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4日 星期一

吳清源棋談(14)

 


生存



在地球上所有的地域中,如果都具有相同的生存條件,則最早出現人類的地方,成為最多人生存之處,是理所當然的事。

[這就是自然的現象。]

吳先生所謂的"自然的現象",就像是這樣的意義。既然黑方先落子,下到最後黑方當然會是盤上生存數最多的一方。

[如果說黑棋是先下一子,那麼到了最後黑棋也會多出一子(目)是嗎?]

而每一著手若都能完全保持"調和",似乎也是一種"自然的現象"。

[也可能會多兩子,或是多三子,沒人知道到底會多多少。因為棋子不是死的,而是活的東西,所以具有不同的力量與效能...如果棋子是死的東西的話,那麼先下一子的一方,最後就會多出一子吧...]



如果不是這樣的話,圍棋就不是如此深奧了。而且每一子每一子的著手,也不可能完全保持理想的調和吧?

[盤上的棋子,只要沒被提取,就是活棋。至於棋子為何會被提取呢?就是因為具備了被提取的條件。]吳先生如此說。



接下來,吳先生又發表了他對盤上棋子"生存"的見解:

[日本計算輸贏的方法和中國計算輸贏的方法,我想都是根據對圍棋的定義而來。在日本,是計算地的目數,目數多者獲勝。在中國,則是在結束後計算盤面的棋子數目,棋子數目多的一方獲勝。也就說,因為棋盤上共有三百六十一點,所以只要自己的棋子數目超過一百八十個就贏了。]

這就是指自己的棋子生存數的比對方的棋子更多。另外,在中國計算輸贏時,要先把棋盤上所有的點用棋子填滿。



[日本的計算方法因為是用地域目數來決定,所以會引起不合理的現象。例如,盤角曲四就規定成死棋。但如果到了終盤,真要有人說"你來提取看看"時,恐怕會無言以對吧。]吳先生一面在棋盤上擺子,一面說明著。

吳先生認為:[之所以會這樣規定,就是因為當最後要解消盤角曲四的劫時,每在自己的地域內補上一手,就相當於要損失一目。而中國的計算方法,就沒有這樣不合理之處,也不會引起爭議。所以圍棋如果要推廣到海外去,在規則上還有檢討的餘地...]



總之,相信圍棋是"調和"的道理,就是吳先生的心聲。吳先生以前在[莫愁]中的[碁清談](譯註:原文這裡又被打成"吳"清談了)篇裡,認為圍棋的進步方法是:[第一是手段的研究,第二是精神的修養。]其中的"精神的修養"就可以說是追求"調和"。 

[碁清談]中接著寫道:

[我們試著用火與水來說明看看吧。原本每個人的個性中都有火與水的性格,不是火的性格多,就是水的性格多。至於是火多或是水多,都是先天的宿命,但是我們生來的真正意義就是要能到達火與水調和。

在東方的道德中就是以抑制火性為主。像我們從小被教導成要懂得謙遜,就是最好的例子。當火性燃燒起來時,下方的水性就要加調和。我想我平常就是努力在做到這樣的水火調和。

當火性退去後,水性也就不需要發揮作用了。這種水火調和後的"真空",就存在有奧妙之處。就是所謂的"真空妙有"...]。

吳清源棋談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