封套不能翻閱,但「AI評吳清源」沒問題,看了一下,是稍稍老式的編排方式,圖例也不像日式圍棋書那樣精緻,不過總覺得還是值得紀念(?),所以一起放入了「(空氣)購物車」中。



其實「黑白一心」與「AI評吳清源」都是份量厚重、頗為大本的書,當然價格也不太便宜,身上的現金可能不太夠(本人出巡通常身上不會大太多錢),於是又轉身回頭問了老闆:


可以刷卡嗎?


老闆爽快點頭。


於是本人就順利將「(空氣)購物車」中的三本書結帳了。


以上是拉拉雜雜講了這三本書的購入經過,以下則是稍稍來介紹一下這三本書。


第一本「吳清源手談秘籍鏡鑒」是2019年出的書,我買到的是2023年的再版。很可惜的是長達兩頁的序文寫了許多頌揚圍棋的大道理,卻沒有說明出書的真正緣由與此書資料的出處,僅僅在最後一段提到了「圍棋人都渴望頂上功夫,然而最痛苦的是,真正抵達絕頂之後才發覺其無趣與無聊。幸好這樣的事百年難遇,吳清源算一個,李昌鎬也算一個」,是不是很妙?總覺得這書可能也是從網路資料中湊出來的?


不過書的內容倒是貨真價實,這就夠了。此書收錄了以下棋局:


  • 第二期(舊)名人戰循環賽 吳清源(黑)對藤澤朋齋(白)

  • 第二期(舊)名人戰第六局 藤澤秀行(黑)對坂田榮男(白)

  • 吳.高川十局大賽第八局 吳清源(黑)對高川格(白)

  • 第三期(舊)名人戰循環賽 中村勇太郎(黑)對吳清源(白)

  • 第十一期日本棋院選手權戰 坂田榮男(黑)對島村俊廣(白)

  • 朝日新春特別棋戰 藤澤秀行(黑)對吳清源(白)

  • 第四期十段戰第五局 半田道玄(黑)對藤澤朋齋(白)

  • 第四期(舊)名人戰循環賽 榊原章二(黑)對吳清源(白)

  • 第二十期本因坊戰第一局 山部俊郎(黑)對坂田榮男(白)

  • 第四期(舊)名人戰循環賽 高川格(黑)對吳清源(白)

  • 第四期(舊)名人戰循環賽 藤澤朋齋(黑)對吳清源(白)

  • 第四期十段戰 橋本昌二(黑)對高川格(白)


剛好十二局,而且集中於1964、1965年,看起來是不是很像名局細解(一個月附錄一局)?有機會再去A書店找找看有沒有這樣的東西好了。另外,當時的名局細解已經不全是找吳大國手來解說了,因此也有點懷疑坂田的那幾局其實是坂田解說的....。


至於編排與圖例,看起來整理得還不錯,這也是購入的原因之一。



總之,這是本還不錯的棋書,有興趣的人不妨網路上搜尋一下。


相關系列文章:

2025年1月25日 星期六

大巨蛋開箱記

大約是去年年末,收到了看守所所內的通知,今年的「國際領便當日」(笑)預計要在台北大巨蛋以運動會的形式舉行,立刻在看守所各分所之間轟動了起來。畢竟長年都是在南港展覽館舉辦,這次是首次改在這麼大的體運設施中舉行,相對地也是大巨蛋第一次接到這種「領便當日」的業務。更重要的是...現場預計會請來大量的職棒職籃啦啦隊,這不引起暴動才奇怪吧?




當然,本更生人也不例外。自從疫情以來,長達五年不曾參加過這種活動的我,看到如此「堅強的陣容」,加上也從來沒走進去過大巨蛋(就跟也不下實體圍棋比賽一樣),立刻就在這個活動的官網按鈕上按了「立即報名」的選項。

2025年1月24日 星期五

Lawrie Bloom談低音單簧管的呼吸

這是之前網路上看到的,覺得很有意思,特別整理一下。


原始出處是以下這部影片,英文好、又不想看落落長文字的話,可以直接聽聽影片中的說法:



https://youtu.be/FAqpBBE6A1U?si=TyeKCftBZ9ocpcos


如果英聽不是太好,或者想要收藏保存記憶的話,那就可以看看以下的說明。


===

2025年1月23日 星期四

[名曲介紹]亞諾四首蘇格蘭舞曲

麥爾康.亞諾爵士(Sir Malcolm Arnold)算是管樂圈相當有名的當代英國作曲家,因為他自身原本就是職業小號演奏家(前倫敦愛樂小號首席),是年過三十之後才把工作的重心完全轉換至作曲家上,所以他寫了為數不少的管樂相關作品,包括原本就是寫給銅管合奏團(兩首小組曲等等)或是管樂團(兩首進行曲)的原創作品。單以單簧管而言,他就寫了兩首協奏曲、一首小奏鳴曲以及無伴奏的幻想曲,都是現在經常能在錄音或音樂會上聽到。


