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0日 星期二

吳清源-江崎誠致(069)



就在明治維新的動亂期結束後,新的時代到來,棋界也想推起復興的氣象,所以為了宣傳棋士的理想形象,秀策就成了代表性的人物。透過建立紀念碑與出版棋譜集等行動來美化秀策的生涯事蹟,甚至到了幫他加上了碁聖的名號。

然而就棋士的綜合得分而言,三十三歲就夭折的秀策,實在很難說是超越越到晚年棋力越增,而能和赤星因徹下出壯烈爭棋等,留下許多名勝負棋局,因而登上名人碁所寶座的丈和。而且就算不論丈和,幕府末期到明治年間也還是有類似秀和、秀甫、秀榮等毫不遜色的名棋士輩出。因此單獨把秀策放在這樣絕世高度的位置上,不能不看成是一種有疑問的說法。


原本單就碁聖這個名號來說,就有秀策比丈和更加適合的看法,這裡也不打算加以推翻。不過綜觀整個德川時代圍棋史來說,前期的道策與後期的丈和,還是得說是毫無疑問地屹立於眾人之上。

我也並非是昧於秀策的大名,才故意作出這樣的排名。但事實就是秀策無法完成完整的棋士生涯。偉業未成就夭折了。去世時段位是七段,御城碁的十九連勝也是用七段的局差下出來的。相較與於道策要讓春知二子、丈和要讓安井俊哲或林柏榮三子,秀策的局差顯然輕鬆多了。

然而,就算是比較好下的局差,連勝就是連勝,絲毫不減其十九連勝的價值;然而,如果要拿秀策和道策或丈和比肩並列,還是得更加長命,真正看到升上八段、名人的成績才行。這也是我敢違反定論,將丈和寫作後聖的理由。

至於前聖道策,就完全沒有這種爭議。實力甚至被人說是高達十三段,而這樣拔群的棋技也是絕對性的壓倒群雄。而且完全沒有棋力上的停滯棋。其師本因坊道悅與名人安井算知因為比起「賭命放逐遠島爭棋」,讓圍棋熱潮大大提高起來、造就了日本棋界最初的黃金時代,也讓道策壓倒群雄的價值更加貨真價實。

這裡所謂的「賭命放逐遠島爭棋」,指的是德川幕府已經任命安井算知為名人碁所了,本因坊道悅卻提出異議,甚至提出了如果輸掉就有被放逐遠島覺悟的挑戰書,然後就在幕府承認下,進行了一年二十局的爭棋。

在藝術的世界中,如果單單只是出現流行這種藝術的現象,並不能算是出現黃金時代。必須要在該項藝術領域中出現傑出人物,帶領藝術水準上升,或者製造出革新的局面才算是黃金時代。唯有如此,才能讓這個藝術世界更加充滿活力、造就偉大的潮流、形成豐富的人脈。

在道策活躍的寬文、延寶、元祿年間,是德川政權非常穩定、消費生活大大增加的時代。而且原本僅屬於統治階層的文化,也交到了庶民手中,並且在庶民之間開花結果,可說是非常好的時代。

那個時代在文學上有松尾芭蕉、井原西鶴;繪畫上有菱川師宣、尾形光琳;歌舞伎上則是出現了江戶的市川團十郎、京都大阪一帶的坂田藤十郎、芳澤菖蒲;甚至還出現了首位戲曲專門作家的近松門左衛門等等,都是縱觀全日本史上超一流的人物陸續誕生,並且建立起各自領域的黃金時代。在圍棋界的本因坊道策,也是毫不遜於上述諸人而能並駕齊驅的大人物。

道策總領棋道、就任為名人碁所的時間是延寶五年(1677年)、其32歲的時候。至於算知對道悅的爭棋,則是於延寶三年在道悅優勢領先下中止,隔年的延寶四年算知就提出了奉還碁所寶座的退休書。而目的達成的道悅則把本因坊掌門的身分讓給了道策,同時也推薦道策當上名人碁所。這正是因為他明白道策的實力已經超越自己的關係。

===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