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單簧管的世界」的第五部影片是安迪改編的韋瓦第的四季小提琴協奏曲中的「春」的第一樂章之單簧管二重奏版,除了提醒大家安迪本人還有作曲家/編曲家的身分,也展示了大向的雙吐技巧很厲害。連結如下:
再下一部影片則是介紹「發聲(Attack)」的重要性,太重的話可能會讓你參加甄試時,五秒內就被淘汰。這個想必大家都知道,這裡就不再贅述。
而第七部影片,則是著名的日本歌謠「春之海」的單簧管二重奏版,這大概是為了吸引日本觀眾群錄製的吧?
第八部影片也是日本流行歌曲「成人的憂鬱(Otona Blue)」的單簧管二重奏版,這有點惡趣味的感覺,不過因為正是當紅歌曲,所以就耍寶一下?
第九部影片其實也是一個偶而會看到的重大問題,就是吹奏時鼓頰。
原始連結如下:
一開始大向發問:吹奏時鼓頰有甚麼不好?
安迪回答:我們要控制自己的單簧管音色來演奏出美妙的音樂,但只要一鼓頰,就會無法控制好音色。
大向接著問:那職業音樂家中,有人吹奏時會鼓頰嗎?
安迪:我是沒看過,但如果是吹奏爵士樂或Dixieland式爵士樂的話,也許就有人是這樣吹....不過,我是覺得即便演奏爵士樂也不要鼓頰比較好(一面說明一面示範不鼓頰吹奏爵士樂),畢竟把聲音弄得太吵也不見得好聽。
大向:但是,使用「循環呼吸」的技巧時,就得鼓頰吧?(接著開始表演循環呼吸時鼓頰的樣子)
安迪:這是不得已,但鼓頰的時間就只有一下下,還算可以接受。
接著兩人就一起故意示範鼓頰演奏與不鼓頰的標準嘴型來演奏的音色差異比較。
結果很明顯,音色變散、音準變低、很難吹出強弱變化,特別在高音的部分更加嚴重,以至於吹到後面兩人就吹不下去了。
當然,使用正常嘴型吹奏時,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
接下來則是解釋改掉鼓頰問題的解法:練習時,使用鏡子來注意觀看自己的嘴型是否跑掉(而變成鼓頰),特別是吹奏長音時,就可以有餘力注意自己有沒有鼓頰。安迪則是建議,可以先用比較小聲的方式來練習,然後也可以請朋友或家人幫忙觀察自己有沒有鼓頰的現象。
至於第十部影片,也是目前最新的影片,則是介紹了如何吹奏滑鍵(Glissando)的訣竅。
影片一開始,兩人就以二重奏的形式演奏蓋希文的藍色狂想曲開頭帶有滑鍵的著名開頭片段。
接著照例由大向問起安迪問題:你演過多少次這段大獨奏?
安迪很自豪地回答:100次以上吧?在樂團裡面,我是在2018年演到了一百次。
既然有這麼豐富的演奏經驗,就由安迪來解說演奏這段滑鍵獨奏的訣竅:
1.最開頭的G震音誰都會,這不需要解釋。
2.接下來從這個低音G開始吹一個八度的G大調音階。
(大向:一定要吹成G大調嗎?可以不升Fa嗎?安迪:其實好像都可以,但我自己一定是吹升Fa----這是因為德式吹升Fa的音階比較順,而法式是還原Fa比較順,才會有這個問題)。
3.然後再從喉音G吹奏上行半音階到D。
4.從D開始使用滑鍵的技巧吹到高音C。
5.幾乎所有的人,都是從一開始的低音G音開始練起,但其實應該要從最後一顆音的高音C開始練。然後試著從B滑到C、A滑到C、G滑到C....一路拉寬到D滑到高音C為止。這樣逐漸把音域拉寬的練法,比較容易熟悉控制的技巧。
6.要吹好滑鍵的要素有三個:一是手指以往外滑開的方式打開音孔(其實也有人是向內滑,視自己喜歡的習慣來決定)、二是嘴型配合放鬆到高音C時才恢復正確的嘴型壓力、三是要以更大的氣壓從身體深處往上推(這是因為嘴型放鬆時,氣的壓力沒有跟著加大的話,才能讓簧片有足夠的振動)。(其實還有一個更有效率的做法是,往上滑音的同時,舌根跟著抬高)
7.可以順利吹出D滑到高音C後,再練習前述半音階接到滑音的部分。
8.然後才回頭練第一個八度音階往上接半音階與滑音的部分,最後的最後才是從低音G振音開始。
大向接著問:那在吹奏滑鍵時手指滑動和嘴型放鬆哪個比較重要?
安迪回答:當然是嘴型放鬆,然後就是提升氣壓。其實就算手指不滑,單靠嘴型放鬆(舌根上下)就能吹出一定程度的滑鍵效果了。手指只是單純輔助的效果。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