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8日 星期六

吳清源棋談(07)

道策


 


琉球來的棋客, 分別是被道策、因碩讓四子, 而被道知讓三子.  而來日的外國人必定被讓三子的規矩, 其實是從第一代名人算砂開始的.


 


元和年間(中國的明代---1615~24年間, 明代末年)來到日本的韓國人李礿史(ㄌㄧˇㄩㄝˋㄕˇ), 被算砂讓三子, 還馬上就敗下陣來. 這讓在韓國國內無敵手的李氏非常的震驚, 因此說日本是圍棋之國, 而算砂是空前的名手. 李氏回到韓國之後, 還準備了一副碁石與匾額, 並且修書一封, 一起寄到日本. 據說這套碁石與匾額目前被當作寶物收藏在京都的寂光寺中, 不過我還沒能去看過. 也是如此, 後來提到圍棋對外的比賽時, 並定會引用算砂的碁局是最古老的對外比賽.


 


然而, 我引用琉球人或韓國人故事的目的並不是想要用這些故事來證明江戶時代的名人要比乾隆時代的大國手還要強. 相反的, 這些都是從吳先生的談話中, 讓我想從古代的琉球人找到清代的名手比日本的名人相差一先或毫不遜色的證據. 這樣讓我可以相信, 在吳先生出生的兩百年前之乾隆時代, 中國也有相當於日本興盛強大的圍棋水準.


 


不過, 在乾隆之前的數十年前的日本元祿時代(1688~1733年間), 道策將日本圍棋集大成於一身, 發展出世人稱為道策流的棋風. 這樣的棋風改變了過去以來的戰法, 並開拓出新的境界. 也就是在一夕之間把逞兇鬥狠的力戰棋, 改成廣闊佈局的下法. 而且這樣的下法顯示出高雅和平的棋風, 其棋理也因此變的玄妙無邊. 當然, 也可以把這樣和平的棋看成是受到天下太平影響的結果. 也因此, 據說琉球的天才少年屋良里之子等人在薩摩(Tony註: 薩摩是日本九州最南端的古名稱, 是島津家的根據地)時, 也跟待在島津家的日本棋士學過道策流的下法.


 


元祿時代正可以說是江戶文化最興盛的時代, 在此時除了圍棋水準上升外, 也出現了很多名手. 除了德川將軍家外, 屬下的各諸侯也競相聘僱名棋士, 甚至把領地內有棋才的少年, 送去圍棋四大家(即本因坊, 安井, 井上, 林四大門派)進修. 一時之間, 道策的內弟子有超過三十人之多.


 


日本的圍棋之所以能超越圍棋的發源地中國, 而進步到道策流的境界, 第一點就在於取消了黑白雙方先在對角的星位上置子的規定. 由於第一手可以自由落子, 佈局可以更加廣闊, 也就更多了許多變化. 因此, 讓我想問吳先生, 為何中國要訂下黑白雙方在對角星位分別置子的規定?


 


吳先生的回答是: [恐怕是為了避免引起像東坡棋這樣下法的困擾. 只要雙方分別在對角星位上置子, 就無法進行東坡棋了.] 不過, 真的只是為了這個緣故嗎?


 


總之, 吳先生就用棋盤來實際說明, 為何黑白雙方分別在對角星位上置子就無法下東坡棋而互相模仿. 因為如果黑方或白方是在同一側的星位上置子, 其後還是可以繼續互相模仿. 但要是黑白雙方交錯在對角星位上置子, 就真的不能互相模仿了. 


吳清源棋談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