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8日 星期日

日本國立單簧管合奏團音樂會實況


譯自「國立單簧管合奏團第31次定期演奏會實況錄音CD解說」

國立單簧管合奏團(Kunitachi Clarinet Orchestra)演奏會聽後感想

文:大澤健一(國立音樂大學、昭和音樂大學講師、管樂指揮家)
(譯註:「國立」是地名,不是「國家建立」的意思)


整場都是同一家族樂器的演奏會,其實非常不容易聽到而非常少見,因此這可以說是場非常豪華的音樂會。而且音樂會中可以囊括該家族樂器的全部種類,簡直就像是樂器博物館來展示一樣。更重要的是還可以聽到善用各種樂器的效果而演奏出令人感興趣的曲目。因此對於有演奏這種樂器的觀眾來說,這是非常珍貴的欣賞時間。而與這種樂器相關的觀眾,這也是種可以獲得啟發的有趣音樂會。

在這種音樂會中,去年(1998年)12月11日於府中森藝術劇場維也納廳舉行的國立單簧管合奏團(Kunitachi Clarinet Orchestra)的第31期音樂會最令我感興趣且印象深刻。因為這場音樂會是由國立音樂大學主修單簧管的學生50人擔任團員演奏、並且也聚集了全部單簧管家族的樂器,就像是由單簧管組成的交響樂團一樣。

其實單簧管這種樂器的種類就很豐富,而且音域非常寬廣。在國立單簧管合奏團的樂器編成中,也包含了降A調、降E調、D調、C調、降B調、A調、中音單簧管(Alto Clarinet)、巴賽管(Basset Horn)、低音單簧管(Bass Cl.)、倍中音單簧管(Contra Alto Cl.)、倍低音單簧管(Contrabass Cl.)等全族樂器。(但這場演出並未使用D調、C調)

國立單簧管合奏團其實已經有40多年的歷史,現任指揮武田忠善老師是承續著大橋幸夫、小笠原長孝兩位老師之後來指導該樂團。這場音樂會,也全部是由他來指揮。

音樂會是以格朗德曼(C. Grundman)作曲的隨想曲(Caprice)揭開序幕。這是一般單簧管重奏比賽中經常聽到的曲子,這次該樂團是以每個聲部兩人、總共12人的方式來演奏,帶給人有別與原始編制的新鮮印象。原本讓人以為這會讓細微的音色變化更難表現出來,然後他們卻讓原曲想要呈現的內容更清楚的演奏出來。雖然音準上有些令人擔心的地方,但整體音樂的流動非常自然、音響效果也非常穩定。我想這樣的演奏,對於想要演奏這首曲子的國中、高中學生、特別是只增加中音或低音單簧管聲部時是很好的參考演出。

至於布拉姆斯作曲、仲川康文編曲的第六號匈牙利舞曲,正是團員們自己改編的曲子,所以可以說是專門為這這種家族樂器進行的編曲,特別能展現出單簧管的廣大表現幅度。隨處都可聽到編曲者善用各種樂器效果的巧思,是讓人很佩服其用心程度的好演出。而米堯作曲、森田一浩改編的「丑角(Scaramouche)」是一首需要高度演奏技巧的樂曲,在指揮與演奏者融為一體的演出下讓人感受到明快與歡樂的氣氛。

整場音樂會的重頭戲,則是穆索斯基作曲、淀彰編曲的「展覽會之畫」,也是五十幾位團員構成大編制單簧管合奏的傾全力演出之作。最先我是在腦海中一面浮現出管弦樂團版本樂譜相比、一面搜索單簧管家族的可能性聽下去,後來就逐漸感受到他們演出時想要訴求的確實音樂性了。指揮的武田忠善老師不僅是這種樂器的演奏家,除了平常讓大家看到他的演奏技藝外,其實他也是位可以統合全曲演出的能力高強指揮家。其自然的音樂流動性、各式各樣的對比效果、穩定的節奏感與華麗的和聲效果,都讓聽眾感到非常滿足。雖然他們繼續挑戰單簧管合奏效果的可能性並不會終止,但光聽這首曲子的演奏,就會想替他們優異的演出再拍一次手。

這場音樂會讓我認識到單簧管這種樂器,可說是具有越多越容易將聲音融合在一起的特性,也因此其音色非常多采多姿、也能表現出速度感、並且具有豪華的音響效果。這種印象,讓我想重新構思單簧管聲部在管樂團中的位置。國立音樂大學管樂團的音色魅力之原點,恐怕就是在單簧管聲部中吧?今後也希望他們能持續提供單簧管豐富的音響效果與音樂性。而演奏這種樂器的人,特別是中學生或高中生在聽了這個錄音後應該會抱持新的演奏願望與欽羨之心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