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0日 星期六

貝姆單簧管初期量產型


譯自:Pipers 2018年1月號 Vol437

讓時間凍結在貝姆單簧管誕生時的狀態
~August Buffet所製作的降B調單簧管(1850年製)

樂器提供:Buffet Crampon Japan

(翻拍自Pipers雜誌)


在巴菲日本分公司(Buffet Crampon Japan)創立五十週年紀念音樂會上展示了
一把貴重的樂器,我們特別將之借來拍攝。這把樂器就是在貝姆式單簧管誕生後沒多久,由開發者歐吉
斯特.巴菲(August Buffet)先生自己在1850年所製作的降B調版本。

歐吉斯特.巴菲是和當時的巴黎音樂院教授的克羅茲(H. Klose)兩人在1839~43年之間共同開
發出了流傳後世的貝姆式單簧管。這個開發出來的新式單簧管原型則是在1839年的巴黎世界博覽會
上展出,在那之後總共花了五年,才在1844年正式取得專利。而照片中的這把樂器則是在取得專利
後的五年左右製造出來的,可以認為是忠實傳遞出貝姆式單簧管剛「誕生」時的樣子。

雖說如此,看到這張照片後、而大吃一驚的人應該非常多吧?因為越看這張照片,越會覺得這把樂器和
現代的單簧管相似度很高,簡直就像是「明星臉」一樣。當然,被模仿的「明星臉」是這把老祖宗才對
。換句話說,經過160年後的今天,貝姆式單簧管仍然沒有甚麼可以大幅度改良的餘地,因此可以證
明當初歐吉斯特.巴菲所思考出來的這個新按鍵機構系統的完成度是多麼的高。

這把樂器的材質是黃楊木(Boxwood),所以重量非常輕。按鍵的材質恐怕是洋白銅。而這把樂
器使用了沒有調音管、是上管一體式的設計,其實後來也偶爾可以在巴菲公司生產的樂器中看到(譯註
:其實當代Ripa的降A調單簧管也是這樣),也可以從中看出當初設計者具有嚴格來說調音管應該
是上管一部份的想法。至於管徑(Bore Size)也和現在的樂器幾乎一樣,所以現代的吹嘴也
可以毫無阻礙地裝在這把樂器上。小編也特別試吹了一下,發覺其阻力的感覺非常輕順、非常優異,因
此能發出非常甜美共鳴充分的音色。至於按鍵蓋(Key Cap),還是像湯匙或碗一樣的圓球形。至於音
孔要比現代的樂器略大一些,除了左手無名指控制的音孔(C/G)外,全部都埋有金屬環。按鍵上使
用的是針式彈簧,這也是歐吉斯特.巴菲先生在開發的幾年前所思考出來的設計。

在貝姆式單簧管出現之前的單簧管,是以伊凡.穆勒(Ivan Muller)在1810年所開發出來的十三鍵
樂器最為進步,但即便如此,穆勒的樂器尚沒有連結環(Ring)的設計。最先將貝姆使用在長笛上
的連結環機構到單簧管之上的,據說則是發明薩克斯風的樂器加阿多夫.薩克斯(A. Sax)先生。

至於歐吉斯特.巴菲先生發明的重大部分,則是左右小指控制的按鍵的互相連結機構、左手拇指鍵與喉
音區的按鍵設計、右手降B/F按鍵(與音孔)的配置等等。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