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3日 星期三

吳清源-江崎誠致(084)


此一對局過程中,有位少年一直熱心的在旁觀看。嚴格來說,他並不只是在看對局經過,跟本就是守在吳清源身邊了。其實這位少年,在三年前我們第一次訪中與一年半前的第二次訪中時,也都會在對局的現場看到他的身影。這一年他才十一歲,卻是據說有中國頂尖的聶衛平先生讓二到三子實力的天才少年。

他雖然始終就是站在指導棋的周邊觀看,但視線就是專注在吳清源九段的身上。盤面的進展對他來說完全不是問題。當吳強先生落子時,他的視線雖然會稍微偏移一下,但很快又像是要把吳九段全部抓住一樣拉回來。就算偶爾稍微會換一下地方來站,其視線焦點卻沒有改變。

其實我很好奇這位少年,到底對吳清源的豐功偉業有怎樣程度的瞭解?只知道以吳強先生為首,周邊所有的人看他對於吳清源的態度,或是從少年的直觀角度來看,其關心的完全都是在吳清源九段身上是沒錯的。

往往一瞬間的相遇,就足以造成對人的一生發生決定性的影響。對少年而言,光是在這一天看到吳清源下指導棋,就算沒有言語交談,也讓少年宛如魂不守舍一般將目光定在吳清源身上,由此可知吳清源心中所積蓄的龐大圍棋世界的某個部份,一定是傳遞到了少年身上了。這就是我在旁觀察後的感想。

回到日本之後,我也在「周刊郵報」的觀戰記中介紹了這位少年的事。但我卻從頭到尾沒有確認過這位少年的姓名。兩年之後,在廣島舉行的第十二屆世界業餘圍棋大賽中,代表中國的十三歲少年拿下了冠軍而引起了很大的話題迴響。而這位少年,正是當時在上海指導棋現場一直釘著吳清源九段看的少年。其姓名為常昊,而且也因為這次拿下了世界業餘大賽冠軍而獲得認可,回去後很快就被中國棋院採用為職業棋士,成為了新秀棋士的希望之星,並且在平成五年(1993年)的中日擂台賽上連勝五台,一步一步地確保了棋壇明星的地位。

話題再拉回到上海。在對抗賽結束、要回去日本的前一天下午,我們搭乘了遊船去黃浦江遊覽。由於來回共要三個小時,所以我就帶了攜帶式的棋盤上船。接下來我們是輪流進行船上對局。而輪空的人,就上船廊欣賞風景。由於吹的是河風,感覺是非常舒爽。

上船之後,直到完全開出長江為止,就要一個小時半。此時水面茫茫寬廣,已經看不到對岸,四周看起來就都像是海。河面與海面的不同,恐怕就差在波浪的大小了。船從黃浦江出到長江後開始掉頭,又再回到黃浦江為止,我都一直站在船頭觀看。

其實,我並沒有怎麼在看風景。之所以如此,是在我心中實在無法跳脫日本軍就是從這一帶登陸挑起了第一次、第二次上海事變的記憶。這些事情雖然是發生在我小學、中學階段,但當時的戰況報導仍鮮明地烙在我的腦海之中。

回頭往船室看去,則是發現表情沉穩、正坐在椅子上休息的吳清源九段之身影。

理所當然地,吳清源的名字在中國也是非常偉大的象徵。我們去到各處,都受到由衷熱忱的款待,而且從懇談之中,也能看出中日兩國棋迷對於吳清源的敬愛心情是共通一致的。

在旅行之中,吳清源全程使用中文致詞:

「我在日本時是日本人,來到中國就是中國人。今後也希望能透過圍棋,對兩國都微盡心力」。

這就是他旅程中反覆說的話。聽起來雖然非常單純,然而意義卻相當深遠。這是只有吳清源才說的出的話,也是只有吳清源才辦得到的事。甚至可以進一步的說,吳清源正是超越圍棋而讓兩國交情自然加深的人物。

===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