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7日 星期六

真島俊夫[富士山]解說


譯自:昭和音樂大學交響管樂團(Showa Wind Symphony)音樂會CD解說

富士山~受北齋版畫啟發而創作
(Mont Fuji~la musique inspiree de l’estampe de Hokusai)
作曲:真島俊夫

文:後藤洋

真島俊夫(1948~)這個名字,應該是沒有必較再詳加介紹了。他是名實相符的日本代表性管樂作曲家,也是在國際上受到高度好評的日本作曲家之一。

真島創作的音樂背景,除了可以歸類到爵士、法國近代音樂或日本傳統音樂等許多領域以外,這十幾年來他強烈顯示出想要用日本音階構成的旋律搭配歐洲近代和聲裝飾的技法來作曲的意念,也是值得大書特書之處。而最初這樣嚐試的作品[日本主義音樂三曲(Les Trois Notes du Japon)](2001年)就受到國際上高度的好評,而可說是這首作品續篇的[鳳凰飛舞(La danse du Phènix-impression de Kyoto)](2005年)進一步獲得了法國的管樂吹奏國際作曲大賽(Coups de Vents : Concours international de composition pour Orchestre D'HARMONIE)的首獎。接著他在2014年受邀替相模市民管樂團第五十屆紀念定期音樂會寫一首新作品,並且在同年12月21日由該團常任指揮福本信太郎指揮該團首演的這首作品[富士山],就是以成為真島先生代名詞的[日本主義(Japonisme)]系列的第三部作品了。

在首演的節目單上,真島俊夫先生親自寫了以下的文字:

從十九世紀後半到二十世紀出頭左右,日本的浮世繪帶給了歐洲藝術很大的影響。特別在法國,不僅是畫家,連音樂家的靈感啟發也受到了浮世繪的刺激。據說德布西就是看了葛飾北齋的[富嶽三十六景],才寫作了[海(La Mer)]這首作品。這就是所謂的[日本主義]。在我造訪過巴黎許多次之中,注意到了這種身為日本人的代表象徵,因此寫下了[日本主義音樂三曲]。換句話說,如果日本主義給予了法國藝術相當的影響,則我就想試著做出一些「受影響之影響」的東西。這次,由於我打算寫一首以富士山為主題的樂曲,因此我自己也仿效法國藝術家,一面欣賞北齋的[富嶽三十六景]、一面找尋作曲的靈感。

整首樂曲中多次出現以同音連奏為特徵的強力主題的快板場面,其間再以沉穩抒情的樂段串接起來,而這樣的樂曲結構,也和各種場面的主題與節奏速度的關係緊密結合在一起。也因此,這會帶給聽眾一種從持續注意細部發展的觀點下一直瀏覽到壯大風景的感覺。這並不是去「描寫」富士山,而是貫徹從音樂上讓人「感受」富士山之稀有雄偉與美感,因此可說是標題音樂的劃時代成功範例作品。

2016-02-20 22.13.18.jpg
譯註:CD的封面,就是仿照北齋的[富嶽三十六景]中的[神奈川沖浪裏]而製作的,非常有巧思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