*譯名沿用維基百科的版本,如果翻成「阿諾」,感覺鄉土味比較重一點(笑)


其實他很多原本寫給管弦樂團的作品或是替電影寫的配樂,也因為大受歡迎而改成了管樂團合奏版,比如說桂河大橋進行曲、彼得露序曲、六福客棧....想必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作品了。至於本篇想要介紹的四首蘇格蘭舞曲也是管樂團音樂會常見的改編曲目。


這首四首蘇格蘭舞曲,是亞諾爵士為了1957年的BBC輕音樂節(BBC Light Music Festival)所寫的小組曲,首演就在同年由作曲家自己指揮BBC交響樂團演出。當然,因為是「輕音樂」,所以旋律與結構都避免艱澀複雜,全曲四個段落加起來也僅僅只有十分鐘而已。


另外,標題雖然是「蘇格蘭舞曲」,但這四段音樂只是作者受到蘇格蘭音樂的啟發,並不是真正引用了甚麼旋律或舞曲,因此四個段落都沒有加上標題,僅給予了明確的速度記號:第一段=沉重(Pesante,♩ = 104)、第二段=活潑(Vivace ,♩ = 160)、第三段=稍快板(Allegretto,♩ = 96)、第四段=充滿活力(Con brio,♩ = 144)。即便如此,亞諾爵士的出版商(Novello & Co)還是提出了簡單的註釋,給予演奏者參考。出版商認為第一段是「類似於斯特拉斯佩舞曲(Strathspey,Strathspey是蘇格蘭高地的區域之一,流行的是4/4拍帶有附點節奏的音樂風格)」的音樂、第二段則是活潑的里爾舞曲(Reel,這是一種四拍或兩拍,由A、B兩段類似問答形式各八小節反覆演奏的音樂)、第三段則是如歌一般的優美旋律,令人聯想到「赫布里底群島的一個寧靜夏日」、第四段則是活潑的高地獨奏舞(Fling,同樣是4/4拍、帶有附點節奏、AABB反覆的音樂。通常是一位舞者獨自舞蹈)。


這首組曲的配器則是類似標準的「二管編制」:五部弦樂、一短笛、一長笛、兩部雙簧管、兩部單簧管、兩部低音管、兩把小號、四部法國號、兩把長號、一把低音長號、打擊樂。因此不需要太大規模的樂團就能演奏。至於改編的版本也不少,如前所述、1978年由John Paynter改編的管樂團版、1984年由Ray Farr改編的銅管合奏團版,以及最近才改編出來的木管五重奏版(2022年),當然也有鋼琴獨奏或是小提琴獨奏的版本。嗯,好像不太看得到單簧管重奏團的版本,所以....


我又手賤將其中的第二段改編成單簧管重奏團的版本了。其實這是來自於日本單簧管演奏家橋本真介老師的啟發,因為他改編了一個第二段的低音單簧管八重奏版本!!四個段落中,第一與第四段要改編起來會比較困難(所以有點好奇木管五重奏改編版會長甚麼樣...),優美的第三段應該也很適合改編給單簧管重奏團來演出,但第二段最是輕快有趣,很適合拿來做為安可曲,因此我就先單獨改了這一段。


而且單純就改編而言,如上所述這一段是個AB兩段各八小節反覆的作品,所以主旋律可以一直複製貼上,加上全部還不到一百小節,可以在短時間內就改完,也是我優先挑選改編的原因。也是因為主旋律是一直反覆十六個小節進行,因此作曲家除了搭配了不同的伴奏之外,主旋律每演奏一次,就轉一次調(升半音,直到最後才回到一開始的降E大調),中間還有一段突然放慢速度,好像喝醉酒一樣搖擺,非常有趣。這種轉調的操作對於編曲軟體(MuseScore)而言,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配器上,亞諾爵士也是設計成每進行一次主旋律,就換一次主奏樂器,製造出不同的音響變化;對於單簧管重奏團的改編來說,就只能在各聲部之間輪流了,但可能會讓中音單簧管或低音單簧管、甚至是倍中音單簧管來發揮音色的對比。


這次的改編,也是使用類似單簧管八重奏的編制:


降E調

降B調四部,每部至少兩人

中音單簧管(或巴賽管),至少兩人以上

低音單簧管,至少兩人以上

倍中音單簧管

倍低音單簧管


換句話說,演出上最少需要15人,算是偏中型規模的編制。改編模擬效果如下連結:

