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這局棋在白棋的第160手時,秀哉下出了傳誦至今的妙手,因為而獲得二目勝,但這著160的妙手,其實是一門弟子和他共同研究出來,甚至有前田陳爾發現此一著的謠言流出而引起爭論。當然,坊門否認了前田陳爾發現的這件事,但他們舉行了共同研究卻是事實。因此這局棋就是讓人很想說些甚麼,的確是場不公平的對局。
到了戰後,前田陳爾被問到這個問題時,則是這麼說的:
「那手棋,我的確說過我有想到過,但也不能說老師(秀哉)就沒想到,這樣太無禮了。當時老師是只要我們這群年輕人聚在一起研究就會不經意地在旁觀看,其實他是甚麼都不說而就這樣站著,稍微瞄一下而已,幾乎都不會加入我們的討論」。
敘述時就好像是當時情景就在眼前的樣子。
然而,對於當時的吳清源,就算是同情也好,完全沒有指謫這種公然進行不公平對局條件的說法出現。因為與其關心這種對局條件,棋迷的興趣還是集中在不敗名人對上吳清源的新佈局這種外在的形式上。對於秀哉連續提出打掛的要求完全不抱疑問,反而表現出了對名人執著於勝負的感動之奇怪現象。換句話說,就因為這是偏離正道之戰,反而還更讓大家對這場對局感興趣,結果促成了提高圍棋熱度的重要效果。拜此之賜,主辦比賽的讀賣新聞,大大提升了銷售量,收到了出版上的莫大成功。
但是面對具有絕對權威的秀哉名人,使用三三、星位、天元對角線佈局的破天荒手法,讓不懂圍棋的人們之腦中,也烙印上新佈局存在感的吳清源,卻沒有像對方那樣深刻的爭棋觀念存在,就他自己的說法,只是抱持著先二局差中剛好輪到先著的輕鬆心情去下棋而已。
在這場橫跨三個月的對局之間,吳清源除了下了以秋季大手合賽為首的六局棋外,還持續下著其他的新聞棋賽,而有著超緊密的對局行程,所以他完全沒有抱著像後來進行的名人退休棋那樣的緊迫感。具有這種強烈爭棋意識的,不如說是名人這一方比較強吧。
其實本因坊秀哉自從大正三年(1914年)40歲就任名人以來,就極端限制進行對局,一旦對局之時,他也會連續使出打掛的權力讓戰局朝自己有利的方向進行,顯然是很沉迷於守護著「不敗名人」的稱號。對吳清源之戰,是他自大正十五年(1926年)對雁金準一之戰八年後的首次對局,在和吳對局之後,直到昭和十三年(1938年)和木谷實嚇退休棋之間,一局都沒有下過。
吳清源的爭棋意識,恐怕得從讓他成為偉大棋士起點的昭和十四年(1939年)開始之對木谷實升降十局賽中來算,比較適切。因此,在這裡我是很想就從這裡談起他的升降十局賽,但在這之前,還是得探討一下許多不得不寫的部分。其中之一,就是吳清源改名為吳泉,並且於昭和十一年(1936年)四月歸化日本國籍的問題。
藉著新佈局的出現與秀哉名人的六十大壽紀念棋,讓吳清源這個名字連不懂圍棋的人都知道而有名起來。因此他的歸化日本問題,不用說是日本各大媒體都會報導的事情。如果去調查當時的新聞刊物,就知道朝野上下都對他的歸化日本行動非常高興。但他歸化的時間剛好是在二二六事件(日本軍人發動政變的有名事件)之後、日本軍國主義正準備全面侵略中國的前夕。因此吳清源的歸化日本國籍是否真的是出於自願,不禁讓我內心暗自懷疑起來。
===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