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5日 星期三

發掘雙層管壁金屬單簧管之歷史(2) 完



最早的雙層管壁金屬單簧管

然而,就像上述Conn公司官方的宣傳文字寫的「歐洲製的金屬單簧管...」一樣,早在Conn公司之前歐洲就在製造金屬單簧管了。不過,目前還未找到正式的文獻紀錄其起源。甚至也有在十九世紀初期就有金屬製的單簧管的說法。

日本金屬單簧管協會的副會長十龜正司先生,曾在本雜誌中說過(2003年9月/265號):

「金屬單簧管恐怕是十九世紀中葉之後才出現的吧。之所以會這麼認為,主要是金屬製的長笛也開始普及起來了。而且這些也都是職業級用的樂器。所以我覺得即便式單簧管也應該在更早的時前就有金屬製造的版本才對。」

而且關於雙層管壁金屬單簧管方面,還有更明確的資料。

根據義大利的文化財產研究者法蘭契斯可.卡列拉斯(Francesco Carreras)先生之研究,雙層管壁的金屬單簧管最早是在1875年左右由義大利製造的,廠商則是現在仍以薩克斯風製造公司聞名的阿古斯提諾.拉姆波尼(Agostino Lampone)與米蘭的保羅.邁諾(Paolo Maino)這兩家公司。

這兩家公司所製造出來樂器雖然沒有正式上市,只是以試作品的方式完成,但是拉姆波尼公司不僅是在單簧管上,就連長笛也都在1879年申請了專利。而且就在隔年,也製造出了雙層管壁的金屬雙簧管、英國管與低音管。

而拉姆波尼的專利在1883年到期後(譯註:當年的專利權真短!),據說以米蘭為中心的數家樂器製造商也紛紛開始製作雙層管壁的金屬單簧管與金屬長笛。在這些樂器中,從現存的數量多寡來看,就知道雙層管壁的金屬長笛要比金屬單簧管受歡迎。(以上敘述為2011年卡列拉斯先生在美國樂器協會的研究發表報告所提出來的)

海恩斯公司的純銀製雙層管壁金屬單簧管

要談到雙層管壁金屬單簧管的歷史的話,絕不能錯過這家樂器公司,就是長笛的名牌威廉.海恩斯公司(William S. Haynes)。

海恩斯公司想到了關於雙層管壁構造的獨特點子,於是在1929年取得了專利(利用這個技術做出來的第一把樂器,則是在取得專利三年前的1926年)。不管怎麼說,直到現在為止,海恩斯公司除了長笛以外最先也是最後做過的樂器,就是這個雙層管壁的金屬單簧管了。

其實海恩斯公司甚至還想出了「保溫單簧管(Thermoclarinet)」的點子,就是應用魔法瓶(保溫瓶)原理,而做出Conn公司宣傳的「音準穩定」特性,並且用這個新增的賣點讓金屬單簧管更受注目。

在通常的雙層管壁金屬單簧管腔體中,空氣只是單純封閉於其中,海恩斯公司的做法卻是在上管與下管末端腔體部分開孔,讓腔體內的空氣可與外界交換。當吹奏樂器時,將溫暖的空氣從上送入這種可以通氣的雙層管壁腔體中時,就可以將原本內部的冷空氣排出,這樣反覆吹過幾次後,管體內部的空氣也會變暖並且穩定下來,此時再將上下腔體末端的開孔封閉起來,就能像保溫瓶一樣讓樂器的溫度維持更長期的穩定狀態。也是這樣,這種樂器被命名為「保溫單簧管」。

*有一說指出,這種構想是當時還在海恩斯公司工作的凡.鮑威爾先生所想出來的,但是當時保溫單簧管的對外發表文宣中卻完全不提凡.鮑威爾的名字,這讓他一怒之下辭掉海恩斯公司的工作,自己獨立出來開了新公司(1926年)。

海恩斯公司的保溫單簧管是設計成純銀製造,直到1942年為止共生產了334把。原本雙層管壁金屬單簧管就已經有點昂貴了,海恩茲公司用銀製造就使其更加昂貴,直到現在偶爾在拍賣網站上出現都還是相當高價。(譯註:最有趣的是,海恩斯公司也曾生產過完整貝姆式的金屬單簧管,目前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中就收藏了一對A調與降B調的版本)


大都會博物館收藏的海恩斯金屬單簧管

另一方面,也差不多在同一時刻,Conn公司也再度開始製作金屬單簧管,並且以「裝甲孔恩(Armored Conn)」的型號來發售這種新型雙層管壁金屬單簧管。

而這種單簧管顧名思義,是一種採用了厚實金屬所做出來的堅固樂器。在這以前的雙層管壁金屬單簧管不僅製作困難,而且還有一旦製作中出現凹陷就幾乎不可能恢復原狀的重大缺點。在採用了厚實金屬板製作後,就能避免這樣的困擾發生。不過,這也使得樂器變重,而且價格也昂貴起來,所以發售之後沒多久就消失了。

雙層管壁衰退而進入單層管壁的全盛時期

1920~30年代可說是金屬單簧管的全盛時期,當時歐洲與美國的各大樂器公司都陸續發表了雙層管壁的高級金屬單簧管。除了上述的孔恩(Conn)公司與海恩斯公司外,還有歐洲的坎農公司或崔貝爾公司、賽爾瑪(Selmer)公司、美國的潘澤爾.穆勒(Penzel Mueller)公司(型號稱為Clari-Met)等公司都發售了品質不錯的雙層管壁金屬單簧管。

其中評價很不錯的就是潘澤爾.穆勒公司的Clari-Met。這是用近似純銀的合金製造而成的,據說很受美國的管弦樂團演奏家們歡迎。此外,1927年賽爾瑪公司也將雙層管壁金屬單簧管加入了最頂級的型號之中,這個賽爾瑪金屬單簧管也被評為同時代中最佳單簧管之一。

然而,這些高級的雙層管壁金屬單簧管在這之後卻急速消失了。與之對照的,則是單層管壁的金屬單簧管開始大量出現。這是因為空前的爵士熱潮到來,使得單簧管或薩克斯風的需求爆發性的增加,結果使得樂器公司轉向容易大量生產而便宜的單層管壁金屬單簧管。

其中康帝.貝托尼公司的Silva-Bet或哈利.佩德勒(Harry Pedler)公司、懷特(H. N. White)公司的「銀王(Silver King)」或魯布蘭(Leblanc Noblet)公司的產品品質都相當不錯,但大部分生產出來的還是便宜的學生級樂器。據說從1920年代到1930年代末為止,世界上共出現過四百家左右的金屬單簧管品牌。

不過這樣狂熱的市場也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而急速縮減,到了戰後就只有幾家公司重新生產金屬單簧管而已,也讓金屬單簧管的市場幾乎滅絕。另外,戰後塑膠製的單簧管被大量開發出來也被認為是助長金屬單簧管衰退的原因之一。(雖說硬橡膠版的單簧管在戰前就出現了)

上述的金屬單簧管廠商中,僅僅只有「銀王(Silver King)」一路生產到了1960年代為止,在那之後就僅有義大利的歐爾吉(Orsi)公司還在生產金屬單簧管。後者在2008年和日本的Dolce公司連手開發了全銀製的金屬單簧管「Liberta」,試圖再度開拓金屬單簧管的新時代而讓人記憶猶新。(譯註:當時售價是兩百多萬日幣左右)


Orsi的銀製單簧管Liberta(引自Dolce公司網頁)

===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