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2日 星期六

單簧管的泛音構造與高音域指法研究(10) 基音音列與第三泛音音列


各音列之討論


-基音音列



基音音列如同上圖所示,是從最低音E3(下加三線下的Mi)到C5(第三間的Do,這裡是指使用喉音降B加上兩顆側鍵的輔助指法)為止,總計達到一個八度再加六度的廣大音域範圍。這些低音域的音,如同前述,具有圓而厚的共鳴,而且兼有柔和的音色。


這個音列中偏高的部分,也就是從G4(第二線Sol)到C5為止,被稱為「喉音(Throat Tones)」,是初學者特別需要小心注意學習的部分。之所以會稱為「喉音」,是這些音是使用左手靠近喉嚨部分的指法、或者也可以說是這個音域像掐住喉嚨一樣發出來的聲音,很容易變成塞住傳不遠的不舒服音色、又或者把單簧管比喻成人體,是使用相當於咽喉部的地方來發聲,以上等等原因恐怕都是這個稱呼的由來吧。不過,從這個音域連過去的Clarion音域,是單簧管最有魅力且有最柔和漂亮音色的音域。所以好好講究演奏方法,訓練自己能確實發揮出樂器在此處之共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順便說明一下紅色框框圈起的B4(第三線Si,這裡也是指使用喉音A或降B加上側鍵的輔助指法)與C5,都是普通演奏時較少使用的指法;一般我們吹奏音階時,B4和C5都是使用全蓋、或者是Clarion音域的指法。因此這裡都是在顫音(Trill)或震音(Tremolo)使用、被稱為是「輔助指法」、有點好像是被冷遇的「可憐」指法。不過,如以下樂譜的例子所示,遇到要一面漸弱、一面要把樂句連得好的場面時,使用這個屬於基音音列的輔助指法,可能就會得到比較好的演奏效果。


譜例:莫札特單簧管三重奏,藍色的C就可以考慮使用喉音輔助指法



-Clarion音域:第3泛音音列



這個音列,是從基音音列平行向上十二度並排的音列,換句話說就是相當於基音音列的第三泛音音列。就音域而言,這個音列是從B4(第三線Si)開始,直到升F6(上加三線上的升Fa)為止,和基音音列幾乎一樣寬廣。


*在這個泛音音列中,普通在音階等樂句中使用的,是從B5到C6為止。升C6以上的音,通常就會接到第五泛音的指法來吹奏。因此C6以上、如升C6等的第三泛音,跟基音音列的B4或C5一樣,通常是歸類於顫音或震音使用的輔助指法。不過,這些指法往往因為非常便利順暢,也有很多演奏家會積極當作正常指法來使用(譯註:特別是低音樂器更是如此),這個部分會在後面的「高音域指法之討論」再來詳細介紹。


一般所說的Clarion音域是到C6(上加兩線Do)為止,再上去的音是被稱為「高音域(Altissimo)」的音,因此往往可能會被認為是第五泛音了,其實是不對的。之所以會這麼說,是因為C6以上的音,可以使用喉音鍵或側鍵的指法,把第三泛音音列繼續往上延伸,這些都不能算是第五泛音。請大家要確認並不是「高音域」就是指第五泛音以上的高音,因為有些第三泛音列的音,也是可以算在這個音域內的。其實要判斷某顆音到底算是第幾泛音時,非常容易出現單純從音高來決定的錯誤,甚至在某些專門出版管樂器學習的書籍中,也會出現這樣的誤判。這些部分,就要請大家重新回去詳讀前述各篇關於單簧管的自然泛音介紹了。順帶一提,相反地以下三顆音的指法,雖然在音域上屬於Clarion音域,其實就泛音來看,卻是屬於第五泛音呢。



*譯註:B5與C6這兩顆指法我可以理解,而且以前就試出來過(如降E調等高音樂器很容易吹得出來),但降B這顆指法是完全沒想過、可以拿來當作顫音的指法,很令我震驚啊~


此外,如前述的「永岡金字塔」圖表所示,其實這個泛音列的高音部,可以再進一步分成兩種泛音列。其中一種可稱為「Clarion高音域音列A」、另一種則稱為「Clarion高音域音列B」。其中的「Clarion高音域音列A」是按著左手拇指泛音鍵,藉著側鍵或是喉音鍵繼續往上吹高的音列;而「Clarion高音域音列B」,則是左手拇指音孔或是拇指泛音鍵一起放開,藉著側鍵或喉音鍵繼續往上吹高的音列。但「Clarion高音域音列B」的音通常會偏低一些,最好都要加上最下方的側鍵(降E/降B側鍵)來補正音準會比較好。


這個音域的音色,如同其名稱Clarion所述,非常類似單簧管剛誕生時的古式小號「Clarion」,很柔和而飽滿,具有明亮光輝的色彩。


===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