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1年7月31日 星期六

專門教育平行世界狂想

像教主這種玉樹臨風...ㄟ,我是說弱不禁風型的文組(?)學生,每次上體育課心裡就發麻。

 

為什麼? 因為從國中以來我念的學校體育課都是正常上啊(國小大家都是在玩,我就不多說了),怎麼跟社群上檢討的以前體育課都是拿去上數學課、上英文課甚麼都不太一樣啊? 是因為我上的是南部(台北市南部)的放牛班學校的關係嗎? XD

 

而且上課的內容當然也不只是躲避球,印象中幾種重要的球類(不難想像如果不上籃球,國中男生會暴動吧?)或是一些田徑項目都有上過。只不過教主我本人對於沒有教乾坤大挪移感到遺憾就是了。(害我多年以後要在光明頂才學到)

 

最讓我憤恨不平的,還是某號稱國立的信義路高中,入學時竟然要求游泳至少要會游20公尺,害我整個暑假都只好去該校的游泳班報到,少了很多看咩的機會,根本不可能認識小昭啊!

 

所以我覺得要問體育教育有沒有問題之前,可能要先問自己到底願不願意上這些科目比較重要。就我所知,應該非常多學生根本就不喜歡上甚麼音樂課、美術課與體育課的。這恐怕才真是大問題。

 

*對,我念的這些學校,音樂課、美術課也都是有好好上的。

*只不過我本人都是在看咩、塗鴉與打(圍棋)譜

*唯一有留下的成果就是國中工藝課做的木箱,直到幾年前才被扔掉

*就我所知,不少南海路高中的朋友對於工藝課也相當頭痛

 

寫這麼多,只是想說,現在這些專門課或許不是很理想、有很多地方肯定需要改進,但其實以前的教育也沒那麼廢、反而是學生本人的心態與意願往往跟大人想像的很不一樣就是了。

 

2021年7月30日 星期五

開箱文(121)-01

開箱文(120)中曾經提到,其實當時還有同捆一起寄來另外一個神秘物件。由於神祕物件的狀況有點奇怪,讓我有點難以下筆,所以沒有馬上寫開箱文。今天剛好時間比較多,就來回顧一下當時開箱的狀況,算是補交作業。


既然已經遲交,就不多說廢話,直接依慣例,一點一點抽絲剝繭(?)地介紹開箱過程。


底下這張,跟開箱文(120)開頭一樣,是當時收到這捆東西的樣子。上面墊一本書,只是為了遮一下隱私而已 XD

2021年7月29日 星期四

職業單簧管演奏家草野的日常基礎練習(03)完


回到音階練習的實務上。練音階時,請務必背譜。而且精神上與其說是被要求背譜,不如把背譜當作一種習慣。這樣背譜還有個好處,當你會背譜之時,就可以把這些音階當作自己的王牌之一,而這種東西就會讓人覺得很強(強的定義到底是甚麼就不討論了)。當樂曲出現一堆拉哩拉雜的音階時,你就會有「喔,這是E大調的音階啊」或「現在開始F、C、G都要加升記號了...嗯嗯」的感覺。當然在視譜或是詮釋樂曲時,也會和沒有練過音階相比有很大的差異。因為當你知道現在是甚麼調的甚麼部分時,演奏起來的感覺、和完全不知道調性演奏起來的感覺,聽眾是馬上就會察覺。職業音樂家或吹得很好的人,常常會給人有「明明是第一次看譜,怎麼就馬上可以吹了?」的感覺不是嗎?我在學生時期,屢屢都會看到這種景象(笑)。這個謎團的答案,大概就只有一個:「藉著音階練習,一開始就把各種調性困難的音列變成了自己的王牌」。我想這個因素應該佔了非常大的部分。

2021年7月28日 星期三

職業單簧管演奏家草野的日常基礎練習(02)

言歸正傳。練音階的第三個重要理由,就是「可以讓嘴型變的很有彈性的訓練」。這和剛才說的氣息控制一樣重要。因為大跳或音吹得連順,就是要靠送氣與嘴型達成平衡才能做到。關於嘴型,雖然有各式各樣的說法,但對草野我來說,很有彈性的嘴型才是最理想的嘴型。雖然也有人認為要靠很穩固的肌力來控制,但不管是穩固或彈性,在吹不同音域時,如何控制嘴型都非常重要。雖然說,吹單簧管時「基本上」就是「不管哪個音域都要維持同樣的嘴型來吹」為理想的目標。但這裡所謂的「基本上」,就是為了讓人吹的好時必須遵守的底線;但因為音域不同還是得做些微妙的控制,好比說在吹超高音域時,就必須微微把嘴形變得含深一點...等等。所以就是要做出基本的嘴型為基礎,然後也應該要熟悉這種微妙的嘴型控制。而網羅全調性的音階加上各種變化音形的練習,也有這樣的意義。至於該怎麼微調整,需要很長的說明,只好等之後的影片再另外說明。

