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0日 星期日

布菲公司單簧管開發史(05)


[細心累積改善效果]


托淑德(Jose-Daniel Touroude):

這(霍伯.卡希創作出R13的1955年)可說是單簧管構造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日啊。自從R13誕生以來,所有的單簧管內徑都變成多重圓筒式設計,原本單簧管構造上神聖不可侵犯的圓筒式內徑設計原則就此全面改寫了。同時這也表示出單簧管的聲學構造非常複雜,只能靠著動手實驗來尋找進化的方式。


以前聽基.東岡(Guy Dangain)先生說過,賽爾瑪(Selmer)公司在開發Recital這個機種時,為了做好內徑的平衡,前後花了兩年的時間才完成設計。單簧管設計開發中不明之處還非常多,所以得費盡苦心去調整各種參數。稍微把某個東西調大一點,就有可能在別的地方產生重大的問題,所以要找出設計上的平衡點是非常困難的。


巴雷(Eric Baret):

沒錯,設計平衡就是這項工作的難點。我們所追求的,並不是要讓樂器產生戲劇性的大突破,而是靠一點一點累積起來的知識去小心修整改善。畢竟現在已經不是穆勒(Iwan Müller)或路易.歐古斯特.布菲(Louis-Auguste Buffet)的時代了。藉由許多的調整修正、細部改良、採用新材料等等方法來讓單簧管更接近完美的樂器,才是今日的課題。


瓦雷(Maurice Vallet):

還有一個重要的意義,就是開發出多使用目的的單簧管出來。室內樂、協奏曲、爵士樂、軍樂、現代音樂等等音樂類型對樂器的要求都不一樣,但音樂家的需求還是能出現一種可以應付所有音樂類型的樂器。


郭提耶(Daniel Gautier):

樂器公司做出為了限定用途、無法獲得收益的特殊樂器其實是沒有甚麼意義。做出大家都能滿意、平衡良好的樂器才是必要。話雖如此,職業音樂家們的需要可是一天比一天嚴格、還有國際之間的競爭也不是那麼簡單。


阿希農(Michel Arrignon):

這是一個無法讓所有要素一起變動的討論,常常就是把某個東西改好後,另外一個東西就變差的矛盾。所以只能靠緩慢的嘗試來進步。而且每個機種的誕生,會都對於單簧管的演進產生一些貢獻。


[平衡是永遠的問題]


托淑德:

可否請各位談一下,這些設計矛盾的具體實例?


瓦雷:

演奏家都希望能有更輕巧的樂器,但我們只要把木材或按鍵的厚度變小,立刻就無法避免出現樂器強度變差很多的問題。也因此,我們在持續改良的過程中,總是在尋找平衡的最佳位置。這用說的雖然很簡單,實際上卻非常複雜。以材料而言,就必須把現有的材料全部研究透徹,才能全力測試新的材料進行比較。


托淑德:

有好幾種機種的單簧管明明是很優秀、但卻是很重的樂器。想請教一下布菲公司有嘗試過製作輕量的樂器嗎?


阿希農:其實輕量化是比較次要的目的。但樂器本身變脆弱了也不行。Elite這樂器的優點,其實也正好就是它的弱點。所以它雖然是很好的樂器,但只適合操作很小心的職業演奏家吹奏。現在狀況不同了,可以做得出輕量化耐久性也很好的單簧管,這都是拜使用了新材料之賜。


瓦雷:

為了防止口水或水氣結露積在音孔之中,也曾有過演奏家要求我們改善過煙囪管(cheminées,即泛音管)與音孔形狀。就算是十九世紀的單簧管,也可以看到使用象牙或黃銅甚至骨頭做的煙囪管來做為積水對策的實例。(如下圖)



1850年左右巴黎Lefévre公司製作的單簧管,就是使用象牙來做煙囪管。


巴雷:

Divine這機種也嘗試改善這些問題。包含了使用Greenline(木粉製的合成材料)的方式製作音孔、墊子試過許多種類而採用了GORE-TEX的墊子,來解決這些問題。


郭提耶:

其實保羅.梅耶(Paul Meyer)等一些演奏家也提出了希望可以開發出在戶外演奏軍樂隊或是市民管樂團時很難因為溫度變化而發生木裂的單簧管的請求,這也是Greenline開發出來的原因與優點。


瓦雷:

也有顧客抱怨過我們的拇指支撐座(Thumb-rest)的位置是配合標準體型的人設計出來的。現在女性演奏家越來越多,單簧管演奏家的體型也差異越來越大,因此我們在開發Festival這個機種時,就開始考慮可調式拇指支撐座的設計,後來也把這個設計導入到學生級的樂器上。也許大家會認為這只不過是個小小的改良,但是對每天不知道要吹多少小時樂器的單簧管演奏家來說,拇指會不會疼痛可是非常重要的問題!追求舒適性與人體工學對於樂器開發來說可說是最重要的設計因素之一。


其他還有很多無法找到兼顧各項因素之解決辦法的問題出現,這時候就需要創新的概念了。像這樣的問題,我們在開發新機種時,如果找到了技術性、聲學上的進化方式,就會試著一點一點來解決。


托淑德:

從布菲公司的型錄來看,以前一開始是有很多不同的機種,但隨著樂器開發的進步,有各個機種越來越像的趨勢出現。當世界基準朝著統一化進行時,對於新學樂器的人來說,挑選樂器會不會反而變困難了?(而且全世界的單簧管演奏家也都因為全球化的影響,演奏起來也都越來越像了)。


阿希農:

這也可以說是理所當然。其實進步也不是都是一直都是同樣的速度前進,而是類似循環的方式,當有甚麼新技術成功之後,就會立刻套用到現行生產的所有機種上了。這樣就是會有幾種機種一直持續保持技術更新、維持著最高演奏水準,而變成壽命很長的熱賣機種。


在2015年(此座談會進行之時)改版更新過的RC,也就受惠於其他機種改良的好處。雖說數十年前開始持續銷售的機種會因為採用了新素材或技術而變得更好,但其他公司也會不管是否有專利存在而開始模仿,慢慢地也會變成看不出來自己公司獨特的優點。


===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