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30日 星期一

松本健司2023年專訪(01) 朗斯洛大賽

譯自:Buffet Japan官網


松本健司談音樂比賽


[前言]


NHK交響樂團單簧管首席松本健司先生是從第二屆朗斯洛國際單簧管大賽(2014年)開始參與這個比賽的運作,並且在2018年的第四屆與今年2023年的第六屆擔任了比賽評審。松本先生自從巴黎高等音樂院學成之後,演奏一直活躍於第一線上,並且也在音樂大學中指導後進,因此我們想請他談談以他的角度來看音樂比賽的相關事項、以及今後對於年輕的新秀演奏家有怎樣的寄託與期待。


採訪撰文:橫田搖子(日本單簧管演奏家)


===


採訪:對於已經舉辦了六屆的朗斯洛國際單簧管大賽,您覺得是項怎樣地位的比賽?


松本(以下簡稱松):我覺得這是項水準非常高的比賽。當然,在音樂界還有慕尼黑或日內瓦這樣很有傳統的大賽,但朗斯洛大賽不過才到第六屆,還算是很新的比賽,卻能將水準提升到了很高的程度。而我自己至今為止一直都有參加內部的籌備工作,也擔任了兩次評審,就可以感覺到參賽者的水準是越來越高。今年來到橫須賀參賽的人都是經過兩次的影片審核,可以說是從進來開始都是實力非常高強了;也由於這些人都是有一定程度以上的保證,也讓我們這些評審很期待:「啊!接下來到底是誰會出線呀?」。也是這樣,在第三輪比賽的兩天之中,我們都一直思考該怎麼評價選擇他們的演出比較好。


採訪:這次共有六名評審,評分現場的氣氛如何?有沒有遇到什麼評分上的困難?


松:評分時當然有可能遇到意見分歧的時候,但我覺得通常我們全體都有往一樣方向評斷的傾向。在評審中我們雖然都不知道參賽者的誰拿了多少票,但是從第三輪開始到準決賽為止,要選擇誰進入下一輪的人選時,我記得有好幾個都是得到滿場一致的全票。像這樣意見這麼一致的評審結果,通常要在只有三四位評審的狀況下才會出現才對。


*2023年在橫須賀舉行的第六屆朗斯洛國際單簧管大賽的六位評審如下:


亞力山德.夏博(Alexandre Chabod):巴黎歌劇院單簧管首席

尼可拉.巴爾迪侯(Nicolas Baldeyrou):法國廣播愛樂交響樂團單簧管首席/里昂高等音樂教授,本次比賽評審長

安東尼歐.塞歐提(Antonio Saiote):前波爾多學院交響樂團(l'Orchestre Académique de Porto)單簧管首席

野田佑介:東京音樂大學教授

松本健司:NHK交響樂團單簧管首席

約翰.格曼因特(Johannes Gmeinder):萊比錫孟德爾頌藝術大學教授


採訪:這次比賽的評審有法國求學背景的人比較多的印象,讓人有這也是本次比賽主要色調的感覺呢。


松:的確。兩位日本評審野田祐介先生與我都是巴黎高等音樂院畢業的,而夏博先生和巴爾迪侯先生則是我在巴黎高等時的同學,所以光是巴黎派就有四位了;再來就是葡萄牙與德國各一位。與前次比賽相比,的確在人數與國籍上分類變狹窄了。畢竟前一次比賽還有來自芬蘭的哈利.馬基(Harri Maki)先生、與英國的麥可.柯林斯(Michael Collins)先生...。就這樣的意義來看,這次的比賽評審的確很容易匯聚成同樣的想法。而且其實賽歐提先生年輕的時候也上過朗斯洛先生的大師班呢。

 

採訪:有沒有關於朗斯洛老師的回憶可以分享?