2021年7月27日 星期二

職業單簧管演奏家草野的日常基礎練習(01)

之前介紹過日本職業單簧管演奏家草野的影片:簧片品嘗大賽,其實還滿有趣的,所以就訂閱了他的頻道。最近剛好又推出了新的影片,覺得很有意思,於是特別徵求他的同意,直接來個逐句翻譯。當然中間,可能參雜一點點我個人的感想,就請見諒。


原始影片連結在此,就請一面聽他吹、一面參考我的翻譯:

 


 

 


https://youtu.be/alNRFP12Coc


===

2021年7月26日 星期一

煩惱天國(159)


週刊碁2019年 09/02日版 

煩惱天國~治勳的人生諮詢室374


[理想放一邊,看清現實吧]


Q:治勳老師您好!至今為止我都是從事人事相關的工作,但我的公司在今年六月結束營業了。而我其實從以前開始就想從事與圍棋相關的工作,所以就在網路上查看看有沒有圍棋方面的工作?竟然看到了日本棋院在徵求派遣員工的消息。如果能在日本棋院工作的話,就像是在作夢一樣!對於超級喜歡圍棋的我來說,只要是能和圍棋相關的工作就會覺得超級幸福了,更何況是日本棋院,簡直就是理想的職場。而且日本棋院要找的就是人事/總務相關的工作!這可以讓我活用過去的工作經驗,簡直就像是替我量身打造的缺!看到這個消息真是高興到不行。於是急急忙忙去日本棋院搭配的派遣公司登記、準備參加應募,沒想到這個職缺已經和其他的派遣人員談的差不多,我就錯過了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想到我只要再早一點注意到這個消息就好了時,總是覺得非常非常不甘心...。為了心愛的妻子,我還是必須趕快轉換心情去找工作,但只要把其他工作拿來與日本棋院的職缺相比,就會覺得遜色許多,怎樣都提不起勁來去應徵。趙老師,請問您還知道有甚麼圍棋相關的工作嗎?


千葉縣 A.M 45歲 上班族


A:傷腦筋啊,怎麼會有這麼沒神經的人啊(笑)!既然到了45歲丟了工作,就已經沒有甚麼挑職業的條件囉。


很喜歡圍棋是嗎?所以如果能在日本棋院工作會讓你覺得很幸福也不奇怪沒錯。畢竟做自己喜歡的工作的話,就算薪水低一點,也是可以每天過的開開心心的。如果是自己討厭的工作,薪水不夠高的話,根本就做不下去...。我猜很多人應該都是這樣想的吧。


不過A先生啊,這種想法是很危險的。因為如果你還有愛妻的話,就應該先把自己的幸福放一邊才對。因為喜歡的事物絕對是遠遠看比較美。一旦把喜歡的事情當作工作來做時,就會開始討厭起來的案例,其實意外地多呢。


我啊,在插秧的時期去散步時常常會注意到一件事。


請想像一下剛剛插秧時的狀態。你走進田邊的話,就會覺得田間到處都充滿爛泥巴的間隙。但你只要走遠十公尺來看,就會農田浮現出鮮豔的綠色了。走得越遠,綠色的濃度就越大,看起來就會非常美麗。


把興趣當作工作也和這個道理相同。當你就職時進入那個興趣的世界中,你的眼裡就也會到處都是間隙了。就是因為靠近了,就會對再小的垃圾在意到不行。換句話說,你就會看到一大堆你不想看到的東西。


假設你真的進入日本棋院工作了。這時不管是誰內心應該都會開始雀躍:我可以見到趙治勳了,他到底是多優秀的人啊?不過,一旦你真的開始在那裏工作了,可能就會覺得愕然。因為你一跟他說話,就會發現:這傢伙是怎麼回事啊?!趙治勳根本就是只考慮怎麼滿足自己慾望的人啊!(笑)


以前有一位名為高村光太郎的詩人。據說他晚年時就住在鄉下的小屋。有一次,有一位讀了他的詩深受感動、滿懷憧憬心情的女學生跑去找他,猜猜看發生了甚麼事?


據說女學生看到本人以後,受到的打擊之大,簡直就想跑去自殺了。因為從詩句中想像出來的高村大師和現實實在相差太遠了---單純就是一位糟老頭而已啊。


所以我建議你還是放棄去日本棋院上班的念頭吧。請用只考慮心愛的老婆的心情來找工作才是上策!


