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張
縮短時限是吳先生長年以來的主張,在昭和15年(1940年)出版的"莫愁"中就寫過[為了對局者雙方的健康著想,是不是可以考慮停止熬夜對局呢?]
因為:
[秀甫是不會空費時間的人,也是深切體諒對手體力的人。對於想不通的手筋,不管再怎麼想、再怎麼徘迴思索也還是想不通。結果,還是回到了原本不懂的狀況。]
所以若是[往往下出只有棋神才下得出的妙手時]---
[也就是說,這些都是靠感覺下出來的。]
吳先生除了有下的快之天賦,還為了能下的快而持續努力著。
[現在我大概是花八個小時的時限來下棋,而很少會有覺得十小時還不夠的情形。我的理想是能下到六小時之內,所以也是依此目標而努力。但即使是現在,如果叫我六個小時內就下完,我也是可以在六個小時內下完喔。只是我希望能努力達到六個小時就下出好內容的棋。]
[應該也有和吳先生同樣想法的人吧?不過,每個人的頭腦反應速度都不一樣吧?]
[我想這可以靠循序練習來達成...所謂的六小時、十小時、十六小時,也不過只是一種感覺、氣氛或習慣吧。所以我不認為把時限控制在六個小時以下,就會使棋的水準下滑。當然,如果現在馬上就要把時限改成六小時,可能是辦不到,也沒有商量的餘地。所以,可以從現在大約是十小時的時限開始,在三年之內,將時限縮短到八個小時左右。接著再花三年的時間,再把時限縮短到六個小時。我並沒有說要一次就把時限縮短到六小時之內。]
接下來,吳先生聊起來兩三個棋士的例子。
[現在,要求時限最長的就是鈴木先生。(鈴木為次郎,當時八段,木谷的老師)一路是用十六個小時的時限走過來。然而,現在也開始下十小時的棋了。這些十小時時限的棋,還是內容很好的棋。我認為鈴木老師十小時的棋也不會比十六個小時的棋差。秀哉(本因坊)名人與木谷先生(八段)的對局(指秀哉引退碁),一個人時限四十小時,兩個人加起來共八十小時。這是非常特別的時限,但也不見得就因此有下出很特別內容的棋。]
秀哉名人的引退碁是從昭和十三年(1938年)開始,在東京、伊東、箱根等各處,共分十四次,花了大半年的時間才下完。而且中間還因為名人生病的關係,休息了三個月。木谷七段(當時)總共使用的時間是三十四小時又十九分,但名人才使用了十九個小時五十七分,距時限的一半還有三分鐘。這麼特別的時限,當時在旁觀戰的我看起來,這對年老體衰的名人來說,當然是很沉重的負擔。而吳先生則是一面在富士見高原養病,一面接受了解說此局的工作。
[雖然一般都說我下的很快,但是像藤澤先生(庫之助 / 朋齋,本書寫作的當時,藤澤秀行先生還不在第一流陣容中,所以只要是說到藤澤先生,不用懷疑,都是指姪子的藤澤庫之助)]也好,坂田先生也好,卻都下了很多一分棋。而我要是在結束前沒剩下個三十分鐘左右,就會不安而不知如何是好。]
這裡所謂的"一分棋"指的是時限將要用完前,紀錄者就開始讀秒,此時就必須在一分鐘之內落子。在這最後的一分鐘內,往往可以下到五十手甚至一百手之多。
然而,吳先生這樣的主張卻:
[因為怕說太多次被嫌囉唆,所以現在我也閉嘴,不再提這件事了。]
譯註: 畢竟一個人的力量,還是沒辦法和整個棋界來對抗的。 吳清源也好、李世石也好,都是如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