 


 


https://youtu.be/BN_L1jXkX2w?si=sJQeJYxMbzi8SbH8


當然,MIDI效果比較無聊,實際上演奏起來應該會很有趣才對。


另外也很期待有機會聽到上述橋本老師的改編。


2025年1月22日 星期三

煩惱天國(223) 一蛋之恩


週刊碁2021年 07/19日版 

煩惱天國~治勳的人生諮詢室469


[幸福的平田七段與水煮蛋]


Q:治勳老師,不知道您在新冠疫情紛擾下過得如何?我不過就是個下不好的業餘圍棋愛好者,但卻有一個小願望。這個願望來自於前幾天看到週刊碁登出了兩篇報導,讓我看了非常驚喜與感動。一篇是配音演員照井春佳小姐(真的是美女!)開始學棋不過四個月的時間就升上了業餘初段,另一篇則是照井小姐和指導她學棋的平田智也七段閃電結婚的消息,看起來兩篇都是快算快下達成目標的文章,因此身為業餘臭棋的我想到了一個願望。就是請照井小姐和同樣是業餘初段的戶島花小姐對局,而由趙治勳老師擔任大棋盤講解,相信一定會讓場面熱鬧盛大非凡。


橫濱市 S.T 81歲


A:我看到報導,可是比S.T先生您更加驚訝啊。


於是我立刻和週刊碁總編輯確認報導中的平田先生,是否真的是我認識的那個平田智也。一問之下,不知道為什麼以前我問甚麼都會生氣的總編輯心情卻好到不行,而且馬上就給了我照井春佳小姐的相關資料。正如S.T先生您所言,真的是個大美女,而且是看起來非常溫和型的美女。


至於配音演員,真是個非常棒的職業啊。女演員本身就很棒的職業了,但藏在幕後的配音演員會更讓人感受到宛如母親一般的溫暖。


至於平田智也是來自廣島。以前我參加福馬殺蟲劑(フマキラー)杯的資深棋士賽時,都是去廣島對局,也總是由平田智也擔任記錄的工作。但幾年前他突然跟我說了一件事...。


平田:平常深受趙老師照顧,有一天我一定要好好回禮。


治勳:這真是太稀奇了,我覺得我惹麻煩的事肯定有,照顧應該就沒有了才對。


平田:以前我們一起搭車的時候,您曾經請我吃過水煮蛋喔。


治勳:哎,有這回事嗎?那我給了你幾顆蛋?


平田:一顆。


於是我在心中開始大喊了起來。只不過請吃了一顆蛋,就要感謝到有一天一定回禮嗎?


我想我大概比平田小老弟大了個四十歲以上。如果有個小學三年級左右的小孩因為哥哥請他吃了一顆蛋,感動到長大要給哥哥回禮,這樣我可以理解。但不過是個阿北請吃了一顆蛋,就一定要找一天給我回禮,這就太不可思議了。難道我趙治勳真的有那麼偉大嗎?


其實我已經完全不記得請平田老弟吃蛋的情景了,我猜大概是我吃了五顆水煮蛋、實在吃不下了,才把多的一顆拿去請平田老弟吃吧?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我現在有點後悔為什麼不是我吃一顆就好,然後把另外五顆都請平田老弟吃?!因為平田老弟說,為了報答我請吃一顆蛋的恩情,他想請我吃一頓豪華法國料理全餐啊。如果當初是請他吃五顆蛋的話,真不知道他會請我甚麼當回禮啊!


圍棋和配音演員雖然是完全不同種類的職業,但圍棋是把精神注入到棋盤上、而配音是把精神貫注到聲音之中,兩者仍然是道理相通的。所以在這裡祝他們兩人能互相砥礪、互相幫助,共同建立起幸福的生活。


後記:


自從知道平田老弟的水煮蛋報恩事件後,每當我乘車時,不管旁邊是誰,一定請吃一顆水煮蛋。到現在雖然沒有新的成功案例,但我深信有一天一定還會有像平田老弟這樣好心到值得稱道的人出現。因此我每天都有很認真準備水煮蛋,準備隨時拿來請人吃。


===


相關系列文章:

2025年1月21日 星期二

[名曲介紹]羅西尼弦樂奏鳴曲

羅西尼所寫的弦樂奏鳴曲,現在可說是弦樂合奏團的常見曲目。但除了單簧管以外,幾乎不聽其他音樂的本偏執狂,以前是完全不知道這首作品。要不是因為我們偉大的「賴神」(卡爾.萊斯特是也,照理說應該要稱呼他為「萊神」才對,但講「賴神」好像比較威,就這樣用啦)參加的天團「維也納柏林合奏團(Ensemble Wien-Berlin)」,灌錄了由德國著名Friedrich Berr改編的木管四重奏版本,我才會知道這套作品。