===


相關系列文章:

2021年7月25日 星期日

開箱文(120)

繼上一篇的小物開箱文之後,今天要開箱的也是配件。


不過,其實這次要開箱的東西,是和另外一件東西一起寄來的。後者有點複雜,還在煩惱該怎麼寫開箱文,所以乾脆就先從這個比較簡單的東西開始寫囉。


話不多說,先從箱子開始看:



對,這個箱子有點大,表示另外一個準備寫開箱文的東西並不是小物/配件 XD


中間的步驟省略(留待下一篇),我們就直接跳到這集的主角出場畫面囉:



好滴,從背景中可以看到,另外一個開箱物是樂器。至於是甚麼樂器,當然就下集揭曉,這裡先賣個關子。


而本集的主角,就是圖中這個延伸管。那這東西是甚麼樂器的延伸管呢?且請各位看官看下去。



這次的延伸管的特色,就是接頭的部分是使用碳纖材質來製造。理由後述。



這是延伸管接下管的凹槽,看起來是相當正常。



看到這張圖,聰明如你,應該就知道為什麼會有這根新的延伸管出現了。


這次製作的延伸管正是因為原本使用的R牌降A調單簧管的延伸管(參照開箱文96)在我的粗暴使用下斷掉了(如上圖),不得不重新製作。之所以斷掉,除了我偷懶沒有塗軟木油以外,也跟當初製作時,我量測的尺寸有誤,導致這根延伸管剛到來時,是干涉到無法組裝上去的。後來雖然在八德路陳小春(請股溝「古點子」)的妙手修整下可以正確組裝、後續也發揮了延伸管應有的功用,然而先天就有了這個「內傷」(加工內應力?),就比較脆弱一點。


這次發生了斷掉的慘劇後,我就連絡了原作者Jared de Leon先生(看到以上的圖片,如果是本部落格的忠實讀者,應該也能猜到這是他的作品了吧?順帶一提,他最近在臉書上開了自己的商品專頁,想購買他的產品的人,可以直接上:JDWoodwinds | Facebook 選購喔),希望跟他重買一根延伸管,並且提供了他重新量測的正確尺寸圖。沒想到隔了兩天,他回信:


既然要重做,乾脆釜底抽薪(好,釜底抽薪是我寫的)把接頭改成碳纖材質,這樣才能確保可以使用得更久。另外,我想微調一下長度與開口的位置,希望能讓這次的新延伸管的音準補正做得更好。


(下圖是這次重新提供給Jared的尺寸圖)



感人吧?有持續改善的產品就是好產品!這也是為什麼之前那張照片可以看的出來新版的延伸管看起來比較長的原因。


同一時間,他在拍賣他自己改過的樂器,我也很感興趣,於是這兩樣東西就一起寄來囉。


這個東西相當單純,能拍的照片就差不多像以上幾張了,接下來就直接來看組裝吧:



首先還是試試看這個延伸管和揚聲口的配合。老實說,還是稍微有點緊。不過既然材質更強壯了,感覺插拔就很穩固。



跟樂器本體下管的組裝就完全沒有問題,非常順利。



接下來連吹嘴一起裝起來,就能試吹囉!


試吹的錄音請參照以下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PiqIDLmHzeA


音準聽起來,似乎有比以前更平均一點,特別是Altissimo音域的C#與D比以前更準,這相當神奇。但我覺得最厲害的,還是吹奏感比以前更順暢了。高音硬擠的話,可以衝上指法上的高音升G(實際音高也很接近E)。由於阻力變平均,所以甚至連「號手的假期」也可以輕鬆吹出來,只能說是大成功啊!!


結論(葉佩雯?):

如果各位看官手上剛好有降A調單簧管的話,建議務必找Jared買延伸管來使用喔!!!



2021年7月24日 星期六

一碁一語(29)


(32)勝者必強,若非如此,世上就會發生許多不合道理之事~木谷實


雞生蛋、蛋生雞


前一篇,剛介紹過了藤澤朋齋先生的「因為自己弱才會輸掉」的名言。其實說是爭論也許有點太誇張,但關於強者必勝或是勝者必強的議論,是自古以來就有的。就有點像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一樣。


在這之中,木谷實老師(1909~1975)的這句強者必勝,可說是有說服萬人之力。的確,如果勝者不強的話,圍棋界恐怕就要大大的錯亂了。木谷老師在說此話的同時,腦中想到的恐怕是在十局擂台賽中將對手一一降級的吳清源老師吧(1914~2014)。就連木谷老師自己也在所謂的鎌倉十局賽中,嘗過被吳老師降級的屈辱,才會用這樣的說法來隱喻吳清源最強的說法吧。


相反地,也是有斷言「因為夠強才會贏」的棋士。就是藤澤秀行老師。我還記得他常常在集合年輕新秀集訓或是在研究會上說出以下的話語:


「能夠贏當然是最好不過的了。不過,既然圍棋的變化無限,所以不管想變到多強,都是可能的。一旦變強了,就會自然導向勝利之路。所以在爭論到底是輸是贏之前,不如先去思考怎麼鍛鍊自己的實力」。


不可思議的是,木谷實老師也好,藤澤秀行老師也好,說的話都讓人覺得是正確無比的言論。只能說第一流棋士的話,通通都很深奧吧。最後讓我得到了這個有點奇怪的結論呢。


===


相關系列文章:

