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5日 星期四

巴哈本人也很愛的序曲

話說將近十年前的2015年1月某個吉日,本人福至心靈想去「搶救」唱片行,於是很自然地去到了現在很少去的韻順唱片行,買了一張法國號四重奏的唱片。就是下圖左邊那張:



會購入這張CD的原因也很簡單,曲目看起來滿精彩的:



其他的曲目就先不討論,倒是編號3的巴哈作品看起來是沒聽過的東西,這也是吸引我的原因之一。結果放入CD播放機中一聽才發現這個中文翻譯應該是「清唱劇『我們感謝您、神啊、我們感謝您』之序曲」(Cantata, "Wir danken dir, Gott, wir danken dir", BWV 29 ~ Sinfonia)的作品根本就是想必大家都很熟悉的巴哈第三號無伴奏小提琴組曲開頭的前奏曲(Preludio ~ The Partita No. 3 in E major for solo violin, BWV 1006)啊!!!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不敢相信自己耳朵的我,趕快上網查了一下才知道:雖然無伴奏小提琴組曲的BWV編號很後面,但其實創作時間比較早(約是1720年左右),上述這個清唱劇反而是1731年左右完成,由於巴哈顯然很喜歡這首樂曲,就借用改寫成這部清唱劇的序曲(Sinfonia)。但這還不是他第一次這樣做,事實上他早在兩年前的1729年就把這個小提琴無伴奏的前奏曲改編成了管風琴與樂團合奏的版本,放在另外一齣清唱劇「天神,萬物的統治者(Herr Gott, Beherrscher aller Dinge,BWV120a)」的第二部分當作慶祝婚禮的序曲。換句話說,這首曲子巴哈愛到至少「一魚三吃」成底下三個版本:


1.1720年小提琴無伴奏版(原版),E大調

2.1729年清唱劇管風琴與樂團版,D大調

3.1731年清唱劇管風琴與樂團版,D大調


其實2、3相差並不多,但可以說最晚完成、BWV編號卻最前面的的1731年版是集大成的版本,除了演奏原本旋律的管風琴,還加上了三部小號、兩部雙簧管、中提琴、定音鼓,聽起來就非常豪華壯麗。其中調性後來會改成D大調,可能是為了配合管樂器(小號、雙簧管)比較好演奏的關係吧?


總之,既然知道作曲家本人都改了這樣合奏的版本,加上有法國號四重奏改編版的「鼓勵」,所以我就想來改編一個單簧管重奏版,湊成「2024年假巴洛克作品改編三部曲」(笑)。


改編上反正巴哈本人已經把聲部寫好寫滿,我就不刪減成甚麼四重奏或六重奏了。所以配器上是採用標準單簧管八重奏的形式,也就是降E調、四部降B調、巴賽管、低音單簧管與倍低音單簧管的組合。由於是照原調D大調修改,所以降E調也可以改用D調或A調單簧管,而降B調改用A調單簧管來吹奏,比較不卡手。選擇巴賽管和倍低音單簧管也是因為調性上比較容易一點點,如果想挑戰的話,當然也可以換成中音單簧管與倍中音單簧管這兩種會看到很多升記號的樂器。題外話,如果有A調低音單簧管的話,吹奏起來也會容易一點點;但憑良心說,因為原本音符就很大顆了,就算使用標準的低音單簧管,也不會難到哪裡去。


原本的小提琴無伴奏版是從頭到尾幾乎都是十六分音符奔馳下去,就算換成了清唱劇的管風琴來演奏,也是有連續不停的快速音符;但改成重奏版後就不需要開個循環呼吸外掛地辛苦演奏,原則上我是以兩個小節為單位讓各個聲部輪流去接這些音符,正如著名的D小調觸技與賦格的改編版一樣的改編方式。


改編後的MIDI版如以下連結所示,如巴哈改編的目的一樣,應該是很適合作為序曲來使用吧。

 


 

 


https://youtu.be/_R5PpBpBPzQ?si=Nn_c3QtDm-NxFQa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