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5日 星期六

開箱文(20)~1


自從年初立下了至少添購一把新樂器的目標後,就一直在各大拍賣網站上物色有沒有好玩的東西可以買。當然,第一目標還是巴賽管(Basset Horn),不過,很難找到稍微便宜的二手樂器(即使便宜的樂器也要台幣二十萬左右),所以暫時只能先看看。經過大半年後,還是沒有任何新發現,只好趁著友人旅美氣象學家神奇傑克先生要回台灣之前,託他帶一把一年前就在阿罵爽上發現的G調單簧管,當作是交差 :)

甚麼?G調單簧管?聽都沒聽過!我想一定會有人這樣想吧(某樂器店的老闆聽說此事後,很堅持絕對不可能有這種樂器...)。事實上,當初我查到時也覺得非常神奇。因為我所知道的G調單簧管,是比降A調低半音,用在維也納民俗音樂中使用的超高音樂器。但是阿罵爽上出現的這樣樂器,卻是比常用的A調單簧管還低一個全音,近似於中音單簧管的東西(事實上,早期也有G調的巴賽管)。看了阿罵爽以及相關的網頁後,才知道這是一種流行於中歐或是土耳其,用來演奏民俗音樂或是類爵士樂的樂器。

題外話,由於這個G調單簧管是一年以前看到的,不很確定是不是還有在買,於是在跟神奇傑克聯絡前,又重新上了阿罵爽查了一下。意外的發現,有人在做便宜版的巴賽單簧管(Basset Clarinet,A調),一度又讓我想改變主意,買這個材質是ABS的樂器。但後來發現這個廉價版巴賽單簧管在網路上的評價頗差,於是又打消此意。至於G調單簧管,仍然高高掛在阿罵爽的網頁上仍未消失,而且還有兩家不同廠牌的型號呢。不過,這兩家雖然價錢有差別,但按鍵系統卻都很一致的採用了現今樂壇中已經相當少見的阿爾伯特系統(Albert System),而不是常用的貝姆(Boehm System)系統或是埃勒(Oehler)系統,這點也是相當有趣。尤其是後來我挑選了比較貴、但算小有名氣的AMATI牌的版本(我的C調,就是這家出的),是直接註明說這是德式(就是埃勒式)的單簧管,害幫忙提貨的神奇傑克先生緊張了一下。在我看了照片確認那是阿爾伯特式後,才解消了他的疑慮。(但沒想到,我的認知也是錯誤的....。)

於是兩人討論已定後,我就快快樂樂下單,預計把樂器寄去神奇傑克家。沒想到,下單完不到半小時,神奇傑克先生就緊急來了簡訊:喂,你剛才在阿罵爽上買的樂器,我在醫背上看到了九成新的版本,價格便宜500美金耶!由於這個賣家的帳號,好像沒辦法由非米國以外的帳戶付款,所以一是不煩二主,也請傑克先生代為付款,讓人不禁感嘆:這年頭快遞業者都這麼優秀嗎?除了送貨外,還可以幫忙比價、下單代購呢 XD
(除此之外,後來從米國帶回台灣時,樂器內還有放除溼處理,只能說:傑克,您真的太神奇了!)

當然,我對這個樂器並不是完全沒有疑慮。除了按鍵是阿爾伯特系統外,我最擔心的其實是吹嘴可能是特製的,而無法和降B調或A調共用。因此除了外遞服務外,我還特別注文了代客試吹服務。而我們的神奇傑克外遞公司,也還真的能提供這項服務~。於是在下單後一週左右,收到樂器的神奇傑克就回報了試吹的狀況:聲音還不錯,但按鍵間距太寬,很難按...。這讓我覺得有點奇怪,因為其實這有點不合理。畢竟就算是樂器變大,指距會變大是沒錯,但就算是變到了低音單簧管那麼大,也不會很難按啊?不過,沒有親眼看到實物,不知道「花」生了啥事,也只好等正式收到貨物後再來看看了。

而我們的快遞業者,終於在下單後三週,帶著樂器,千里迢迢地從米國飛到了台灣(就這個時間來看,已經不能算是「快」遞了~笑)。由於為了感謝他的幫忙,我特地請他去聽魔笛單簧管的音樂會(是說,我的票也是贈票,這個請客稍微有點沒誠意XD)。原本音樂會應該是在快遞業者抵台的隔天舉行,時間上是不衝突;但人算不如天算,我們的神奇傑克的班機在米國出了狀況而延後起飛,讓他無法趕上轉機,而得在東京過夜一天才回到台北,使得他是一下飛機,就急忙搭上熱心學弟賴醫生開的專車直奔國家音樂廳,所以我們的「交貨」竟然是在音樂會上完成的。(神奇傑克笑稱魔笛單簧管四重奏應該頒發個最佳觀眾獎給他才對~)


2014-11-09 14.22.39.jpg
也是這樣,我的新樂器在音樂廳就被大小魔王給開箱了 :P

當然,如果繼續這樣開箱下去,可能會被音樂廳的工作人員或是主辦的魔笛單簧管四重奏給逐出場。所以正式的開箱程序,是在音樂會後的接風會上舉行。(但我們的快遞業者在抵達國門後超過三小時還沒回家了...)


2014-11-09 15.52.12.jpg
這是在接風會的正式開箱。有沒有看到樂器的按鍵系統跟一般的貝姆式單簧管不同?

我想也許會覺得這很像德式單簧管,但容我再說明一次,這是「阿爾伯特式」,不是德式(埃勒式)。它們有點像,甚至可以說是親戚,但其實還是不一樣的。真正的德式單簧管是長以下這個樣子:

(參照前文:萊斯特的樂器


既然如此,我就順便在這裡介紹一下我在網路上惡補的阿爾伯特系統知識(參考:危機百顆):

所謂的阿爾伯特式系統(單簧管),是比利時樂器製造家尤金.阿爾伯特(Eugene Albert)根據伊凡.穆勒(Iwan Muller)所發明的單簧管按鍵系統為基礎,參照他的老師阿道夫.薩克斯(Adolphe Sax。沒錯,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薩克斯風發明人。其實他也是近代低音單簧管的發明人,本身就是阿爾伯特的樂器製造老師)對穆勒式樂器的改良,所開發出來的一種新單簧管按鍵系統。這套系統大約是完成在1839年,大約與貝姆式發明的時間相當或略早,而現代的德式(埃勒式)則是在大約五十多年後,參考穆勒式與阿爾伯特式開發出來的。換句話說,它等於是德式樂器的「阿北」,而且因為它的按鍵相對比較簡單,也讓他在英國等地也被稱為簡單式(Simple System)。

在貝姆式與埃勒式漸漸流行起來成為主流後,阿爾伯特式就慢慢式微,但直至二十一世紀的現在,它仍未完全消失,在紐奧良的底細爵士樂(Dixieland)中或是中東歐、土耳其的民俗音樂中都還可以看到它的蹤影。(也是這樣,這把G調也還在使用這個系統)

至於為何這個系統還能存在呢?這也很多種說法:由於它按鍵比較少,所以據說滑鍵(gliss.)的效果比較好,也有人認為是其低音會比較厚實大聲。但看起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它比較便宜。紐奧良開始風行爵士樂時,樂器大都是使用歐陸轉過來的淘汰貨或二手貨,而前一代的阿爾伯特式就被傳進了紐奧良。然後師傳徒、徒傳孫,一路傳下來,持續使用著。

好啦,講古就先到這裡打住,再說可能大家都要關網頁了(真要說的話,大概可以再寫個一兩千字吧?XD)。以下還是繼續開箱吧~


===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