2021年7月23日 星期五

第67屆NHK杯快棋賽台灣同胞對決

譯自周刊碁


吳柏毅與謝依旻之電視快棋對決

謝依旻如履薄冰之勝利、吳柏毅錯過絕好機會


<第67屆NHK杯電視快棋賽第一輪、第17局>


白 謝依旻六段 黑 吳柏毅五段(貼六目半)


第一譜(1~142) 黑棋錯過勝機




謝依旻六段(29歲,當時)是第13次參加NHK杯、而吳柏毅五段(23歲)則是第三次出賽。兩人在本屆NHK杯中進行大亂戰。解說為同樣來自台灣的李沂修八段。

2021年7月22日 星期四

芝野虎丸之布局革命(27)


芝野虎丸之佈局革命


(二十七)重視速度的現代感覺~實戰式的急場考量


至今為止我們討論過好幾次「小目小馬步掛角尖應」的布局。就在上一篇,也才剛討論過:


1圖



當白1小馬步掛角、黑2尖應,白3拆二(為何不是拆三、而是拆二?),黑4緊逼,白棋脫先,而在右上白5肩衝是好感覺---白棋的拆二並不會遭遇太嚴厲的打擊。這就是前一篇討論的內容。

2021年7月21日 星期三

開箱文(119)

本教主昨日在家中修身養性時,忽然靈光一閃,覺得將有要事發生,掐指一算,才驚覺又有將近一個月沒有發開箱文了,實在是有愧於期盼已久的廣大教眾鄉親。


正在惆悵之時,快遞先生就來按鈴,送上一包包裹。看來造物主也知道再不發開箱文,就要天怒人怨了。只能說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啊!



這包東西看來並不大,聰明如各位看官,應該也知道這裏面裝的不是樂器。

2021年7月20日 星期二

Paul Meyer專訪1995(03)完


不會想要用巴賽單簧管吹奏莫札特單簧管協奏曲


採訪:您目前所使用的樂器是?


P:布菲公司的RC,吹嘴則是5RV Lyre,這些都已經用了好久了,已經變成是相當普通的配備了(笑)。


採訪:如果以這次您在東京演出的曲目來看,您在演出德式曲目與法式曲目時,詮釋的方法也差很大,您的錄音曲目其實也非常非常廣泛。因此您在面對不同曲目時,會變換簧片、吹嘴甚至樂器來對應嗎?

2021年7月19日 星期一

Paul Meyer專訪1995(02)


採訪:您合作的這些都是第一線的弦樂四重奏啊!其中卡爾米娜(Carmina Quartet )四重奏是Denon唱片公司的簽約團體,所以接下來您會和他們一起合作錄音嗎?


P:其實在今年(1995年)四月、我來日本之前,才剛和卡爾米娜四重奏合作錄完了Robert Fuchs的單簧管五重奏呢。


採訪:那您一年演出多少場音樂會?

2021年7月18日 星期日

Paul Meyer專訪1995(01)

譯自:Pipers雜誌1995年6月號Vol166


身為獨奏家,就是要作出「對自己誠實」的音樂


~獨奏單簧管演奏家的「生活與意見」


保羅.梅耶(Paul Meyer)專訪


專訪/文:田中麦彥

2021年7月17日 星期六

光榮的法國禁衛軍樂團(56)


禁衛軍樂團團員名單(1911年10月)


註:<1>=1等樂手(<2>、<3>...以下皆同)、<E>見習樂手(Musicien Eleve)、<SC>為預備樂長(Sous Chef)、<M. A.>預備樂手(Musicien Auxiliaire)



長笛:

Andre Hippolyte Stenosse<2>

Joseph Eugene Portre<4>(1906年為預備團員)

Pierre Herisse<E>


短笛:

Gaston Boisne<4>

2021年7月16日 星期五

我的修業時代(33)

譯自週刊碁


我的修業時代

~黃孟正九段(2)


在生活還不習慣的日本和夥伴切磋琢磨


文:內藤由起子


昭和48年(1973年),黃孟正終於在14歲的時候去到了日本。他自己回憶道:「我的日語程度雖然只到知道謝謝(Arigato)、再見(Sayonara)而已,但來了日本以後還是馬上送去日本的中學念書。富田老師的教育方針,就是為了讓我很快學會日語,所以在家中也不可使用中文的方針」。也是日語不熟的關係,一開始在學校也只理解到數學課和英文課的內容。


當時就是早上去學校上課,吃完不是太好吃的學校營養午餐,然後再回家。回到家裡,就是一直坐在棋盤之前。需要擺的古譜全集非常之多。由於老師和夫人都在家,就有一種被監視的感覺。在生活面上,則是和郭求真一起負責打掃自己的房間、庭院與廁所。由於富田家的庭院很寬廣,據說打掃時常常被蚊子叮得滿身包。


至於老師富田忠夫本人,當時已經六十多歲了,不過卻是多才多藝之人,除了圍棋以外,將棋或撞球都是職業級的水準。黃孟正回憶:「老師說他跟全日本大賽級的職業撞球選手學過撞球,其實也有真的和職業撞球選手比賽。我就曾經去看過老師和他們比『四球賽(Four-Ball-Billiards)』」。除此以外,富田忠夫先生的繪畫與游泳也非常厲害。


