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1日 星期三

吳清源名局細解外傳(9)

(15~17)


黑棋看穿白棋的計謀,當然也要用15、17將局面變急迫起來。

◇ 對局者雙方都是一面睥睨著上邊大場(白先下的話會下A位,黑先下的話下B位),一面在下方落子。



(18)


白18長時,黑19如果照下圖黑1、3進行雖然是很平易,但白4就能將上邊大場納入囊中。接下來即使黑5飛起,白6也飛應。此佈局白棋可下。



(19~20)


黑棋也覺得前圖不滿,而黑19繼續壓。如此就踏入了例行的「大雪崩」難解定石之世界中了。


(21~23) 複雜怪奇


◇ 此大雪崩定石也是在戰後才非常流行起來的,期間產生多的變遷進化,特別是昭和32年(1957年)吳九段在白24時下出了A拐的新手以來,更生出了許許多多的新型,可以說此定石總是在鎂光燈下被聚焦注目著。

◇ 然而,這個定石實在是太過繁瑣,可以說是複雜怪奇,就連發明者的吳九段自己都曾吃過兩次虧呢。


(24~25)


◇ 在本名局細解系列中,也在此內拐定石誕生後請吳先生詳細解說過好多次,但在每一次每一次之後都會冒出新手或奇手,可說是堪與「大斜定石」相比的富於變化之定石。

◇ 黑25馬上拐,根據場合不同,則可能會變成手順錯誤。


(26~27)


◇ 在吳九段催生這著內拐新手之前,白棋都是照下圖1外拐,而把以下至白15止的進行當作定石。


不過這個內拐定石要成立的話,其前提是---

實戰譜黑下25、27時,白棋如果想在下圖丟出白1的變化球(譯註:第一期名人戰藤澤秀行對吳清源之戰就是這麼下),則黑6後接參考圖...


(參考圖)


(續前圖)以下下至白13為止,局部上來看白▲黑△的交換,白棋比上上圖的外拐定石要便宜,但在此局面下會讓黑棋搶先下到黑14的大場,即使局部白棋得利,也會讓在大局上領先;所以黑棋不怕白棋丟出上圖白1的變化球。

(28~32)


反過來說,黑25反而更害怕使用下圖先1斷再3拐的手順時,白棋會故意下白4求變,如此黑5落了後手,而讓白棋先鞭上邊A位大場。此圖雖也是局部看起來黑棋有利,但此刻雙方最急切的還是要搶到上邊要點,所以變成了局部上稍微吃虧一點也無妨的狀態。


◇ 結果本局又回到了「內拐定石」原始的手順來進行。


(33) 妙手藏於其中


當黑33打出時,下圖白1黏並不好。

◇ 其實這也是在內拐定石誕生時,現場有非常多的棋士進行研究,認為白1黏相當有力,但白1黏後,黑2進行至白5,黑棋有6扳的妙手。


(續前圖) 白7黑8之後,黑10黏好手,有了此著後,進行到黑14時,後續黑棋留有A位的拐手。


此型雖然是一手寬氣劫,卻是黑棋的觀花劫。所以白棋早晚得回手在角上補棋。就是後續得痛苦補棋,所以讓最先的白1黏變成壞棋。


(34~37)


◇ 一開始研究此型的當時,似乎是誰也沒注意到上面黑6扳的妙手,因此這個黑6扳也是吳九段的研究成果。(這也曾在本雜誌「名局細解 昭和37年5月號」發表過一次,這裡為了沒看過的新讀者,以及給看過的老讀者複習,所以特別重新揭示一次)

因此,白34長才是正著,這樣下到黑37止是必然的進行,所以最近已經定型化,而成為反反覆覆下過很多次的手順。

接下來的白38普通是下在譜中A跳,然後黑B、白C是常見的下法。然而,此刻如果這樣下---

圖1


白棋如果下1、3,則黑4跳,接下來白棋有本圖的5飛與A拆的兩種選擇。

白棋若選擇5飛,則黑下6點是急所。

圖2


接下來白下7、9的話,再於黑10擋、白11虎後若能吃到中間六黑子的話,則白棋可行,但黑棋有12、14的妙手,並且由於接下來黑A就可吃掉白棋...

圖3


所以白15是絕對的一著。但黑16撲、18拐後,白棋已經無法於A位吃掉中間黑子。因為白A、黑B、白黏、黑C緊氣,白棋就接不歸了。

由於這樣進行是白棋不行,所以---

圖4


前面的白5只能選擇此圖的1拆,接下來會形成黑2到4的進行。此刻白棋雖然是可以搶到白3的大場沒錯,但黑2、4連跳的三子使右邊整體的黑棋模樣更加有力,所以此圖白棋也無法接受。


(38)


所以白38使出在下邊小馬步飛的策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