松: 記得大概是一年兩三次的程度吧?他會邀請我去他在巴黎的家中吃午飯。雖說是吃午餐,其實大概是從下午一點到四點左右的長時間餐會。雖然我不太記得聊了哪些音樂方面的事情,但有一次我請教他:「我打算去參加比賽或樂團甄試」,他卻回答:「啊,對!也是非參加不可啊」(笑)。他雖然可說是單簧管界像神明一樣的地位,但在家的時候卻是很爽朗平易近人,總是問著「接下來要喝甚麼?想喝甚麼?」、並且拿著很多紅酒,然後自己說:「那,接下來喝這個好了」,可以說就是普通的阿伯。由於是白天就開始進入飲酒大會模式(笑),我還記得有一次是他晚上六點要上課,結果他是有點醉了的狀況下去上課呢。


採訪:朗斯洛老師是怎樣的上課形式?

 

松:其實,我是在日本跟朗斯洛老師上的課喔。國立音樂大學曾經邀請朗斯洛老師去日本任教了三個月。在那段期間中,他每個月會去大阪上一次課,所以我的任務就是負責前往老師在國立車站附近的宿舍接他,然後帶他搭中央線去東京車站搭乘新幹線。可能也是有這個接送導引的謝禮意義在,他有一次特別找了我過去,坐在我旁邊從頭到尾指導了我吹奏莫札特的單簧管協奏曲。在這次上課中,老師告訴了我這種地方該做甚麼練習、手指哪個地方比較不靈巧該怎麼練好,教導了我很多的練習方法。而這些方法現在就換成我也拿來教學生,使之傳承下去。


採訪:練習方法,或說是該怎麼樣練習可是非常的重要呢。


松:的確。朗斯洛老師的練習方法,其實非常單純,就是「用強奏(Forte)的音量、放慢、全部吹清楚(Marcato)的練習,並且當作就像是要演出音樂會的方式來練習」。經過這樣的練習之後,本來練習的時候吹得出來、到了正式演出卻出錯的問題就會消失了。這正是因為練習很確實的緣故。換句話說,如果遇到甚麼被提醒到的問題時,就該放慢仔細的練習。


採訪:那您在法國時,遇到其他的老師又是怎麼樣的上課方式呢?


松:我在法國跟隨阿希農老師學習時,他非常重視作曲家的風格,所以他說該怎麼表現出古典樂派的風格、浪漫樂派的風格、當代音樂家的風格該是怎樣的樣式或作曲家的作風,就是我們演奏家的責任。


採訪:阿希農老師也是朗斯洛老師的學生對嗎?


松:是的,他們彼此的交情也很好,所以我畢業考的時候他也邀請朗斯洛老師來聽呢。我記得那一年真的很不得了,連羅甸豪瑟(Ulf Rodenhauser,前柏林愛樂首席)老師也來了,還有貝侯(Philippe Berrod)先生,後面還有誰我就記不太清楚了(笑),總之就是超級豪華的陣容啊。


採訪:這次朗斯洛大賽中有甚麼讓您特別印象深刻的演奏與故事?


松:首先就是韓國來的參賽者都非常厲害。不管多難的片段,他們都可以正確無誤的吹過去,讓我覺得很了不起。最近聽說前美國大都會歌劇院單簧管首席的Inn-hyuck Cho現在回到了韓國從事演奏活動,另外我跟製作吹嘴的Atelier Schmitt公司的Chan先生一起吃飯聊天時,才知道韓國國內的競爭非常激烈。我想就是在這樣的狀況下,刺激加速了韓國的演奏水準進步。而且他們的演奏性格非常強烈,或者是說表演的方式非常有「吸引力」。這種很有吸引力的風格,就是聽了他們的演奏之後,就會非常期待他們演奏其他的曲子會是甚麼樣子。韓國雖然是和日本距離很近的鄰國,但風格上完全不同,是個主張很強的國家。


此外,贏得第一名榮耀的安赫爾(Angel Martin Mora)先生,聽到他的演奏時,那種樂句的控制方式或是品味,都會讓我有種「啊,他怎麼會知道這種詮釋的方法」之感。後來跟他聊天之後,才知道他也是阿希農老師的學生,根本就是同一學派出來的人啊,才讓我判斷出「原來那裏果然就是要這樣吹啊」(笑)。他的人品也很好、是個優秀的青年,很容易讓人親近。


===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