不過屬於靜靜看守型的富田忠夫先生,比起直接用說的,更習慣用讓學生自己注意到問題的誘導教學方式。比如說在院子中打桌球活動身體的時候,如果打太久了,富田是不會說甚麼,而是自己先走回房中,坐回棋盤前打譜。看到老師這樣的舉動時,學生們就會知道「再玩下去可就不好了」,而會慌忙把手洗乾淨,也回到房中用功學習。


另外,富田先生也把「研究發表時間」當作是一種研究會來讓學生腦力激盪。就是一種把打譜中發現的好棋心得,在大家面前發表的活動。身為富田的內弟子們,當然是非參加這個活動不可。除了需要事前準備之外,這也是個很好的練習日語的場合。


富田老師雖然不會直接罵學生,倒是常常會臉色突然改變,讓學生們覺得可怕。真正生氣的時候,也會透過自己的妻子來轉罵:「剛才老師說OO是不行的」。讓黃孟正心中印象最深的,還是跟業餘棋友下棋時的態度有關。黃孟正回憶:


「富田老師告訴我,就算棋力很弱,也不能抱持著瞧不起這些在社會上好好工作的人的態度。可見富田老師非常重視業餘棋友。這樣的觀念深深烙印到了我的心中」。


===


相關系列文章:

2021年7月15日 星期四

煩惱天國(158)


週刊碁2019年 08/26日版 

煩惱天國~治勳的人生諮詢室373


[電視棋賽也是有很多不好說的規矩]


Q:最近在看圍棋電視節目等大棋盤解說時,發覺助講者對解說者的稱呼都不再照以往使用的「老師」,而是朝著圍棋「民主化?」的方式,改稱「某某O段」的形式了。就像前幾天播放的「趙治勳vs李昌鎬」的特別節目,助講的吉原由香里女士,就直接稱呼您為「趙先生」了,我雖不敢說這樣叫很沒禮貌,至少讓我覺得很排斥。當然我可以理解這是為了避免「趙治勳名譽名人」如此有點冗長的繁瑣稱號,但我還是覺得比起民主化(人人平等),情理上還是自然會想稱呼值得尊敬的人物為「老師」吧。就拙見而言,還是希望至少能保持這樣的敬稱。畢竟就算是我們這種非圍棋界人士,在會面時也不敢稱呼您「趙先生」或「治勳先生」,而是稱呼您這樣的偉大棋士為趙治勳老師吧。不過,對於尚未成年(20歲)的年輕棋士,的確單純稱呼其段位就可以了。順帶一提,在韓國的圍棋節目中,主持人則是稱呼您為「老師」,這也是因為趙老師對於日韓友好盡心盡力的關係,真的讓人敬佩。所以請讓我以發自內心的誠意稱呼您為「老師」可以嗎?


千葉縣 Y.S 73歲


A:在以前的電視棋賽中,的確是對解說者、對局者都是稱呼為「老師」的。不知道從甚麼時候開始,就從「老師」改稱為名號了。比如說「某某O段」、如果有頭銜的話,就稱為「某某棋聖」之類的。不過,我要跟Y先生您說啊,其實這些都是電視台的意向喔。


的確,不管是怎樣的棋士,通通都稱為「老師」,好像也怪怪的。雖然,我過去一直都是有頭銜在身,所以這樣的稱號對我來說其實沒差(笑)。到後來我的頭銜都被搶走之後,大家就改稱我叫「第二十五世本因坊」,現在的話,則是「名譽名人」。只不過,這些稱號都太長了(笑)。如果在節目錄影之中不得不反覆稱呼「第二十五世~」或「名譽~」的話,對主持人或助講者而言,可是一件相當辛苦的粗重工作。而且其實「第二十五世本因坊治勳」這個稱號是把治勳放在最後面,聽起來反而更像沒有敬稱一樣。對於圍棋界不熟悉的人,搞不好會覺得「電視台怎麼這麼沒禮貌!」呢。從這個角度來想,Y先生應該就能接受「趙先生」這個稱呼了吧?這絕對不是吉原女士敢獨斷這麼叫的喔,請不要誤會。


既然如此,我也來想看看到底該怎麼稱呼比較好、或者我比較喜歡人家怎麼叫我?其實我最喜歡人家稱呼我「治勳」喔。沒有敬稱也沒有關係。在我還是木谷老師的內弟子的時候,師兄們通通都是叫我「治勳」,所以這樣的稱呼讓我很有安全感。再來的話,稱呼我的全名也不錯,還是不用敬稱沒關係。


我想起來了!其實吉原女士有來問我到底該怎麼稱呼我比較好,我當時回答請不要加上敬稱,直接叫「治勳」就好了。而她以「這樣太失禮了!」的理由來拒絕。畢竟這是上特別節目,所以不得不放棄,但她臉上的表情多少有點奇怪。原來如此,我懂了!因為拿掉敬稱的話,吉原小姐害怕會被人誤以為她和我很要好吧?她是在為了「我才不想和你那麼親近哩」而打預防針吧?....啊,我是不是想太多了?


