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大管弦樂團(Grand Orchestre Harmono-Symphonique)的特點就是能使管樂團與管弦樂團互相截長補短,因為在小提琴聲部集團中加上了單簧管聲部集團後,使得原本是管弦樂團主體、卻可能被說成比較薄弱的小提琴聲部增加音色的厚度;倒過來說也替管樂團主體的單簧管聲部中加入了纖細的表現;而小鼓的輪鼓與弦樂的顫音(Tremolo)重疊在一起演奏時,也可以增加演奏效果的音樂性、讓管、弦兩大集團保持很好的調和性。因此使得這個大管弦樂團合奏時的音色、表現力與強弱對比變得非常獨特。禁衛軍軍樂隊在1949年就以這種大管弦樂團的編制前往西德各地巡迴演出,而博得好評,因此在1953年又以同樣的編制前去該國巡迴。不過他們後來卻很少用這樣的大編制前往法國國內外巡迴演出,比如說他們在1953年前往美國舉行長達兩個半月的巡迴、1961年前往日本各地演出很精采的音樂會,卻都是全程以管樂團的編制演出。
布亨本人也很擅長編曲,因此除了改編上述大管弦樂團編制的樂曲外,也替管樂團改編了很多優異的樂曲版本。
在布亨的時代由於錄音技術進步,因此禁衛軍管樂團也替哥倫比亞公司灌錄數張優秀的唱片錄音,這些唱片甚至在日本也透過東芝EMI來發行。另外一方面,他們每個月一次的廣播演出,也是在他們的管樂團錄音室合奏室中先錄好,然後在節目中播放錄音帶。此外,在布亨的時代,主要團員們也很盛行組成室內樂團演出。包含在帕雷時代創設的木管五重奏、都彭時代創立的薩克斯風四重奏以外,此時他們也常舉行單簧管五重奏、銅管五重奏、弦樂四重奏等室內樂音樂會演出。
布亨本人在1967年1月1日升上了最高樂長階級的中校,並且規定由原本退伍年齡56歲改成了60歲,所以他是在1969年6月18日年滿60歲退伍。由於陸軍當局重新檢討必須連弦樂編制都必須能勝任的樂長甄試比賽辦法,在新的比賽辦法決定並且挑選出新樂長前,就由原本的副樂長理夏少校代理樂長職務。雖然理夏也在1971年8樂屆齡退伍,但當局卻將他升任為中校,請他繼續代理下去。終於在1971年12月23日公布的法令中決定了禁衛軍樂隊樂長甄選比賽的修正辦法,其中將過去必須是法國海陸空軍樂隊樂長才能參加甄試的資格,敞開大門開放給所有的民間音樂家都能報考。至於甄試比賽的評審,則是選任具有選出能符合最高樂長中校職能力的音樂家來擔任。但因為這樣的規定,結果使得很多符合資格的音樂家都來報考,使得競爭超激烈的這項比賽進行遲緩,最後選出巴黎音樂院教授侯傑.布堤(Roger Boutry),並且任命他為樂長時,已經是1973年1月1日了。期間,代理樂長理夏中校第二次屆齡退休,所以另外透過比賽選出了陸軍幼校的軍樂隊樂長嘉雷(Bernard Gallais)中尉於1972年7月1日接任副樂長。至此,禁衛軍樂團進入了由沒有指揮過軍樂管樂團的民間人士出身的音樂家擔任樂長的新時代。
===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