2025年1月20日 星期一

一碁一語(72) 花卉風雅


(95)買菊者莫非也乃輸棋人~服部嵐雪


賭棋的對象是花


下圍棋時通常會賭甚麼?雖然可能有例外,但以古代中國文人來說,通常就是賭「文房四寶(紙墨筆硯)」,在日本的話,則是賭花。在源氏物語的「竹河」篇中,就有美麗姊妹為了賭滿開的櫻花而進行三局圍棋勝負的場面。因此從源氏物語所在的平安時代開始,就出現了以花為下棋賭注的傳統,特別是到了江戶時代(德川幕府時代),也有許多俳句或雜俳(古川柳,就是類似有固定字數的打油詩)會將以花為賭注來下棋的情形吟詠至詩句中的例子。


至於本篇標題中的「買菊者莫非也乃輸棋人」,直接讀起來可能不會覺得跟賭棋有甚麼關係。不過仔細想想「輸棋人」的話,多少就能浮現出拿種在花缽中的菊花為賭注來下棋的情景吧。畢竟要買菊花的意思(被叫去買花),不就代表著圍棋下輸掉了吧?這是因為江戶時代是遠比現代有著風行喜愛菊花的習慣。這句詩的作者服部嵐雪(1654~1707)是大詩人松尾芭蕉的高徒。其吟詠花景的佳句非常多,好比說「梅增一輪益加暖(梅一輪 一輪ほどの 暖かさ)」就非常有名。


如果說秋天的代表是菊花,初夏就是芍藥或牡丹了。所以也曾有過像是「賭棋被奪乃牡丹哉」的詩句出現。這句詩的作者則是江戶時代後期的汝南。詩句中隱約可以感受到因為賭棋而輸去牡丹的小小悔恨吧。


初夏時刻還有一種花也很美。就是以下這句「弈棋賭杜若,乃一毛不拔者」中提到的「杜若」。一毛不拔當然就是指小氣吝嗇的意思。但賭起杜若不能說是小氣,反而是一種風雅吧?此詩則是出自江戶時代中期的古川柳(古打油詩)。


===


相關系列文章:

2025年1月19日 星期日

Langenus的左手練習曲

之前介紹過的一樣,Langenus的教本也是非常流行的單簧管教材之一。以前去跟黃荻老師上課的時候,曾經問過老師每天熱嘴(warm up)的內容是什麼,她就回答是從Langenus的完整單簧管教本(Complete method for the clarinet)第三冊中任選一首來練習。



其實這本第三冊的練習曲中,除了常見的半音階、琶音、三度以外,還有很多有趣的特別主題練習曲。例如世界知名演奏家Robert Spring建議的每日練習「菜單」中(如下圖),就包含了Langenus第三冊的跳音練習曲。另外,也有很獨特的二重奏練習曲與裝飾奏練習曲,內容非常豐富。



在這些練習曲中,左手練習曲(Study for Left Hand)也是個非常有意思,但似乎較少為人提及的一首主題練習曲。我嘗試著在YouTube上搜尋過,好像是完全沒有人特別錄過。雖說這種比較「機械化」的作品,本來就比較少人會錄音,但相較於Langenus其他練習曲偶爾都會看到可能是學生為了考試、也可能是興趣而有人錄製,這首左手練習曲卻完全找不到音源,也有點不可思議。


既然如此,我就乾脆自己做一個吧!


製作的方法還是老套:重新在MuseScore中輸入一遍,然後利用其內建的混音功能錄製畫面,就大功告成啦!


成果如以下連結所示:

 


 


https://youtu.be/Or0PLRHpD7s?si=Q8RVB4y9zbwvfu_F


聽了這個參考錄音,大概就能理解我說有趣的理由。在這裡,我先整理自己的感想:


  • 雖然是偏機械型的練習,一樣有強調音樂性的部分。

  • 其實可說是名人技/巨匠級(Virtuoso)的練習曲,特別是後半段。

  • 雖然沒有特別標記速度,但考慮但難度,恐怕是設定在72~80左右比較適當

  • Demo影片是設定成80,Piu Mosso設定成100。

  • 原曲每四小節就會設定一次換氣,很體貼。

  • 最有趣的地方是,Langenus是除了某些小調以外,每一個調都寫了一個練習段落。

  • 所以我在影片中也特別標註出來各段的調性。


總之,Langenous的教本可說是單簧管界重要的寶典之一,建議大家收藏。


*信義路上某樂譜店就有,詳情請洽方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