這裡要順便問一下,吉原女士你還好吧?請務必告訴我妳內心的真實想法。我們可以一面喝酒一面聊喔...!


===


相關系列文章:

2021年7月14日 星期三

無窮動

第一次聽到「常動曲/無窮動」這個曲式,是在高中的一堂音樂課上。


當時著名小號演奏家溫吞.馬殺厲撕(Wynton Marsalis,一般俗世譯成溫頓.馬沙利斯)和名聞天下的伊士曼音樂院管樂團合作了一張小號炫技曲專輯「威尼斯狂歡節」。唱片一發行就萬分轟動,於是音樂老師就順勢在課堂上介紹了專輯中其中一首的帕格尼尼小提琴常動曲的小號改編版。老師還特別強調:


「你們仔細聽喔,這個嘴唇有點厚、理論上不是那麼適合吹小號的黑人,竟然整整吹了四、五分鐘沒有換氣,是不是很厲害?他用的是一種「循環呼吸」的技巧,所以才可以吹這麼久...」

2021年7月13日 星期二

大鼓新紀錄之記錄滿天飛

轉自朝日新聞


連美國的記錄狂都為之折服致敬~本季的大谷其實是紀錄滿天飛



美國大聯盟天使隊的大谷翔平選手因為本季表現活躍,而產生出了各式各樣的紀錄。而美國許多「記錄迷」們也私下開始比較大谷和過去的著名選手的成績,可見受到了多大的關注。其中一位記錄狂,是過去多次在美國媒體上投稿發言的傑瑞米.法蘭克先生(Jeremy Frank,20歲)。我們特別請教他從統計的觀點來看,該怎麼去評價大谷的成績。而他也透過了許多數字來告訴我們他的看法。


住在伊利諾州的法蘭克先生,因為很喜歡棒球和數學的關係,從14歲起就開了推特帳號(@MLBRandomStats)發文討論關於大聯盟的紀錄,因而備受注目,年未滿二十就出了兩本關於棒球紀錄的書籍。現在他則是進入普渡大學主修資料科學。

2021年7月12日 星期一

一碁一語(28)


(31)輸棋並不是因為對手強,往往是因為自己弱才輸掉~藤澤朋齋


充滿鬥志之人


我去採訪藤澤朋齋(本名藤澤庫之助,1919~1992)九段時,對他自稱「敗家之犬」感到相當驚訝。為何他要自稱敗家之犬?這就要從70年前開始回顧了。


昭和24年(1949年),藤澤先生成為大手合制度創設以來,第一位升上九段的職業棋士。到了隔年,日本棋院又推舉了吳清源八段升上九段(譯註:因為吳清源已經退出日本棋院,無法參加大手合,只能用推舉的方式升段)。在十局擂台賽中陸續將橋本宇太郎、岩本薰降級到半先的吳清源,此成績對照大手合升段規定的話,要升上九段根本就是理所當然之事。在「九段即名人」觀念仍很強烈的當時,雙雄的決戰可說是勢不可避。在多番爭議之後,終於在昭和26年(1951年)展開了吳清源與藤澤庫之助的十局擂台賽(讀賣新聞社主辦)。結果藤澤也被降級到半先,整體成績是2勝7敗1和,可說是完敗。雖然藤澤接著又馬上向吳挑戰半先的十局擂台賽,結果又以1勝5敗的成績被降級到讓先而中止比賽。藤澤還為此退出日本棋院,以示負責。


其實藤澤的輸棋幾乎都是因為時間用盡而被讀秒聲中逼出過強手或大失著而成為致命傷。正是因為這種精神上的弱點,所以可以理解他會想要警惕、刺激自己的實力還是很不足的想法。但絕對不能因為輸掉十局擂台賽,就稱為敗家之犬。事實上,後來他也成為本因坊賽挑戰者、更拿過十段頭銜,並且在名人賽循環圈非常活躍。其實我覺得他還是應該歸類於贏家棋士之類才對。


===


相關系列文章:

2021年7月11日 星期日

芝野虎丸之布局革命(26)


芝野虎丸之佈局革命


(二十六)星位碰扳的新型陸續登場


以前曾經討論過星位掛角、對手小飛應後「小馬步飛減少,碰扳進入全盛時期」的理由,這次算是這個主題的補充篇。


1圖



如1圖所示,黑1、白2之後,黑3、5碰扳大為流行。

2021年7月10日 星期六

那些年我們一起打工的日子之馬屁論

寫於1999年,發表於PTT,2021重新排版校訂


馬屁論


我覺得當個上班族最大的痛苦就是看到「奸人當道,有志難伸」。


這時不論作啥都會有種無力感。

2021年7月9日 星期五

我的修業時代(32)


