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6日 星期三

布菲公司單簧管開發史(03)

托淑德:

我想布菲公司在開發新型的單簧管時,應該是團隊合作的方式在進行,但通常新樂器的設計概念是誰想出來的?製造部長、技術專家(研發人員)、或者是測試專家(單簧管演奏家)?


瓦雷:

在我還在職的1946~1992年之間,其實巴菲公司並沒有所謂的「技術專家」的人存在,有的是被認定為能力高強的人來擔任廠長(霍伯.卡希=Robert Carrée)、具有認證資格的熟練技術工、與其學徒、以及就是測試專家(演奏家)了。


郭提耶(Daniel Gautier):

我的經歷也和既是同事也是好友的瓦雷幾乎相同,所以我的看法也跟他一樣。


阿希農:

總是和自己的樂器相處在一起的音樂家,在管弦樂團等演奏當中,會發覺樂器的一些細微缺點。然後職業音樂家們彼此就會分享這些缺點的資訊,看是要公開這樣的問題,或是私下告知樂器製作者這個新資訊。


知道這些改善需求的樂器製作公司,只要是認定這樣的需求是有市場的話,就非得根據這樣的需求作出回應(改善)。為了回應音樂家的需求,就會訂定具體的目標而開始開發新型的樂器機種。好比說,就是開發出改善某個音太低了、某個音的泛音太少共鳴很糟、某個按鍵很難用等等問題的新樂器出來。



https://youtu.be/_MZ1fm1j1NM


阿希農先生測試布菲公司產品的影片


瓦雷:

音樂家當然是完美主義者,所以為了提升演奏技能,就會追求尋找更好的樂器。所以每當有新機種開發出來後,消息傳遞出去就像音速一樣快。世界上就有成千上萬的人開始試吹這種新樂器、加上比較檢討後下單購買,然後就用新樂器來演奏。然後又會從演奏中找到新的概念...只要是持續追求更高的品質,製造開發的節奏就不可能會停下來。


托淑德:

法國的單簧管製造可說是世界之冠,但巴菲公司和競爭對手賽爾瑪(Selmer)或雷布朗(Le Blanc)等法國品牌之間的關係如何?


瓦雷:

雖說是競爭關係,但其實我們之間的關係卻很親近也是事實。好比說在拉庫蒂爾布塞(La Couture-Boussey,巴黎西區近郊的城鎮,布菲公司的創立者家族在此建立了工作室/工廠)中,樂器製作者們彼此之間甚至是夫婦,要靠樂器收藏家們可以從各樂器公司之間的刻印不同中解讀出樂器製作者們糾錯交結的複雜家族關係。在我還在職的時候,這些樂器製造者之間都是維持著良好的關係,所以也很少有彼此互挖技術能力好的專家技師的情形。就算彼此是對手關係,在國際市場上,要強化「Made in France(法國製造)」立場的目標則是一致的。


郭提耶:

彼此刺激競爭之下,就產生出了很多各式各樣的技術革新,但數量已經多到我們幾乎想不起來是在哪裡開發出怎樣的新技術了。有趣的是,恐怕還是演奏家們對於品牌差異的敏感程度比我們要強多了,所以他們才會去擁護自己樂器品牌與其生產的樂器。


托淑德:

布菲公司才剛將Divine這種新樂器推上市沒多久(此座談會舉行於2014年12月),恐怕巴雷先生、阿希農先生、保羅.梅耶(Paul Meyer)先生你們又已經在檢討開發新樂器了吧?


全體:(笑著點頭,不直接回答)


托淑德:

不管製造的過程中使用怎樣的機械自動化,但我想單簧管製造的大部分還是得要靠人工才對。但隨著樂器需求的增加,巴菲公司也跟著工業化的說法是真的嗎?


瓦雷:

巴菲公司在1985年換了新的經營者之後,就開始導入近代化的新設備。於是工作的內容改變了、製造管理或行銷的方式也變了,也發生了解雇資深的技師的悲劇。到了1992年,公司體制也跟著改變,薪資從以往的案件計酬改變為月薪制,而甚至一度讓生產力下降,後來要等好一段時間才讓生產力回到以前的水準。


至於技師的教育訓練也非常重要,但現在通常變成了看利曼(Le Mans)的ITEMM(L'Institut technologique européen des métiers de la musique,音樂專門工作職的歐洲技術研究所)的學位證書或是其他的技術證照了。而從這樣的專門學校畢業的年輕人雖說大致都有良好的基礎知識,但要到精通可以製作高階樂器的高度專門化技師的技能程度,還是得在資深技師底下學習到相關的關鍵技術。因為這些資深技師都會被特別指定去做單簧管的最後整修微調。大致上這些具備高級技能的技師都在公司工作了很久,所以關鍵技術與企業機密都保存在他們身上再交接傳授給下面的人繼承。


郭提耶:

由於有新的業者加入這個行業而產生的國際競爭,只靠產品品質是不足以勝出的。這也讓策略、管理、行銷、研究設施等工作越來越重要。但即便是處於這樣的趨勢之中,布菲公司從以前以來擁有的職位流動性則是沒有改變。大多是以見習生或員工加入,只要能發揮自己的能力,職級就有機會往上升。


[單簧管的製造流程]


托淑德:

可以請各位說明單簧管的製造流程嗎?特別是可否從木材的技術面開始談?

 

 



https://youtu.be/31KR46tCucI


布菲公司公開的單簧管生產狀況影片


瓦雷:

這也和以前的環境不一樣了。五十年前的話,是直接將坦尚尼亞或莫三鼻克產(高品質的非洲黑木的唯一產地)的木材以還帶著樹皮的圓木形式直接送到工廠來,然後裁切成長條角材或鑽孔成為更小的製材。而工廠的屋簷下是全部拿來當木材保存庫使用,木材會靜置在這裡至少七年,使其自然乾燥。


郭提耶:

有的時候在芒特鎮的工廠裡,非洲來的黑木中還會冒出蠍子來喔!真是一點輕忽都不行啊。


巴雷(Eric Baret):

現在的木材供應商是兩家,我們直接指定他們提供我們特定的尺寸木材作為單簧管的製造原材。


瓦雷:

在1960年代因為推進製造近代化(量產化)與經營合理化的緣故,使得生產力上升,也容易確保資金的穩固。如果將龐大的木材庫存靜置的話,固定資產稅就會變得很高,因此就把以往的自然乾燥流程,取代為可以同時做到乾燥與浸油(亞麻仁油)流程的高壓槽來處理,之後再使用烤箱來處理。木材處理完後,則是車削加工與鑽孔。


===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