譯自週刊碁


我的修業時代

~黃孟正九段(1)


被斯巴達教育的父親推向日本學棋


文:內藤由起子


[黃孟正九段簡歷]


昭和33年(1958年)9月30日生,來自台灣。昭和48年(1973年)來到日本,成為院生。進入故富田忠夫名譽九段門下成為內弟子。昭和51年(1976年)晉段、平成18年(2006年)九段。門下弟子有謝依旻六段,隸屬日本棋院東京本院。

2021年7月8日 星期四

Y社管樂技術學院介紹

譯自:音遊人



更加貼近演奏家、導向解決所有樂器問題之路

~沒有終點的「管樂器維修」世界



『在舞台上活躍的演奏者與在背後之支撐其活躍的維修技術者』這句話,就是在說明透過一種樂器而呈現的表裡關係。樂器維修絕對不是「把壞掉的地方修好就結束了」,而是要盡量的接近該樂器的最佳狀態,是一種能讓演奏者實現夢想的任務。


關於樂器維修有多深奧、又有何魅力?就要請培育出許多樂器維修技術者的「Yamaha管樂器技術學院(ヤマハ管楽器テクニカルアカデミー)」的所長河田章先生與同一單位的講師小出真衣女士來幫大家說明了。

2021年7月7日 星期三

巴迪夜騎記

因為疫情關係,大家都把自己關在家裡當宅男宅女,老實說本教主認為這件事相當不健康,除了缺少舒展筋骨與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以外,也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而且傳染病最需要避免的三密(密閉、密集、密接)都是在室內最容易發生(特別是夏季,大家都門窗密閉開空調,即便是沒有疫情,也不能說是很健康的事情),還不如適當地去戶外運動、曬曬太陽、以提升自己的免疫力比較健康。當然,記得保持所謂的一到兩公尺的社交距離就是了。


基於這個原則,本教主依舊維持著名為光合作用、實為每日中午出去曬曬太陽兼騎個二十分鐘單車的習慣。也許你會擔心,這樣是不是會很危險?但說實話,在這個豔陽炎炎的時間點、在本館所處的南部荒郊野外,通常就是一眼望去、十里無人的狀態,頗有整條路都是我的練車場的舒暢感(笑)。

2021年7月6日 星期二

改造記

如果有忠實追蹤本館長這個部落格的開箱文的話,就知道本博物館的收藏中,目前共有三把巴賽單簧管(兩把A調、一把降B調)。


其中最早成為館藏的是曾經在[旺樂開講]中「煮酒論英雄(?)」的這把:

 

 


 


https://youtu.be/dGMZDc3P3EE


如以上影片所示,這把最早來的巴塞單簧管下管,其實最難操作。主要的原因就是如同當初開箱文所寫的一樣:四個巴賽低音按鍵都是由右手拇指操作也就算了,這四個按鍵還不知道為了甚麼理由,做成了形狀各異、高低不同、甚至帶刺會暗刺拇指的陷阱設計(如下圖)。因此雖然來了本館很久,我還是無法很順利地吹出半音階與各大小調的音階...。

2021年7月5日 星期一

前柏林愛樂單簧管首席Rodenhauser專訪(03)完


採訪:您昨天(1992年7月16日)的獨奏會,是相當用心安排很廣泛風格的曲目。想請教您在這場音樂會上使用的樂器是哪一家公司的產品?


R:我用的是Yamaha公司的德式單簧管,這是我從1990年以來一直使用的樂器。我跟日本這邊的交流,其實非常長久了。應該是從Yamaha公司開始設計德式系統單簧管時就有聯繫,應該是1983年左右吧。當時我和樂團一起造訪日本,剛好有機會讓我試吹,但真正可以好好仔細去試吹,其實是在比較久之後,大約是距今三、四年前,位在法蘭克福的Yamaha的朋友打電話來給我才實現的。

2021年7月4日 星期日

前柏林愛樂單簧管首席Rodenhauser專訪(02)

[指揮的工作是甚麼?]


採訪:從讓樂團團員自動自發地重視重奏(Ensemble)這一點來看,卡拉揚對於下一世代的指揮與樂團演奏之影響,恐怕是難以計量啊。


R:真的如您所言。就我而言,也曾在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中、在伯恩斯坦的指揮棒下演出過---能在這兩位大師底下都演出過的人,其實並不是太多吧?其實我覺得卡拉揚與伯恩斯坦兩人有相當相似的地方。關於這一點,我自己也曾跟伯恩斯坦本人聊過一次,但他自己卻是認為他和卡拉揚很不一樣就是了(笑)。

2021年7月3日 星期六

前柏林愛樂單簧管首席Rodenhauser專訪(01)

譯自:Pipers雜誌1992年10月號Vol.134


歷任德國各名門樂團單簧管首席、新傳統的單簧管指標人物


伍爾夫.羅甸豪瑟(Ulf Rodenhauser)專訪


~我在巔峰期的卡拉揚音樂中學到了很多


[卡拉揚的懇切彩排]


採訪:想請教您在柏林愛樂時代是怎麼樣的過程?


羅甸豪瑟(以下簡稱R):我是在1972年參加柏林愛樂的甄試,然後以首席單簧管的身分加入,然後到我1981年離開為止,實際上待了總共十年。1982年斯圖加特音樂大學邀請我去擔任教授,我在那裏教了1~2年左右,又有機會回到柏林,剛好那時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又來邀請我加入,結果我大約兼任了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首席與司徒加特教授大約四年的時間吧。


採訪:加入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時是庫貝利克(Rafael Kubelik)擔任常任指揮的時候嗎?


R:不,很遺憾,我是在庫貝利克退休之後才加入,當時是由柯林.戴維斯暫代指揮。


採訪:您參加過柏林愛樂與巴伐利亞廣播兩大德國代表性樂團,有感覺這兩大樂團在音樂要求與音樂風格上有怎樣不同的差異嗎?


R:其實我在學生時代,曾擔任過一次巴伐利亞廣播的協演人員(槍手),那時我才19歲吧?當時是和我的老師格爾特.史塔爾克(Gerd Starke)先生一起演奏,現在想來當時在音樂會中得到的收穫,到現在都還是影響很大。不論是音質、演奏風格等等,都留下非常強烈的印象。


不過自己在成為現在風格的過程中,還是不能不提到在柏林愛樂的演出經驗。當時我從其他的聲部首席,如詹姆士.高威(長笛)、寇赫(Lothar Koch)身上也學到了很多東西。此外,對音色或音樂的意念形成上,在加入時不過是個22歲小鬼的我身上,產生決定性影響的,當然還是卡拉揚。我想1970年代,正好是卡拉揚先生的巔峰期吧。


在我剛加入柏林愛樂之時,剛好遇上了柏林愛樂的美國巡迴之行,整趟行程共要演出十二套完全不一樣的曲目組合。記得主要是貝多芬、布拉姆斯與布魯克納的交響曲,還有一些法國樂曲吧。巡迴中,因為單簧管的同事(卡爾.萊斯特)生病無法參加,就變成我一個人得要全包這些曲目了(笑)。這對於以往只有卡爾斯魯爾(Karlsruhe)或斯圖加特歌劇院管弦樂團演奏經驗的我來說,幾乎都是第一次演出的曲目。


當時卡拉揚為了我和另外一位也是剛入團沒多久的小號首席格羅特(Konradin Groth),特別在每天早上找時間替我們排練。他常常會一面問我們:「接下來想練哪裡?」一面手足並用的告訴我們:「這裡是這種風格」或「這裡更吹出來一點會比較好」之類的建議。


在接觸到他的方法論、圓滑奏(Legato)、音色感、感情變化之後,短期間內的大幅進步是連我自己都能感受的到。另外就是學到如何聆聽別人演奏、然後活用在自己身上等很多很有價值的點。


只不過,卡拉揚並不是徹底要求樂句處理(Phrasing)或斷句(Articulation)到煩人程度的指揮家,這些應該都算是演奏者自己的基本程度領域。就我而言,則是好比說從雙簧管演奏家霍利格(Heinz Holliger)先生的演奏上學到了很多。


===


相關系列文章:

2021年7月2日 星期五

煩惱天國(157)


週刊碁2019年 08/12日版 

煩惱天國~治勳的人生諮詢室372


[獲頒紫綬褒章特別篇]


天氣是越來越熱了,請大家務必要注意身體健康啊。因為要是發生了甚麼三長兩短,造成本專欄讀者變少,那可就慘囉!


這次是特別篇。因為收到很多各位「恭喜獲頒紫綬褒章」的來函,為表感謝之意,這次作了比平常更大篇幅的版本。唉,我只能說編輯部真的很會給我找麻煩啊,明明都沒有幫我調高稿費...。不過,我可是沒那麼玻璃心,只要各位讀者還願意支持我,我就會努力下去的。最後一定會打贏這場提高稿費的聖戰!大家替我加油囉!!


~趙治勳


===

2021年7月1日 星期四

使用日本木材製作簧片或樂器本體之研究(03) 完


[容易獲得品質穩定的簧片]


採訪:所有這裡陳列的木製簧片,其木紋看起來都很粗,木紋對於簧片的特性影響是有這麼小嗎?


O:木紋會因數目不同而有差異,就算是同樣的樹木,也可能因為擷取的部位不同造成木紋不同,所以有各式各樣的選擇方式。雖說可能會覺得木紋比較粗的簧片、其吹出來的聲音會比較粗,實際上不可思議的不是如此,因此我們現在看起來,不管簧片上有幾條木紋,其實都對簧片的音色或吹奏感沒甚麼關係。只不過我們發現如果擷取沒有木紋的部分來作簧片的話,反而會讓簧片太軟而無法使用。因此我們倒過來可以確定木紋對於音色的支撐是有幫助的。